王燕燕
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最讓學生頭疼的就是寫作文了。寫作文對學生而言,不是無話可寫,就是不知從何寫起。每次寫作文,學生都很苦惱。那么,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認為應該抓好學生的寫作基礎,先從訓練學生寫日記入手。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寫出佳作。
一、看,引導學生觀察,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源于生活,記錄生活中的點滴,或是敘述一件事,或是描寫一處景,都是讓學生寫作時有話可說的有效方法。例如,課間與同伴一起玩游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獲得快樂之余,將游戲的過程簡單記錄下來,并幫助其將所記錄的內容梳理好,然后再布置當堂寫作的任務。這樣寓教于樂的方法,教師應積極應用到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同時培養(yǎng)其觀察能力。我認為對于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教師要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雖然觀察能力與生俱來,人人都具備,但是怎樣正確地觀察,觀察后又會產生怎樣的感悟,這些都是教師在對學生指導時,需要側重的方面。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小學生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但以寫作為目的的觀察活動,僅僅只依靠好奇心是遠遠不夠的。學生認為自己每天都在觀察,但并沒有意識到觀察的重要性,更談不上科學地觀察。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引導,讓學生通過認識世界、感知事物,學會觀察生活,不斷積累素材,從而提高學生寫日記的能力。
2.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就必須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教師指導學生觀察事物的時候,要由表及里,告知學生先觀察事物的外表。比如,事物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外在結構等。還要側重觀察事物的用途、功能等,讓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讓想象力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
3.勤于觀察和善于觀察
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觀察,只有多觀察,才能不斷提高觀察能力。學生寫日記時,要多觀察大自然的景物以及各類事物的千姿百態(tài),觀察中又要認真思考,在生活和自然中獲得素材,促進思考,培養(yǎng)自身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在周末組織一些課外活動。例如:秋天來了,教師可以帶學生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去山間,去鄉(xiāng)下,去田野,讓學生看秋葉的金黃,感受秋風的清涼,指導其認真做好記錄。學生在一次次的觀察與記錄中,為寫日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寫,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寫作
教師布置學生寫日記,應做到“三不”原則,即不要指定學生的日記內容,不要限定具體字數。教師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盡情去寫作,根據自己的意愿去寫,即不要束縛學生的思想,這樣學生寫起日記來才能放開手腳。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每天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對社會某件事情的看法等都寫下來,經過認真梳理后,就是很好的素材。教師在批閱的時候,遇到好的日記一定要及時表揚,增強學生寫日記的信心。這樣學生才能堅持不懈地去寫。
三、讀,教師應該把這些基礎訓練,落到實處
教師除了讓學生寫日記之外,還應該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教師可以將班里的學生編號排序,讓學生按排好的順序,利用課前的二到三分鐘的時間,讀自己的日記,其他學生可以聽后評價。有的同學日記寫得非常好,同學們評價也很高,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以這位學生為榜樣。對于個別沒有準備日記,或者日記寫得不太好的,朗讀的不流暢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下次充分準備,以增強學生的自信。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還能讓學生感受到讀、寫日記的快樂,也為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評,正確的評價,是促進學生進步的手段
對日記的評價,我采用分數制,每月一次總評價,設立獎罰制度。對于每天寫日記,并且讀日記的學生,可以當堂積分,及時評價;對于不寫日記或者不讀日記的學生也會采取懲罰的措施。教師只有賞罰分明、正確評價學生,才能讓表現好的學生對寫日記更加積極,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也能讓那些表現不好的學生正確對待寫日記這項學習任務,重視寫日記和讀日記,為寫作文打下基礎。
總之,教師只有讓小學生多寫日記、多讀日記,長期反復訓練,學生在寫作文時才能游刃有余,繼而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