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在天
真實比完美更有溫度。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曉桐動過幾十次想要和老公離婚的念頭。其實,她也知道夫妻之間沒什么大矛盾或原則性問題,但不知道為什么那段時間就是心里堵得慌,總想著要離婚。好不容易熬到不用繼續(xù)在家隔離,她趕緊約了心理咨詢。
“我很容易妥協(xié),我受夠了,就覺得干脆離婚好了”
曉桐是一位職場女性,第一次會面就能感受到她的干練和高效。在咨詢前,我們一般都會請來訪者填份表格,方便咨詢師對其有初步的了解。大多數人只是簡單而籠統(tǒng)地描寫自己現(xiàn)在的困擾,而曉桐卻填寫得非常仔細,甚至部分可能在咨詢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寫上了。
我問她:“我留意到,你的表格填寫得非常詳細,不僅寫了自己的困擾,還寫了很多你的覺察和感受。以前有做過咨詢嗎?”曉桐說:“沒有,不過我想讓你盡可能地了解,這樣我們能更有效率?!甭牭剿@么說,我瞬間產生了一些壓力。
曉桐對自己要求很高,用她的話來說就是有些完美主義。她說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讓她覺得很沮喪,隔離在家的那段時間不夠自律,變得很拖延,每天晚睡晚起……我從她對自己的評價中,看到了很多自我攻擊。她說:“每天待在家里,要么陪孩子,要么接工作方面的電話,反正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看看老公,他卻好像度假一樣,啥事沒有?!?/p>
我說:“是因為這個原因讓你出現(xiàn)了想和老公離婚的念頭嗎?”她說:“是的,因為他好像都不考慮我。還有就是我自己的問題,因為我很容易妥協(xié),我受夠了,就覺得干脆離婚好了?!?/p>
我又問她:“你剛剛說的妥協(xié),是妥協(xié)什么?對誰妥協(xié)?”她說:“我很容易對其他人妥協(xié),對老公如此,對孩子也如此。比如孩子總來找我,卻不敢找爸爸,因為爸爸比較兇,孩子怕他,就整天賴在我身上。孩子越來越依賴我,我就越來越難受,可又不忍心拒絕。因為平時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所以有些內疚,不能直接地拒絕他,只有在有工作電話打來的時候,我能比較堅決地去拒絕?!?/p>
“你是說你不能拒絕孩子,只有用其他事情才能夠對他表達拒絕,對嗎?”我把曉桐的話概括了一下,她點了點頭。我又問她,其他的人際關系上是否也有類似情況,曉桐依然點頭說是。這時候,我開始有點明白了。
用完美要求自己,也會用完美要求對方
我又問曉桐:“那這段時間,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什么感受是讓你印象比較深刻的呢?”“主要就是孩子黏著我,仿佛回到了他還是個小嬰兒的狀態(tài),整天都要黏著媽媽?!?/p>
“你如何看待孩子這樣黏你而不去找爸爸?”“我剛剛不是描述了嗎?因為他爸爸比較兇啊。這也是我想和老公離婚的原因,他都不管小孩,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我身上?!?/p>
我又問她:“你是說,孩子爸爸時刻都是這樣兇孩子、不陪孩子嗎?”她停頓了一會兒,說:“也有很溫馨的時候。其實,我也不知道孩子為什么只黏著我,就好像他知道這個家里我是最不會拒絕的?!?/p>
“聽起來好像是說孩子利用了你的內疚感?!碑斘疫@么說的時候,曉桐馬上點頭表示有可能。她說自己有時候很想拒絕孩子,但是他就會跟她鬧脾氣。她仿佛一直想把自己變成一個別人理想化的樣子,比如成為一個完美的媽媽、一個完美的妻子。于是,我們又往下探討,為什么需要把自己變成一個理想化的化身。
我讓曉桐做自由聯(lián)想,她想到了小時候,媽媽對她有很多要求。她從小成績優(yōu)秀,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她覺得可能是這個部分在影響著她。這時候,我問了一個問題:“讓自己變得完美,有沒有可能是你為了反擊媽媽而做的準備呢?”她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只是坐在沙發(fā)上思考。又過了幾分鐘,她回復說:“我有些不理解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p>
雖然我們在咨詢中有幾分鐘沒有說話,但是我知道,這幾分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于一個如此講究效率的人來說,因為她沒有再把咨詢看成是個完美的、時刻都需要有效率的過程。
我接著又問了一個問題:“讓自己變成一個完美媽媽,有沒有可能也是為了攻擊孩子而做的準備?”曉桐再次陷入沉默。她說:“想起來確實有好幾次,因為沒辦法拒絕孩子,孩子就鬧脾氣,我也很難受,的確是這樣。當時的念頭是,你再鬧我,我就打你一頓好了。就好像我在積累我的情緒,就等爆發(fā)的那一刻。但是,為什么呢?”
我說:“有沒有可能,你也希望你的孩子是完美的,就好像當年你媽媽希望你一樣?換句話說,就是原來媽媽并不喜歡你真實的樣子。而難以拒絕別人,其實是無法接受一個不被他人喜愛的自己。所以,情緒就會慢慢地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fā),就像在表達我都已經這樣了,你們還想怎么樣!”
當我們談到這里的時候,曉桐淚如雨下。她仿佛一下掉進了時空隧道,回想起過去很多事情。她說她忽然想起來為什么自己對妹妹總是有股莫名的憤怒,因為她一直覺得,媽媽是因為不喜歡她,才再生一個孩子來代替自己。她也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一旦沒有達到要求,就會攻擊自己。
她對自己的高要求,讓她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成績,卻讓她在關系中變得很痛苦,因為用完美要求自己,也常常會用完美來要求其他人。就像在咨詢剛開始時,我感受到了瞬間的壓力,那恰好就是咨詢師感受到了來訪者要求完美的壓力。
離婚的念頭,來自完美關系的壓力
“有沒有可能,你也讓自己在婚姻中積累了很多的情緒?”我開始將話題引到曉桐的親密關系中。“我是對老公有很多期待的,希望他可以像我一樣照顧孩子?,F(xiàn)在看來,其實是因為我不能拒絕孩子,所以才希望他也像我一樣完全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需求。但是他沒有這么做,我又拒絕不了孩子,所以就覺得沒有自己的時間。我把這一切都怪到了他身上,甚至還想到要離婚……”
曉桐回憶了很多她和老公在生活上的細節(jié)。正如她所描述的,其實夫妻之間并沒有什么原則性的問題,離婚的念頭更多的是在表達她對完美關系的壓力。
曉桐想知道該如何調整自己,我對她說:“其實,把自己變成一個理想化的母親和妻子的角色,正是因為你很在意這份關系。這是一個很好的動力。但是,把親密關系想得太完美,本身也是對感情的一種傷害。因為你會不斷地遭遇失望,而失望過后往往容易產生憤怒,最后反而拉遠了兩個人距離。”
曉桐的婚姻危機已經暫時解除,但是影響她婚姻關系的核心部分才剛剛被發(fā)現(xiàn)。親密關系的問題,有時候往往是內心的問題。我們在早年重要關系中形成的模式,往往會平移到現(xiàn)在的關系中,但是沒有任何人能夠完全地滿足另一個人,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完全沒有自己的需求,我們要在照顧關系和照顧自己的需求中找到平衡點。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對自己真實。當我們不再要求自己完美的時候,也就能放下對伴侶的期待,也就能接受孩子對我們的失望,因為真實比完美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