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真真
訓練題目
閱讀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那人,那事,已固化為我心中的風景,雖處三九寒冬,心里暖意融融?!?/p>
請以上面的句子為結(jié)尾,合理想象,準確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
技法指導
記敘性散文首先是散文。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它講究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藝術手段來表達一個或多個中心思想。記敘性散文又具有記敘文的特點,記敘文以敘述整個事情為最主要目的,一般情況下,文中都要提到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那么,如何寫好記敘性散文呢?
一、文章取材,源自生活
學會用心去體味、觀察生活,注重情感積淀,挖掘生活中的動人細節(jié),“鎖定”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就記敘性散文表現(xiàn)情感而言,就是要求文章的感情熾烈而不流于平淡,外顯而又不失內(nèi)斂。換言之,就是要寫“含情量”高的文字。這里所說的“情”是真情而非矯情,是動情而非煽情。
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取材于生活中常見的父子送別的小題材,著力于叮嚀、囑托、買水果等細節(jié)。作者沒有夸張的語言寫父親怎么關心自己、怎么愛護自己,也沒有長篇累牘地寫自己對父親的感恩和思念,文字儉省到了極點,可作者寫實事寫真情,結(jié)構(gòu)合理,層層深入就引起了讀者的共鳴,極其生動地書寫了父親對子女的愛。
二、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當醞釀好一個曲折的故事之后,我們往往想著趕快將這個故事“一股腦兒”地寫下來,卻忽略了文章的詳略問題,使故事拖泥帶水,中心不明。其實,一篇記敘性散文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者能否做到疏密得當。
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詳略安排就很有講究?!拔摇被丶冶紗?,在南京游逛,以及最后收到父親來信等,都寫得非常簡略,三言兩語帶過。但是,父親在火車站為“我”送行寫得非常詳盡。全文共七段,單送別就寫了兩大段,大約占了全文一半的篇幅。這樣寫是為表達主題而服務的。如果只寫“背影”,似乎太單薄了;如果全寫父親生平事跡,而無“背影”的重點描寫,又泛泛而談,平鋪直敘?!拔铱匆娝髦诓夹∶保┲诓即篑R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詳細的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父親穿過鐵道的不易和對兒子的愛。
三、側(cè)重細節(jié),真實感人
細節(jié)是作品的血肉,一篇記敘性散文不能只有框架而沒有細節(jié)。文章的具體性、生動性、真實性和典型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細節(jié)。記敘性散文要通過典型的細節(jié),著意刻畫人物的某一側(cè)面。
如史鐵生《秋天的懷念》:“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xiàn)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時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jīng)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薄澳赣H進來了,擋在窗前”“臉上現(xiàn)出央求般的神色”“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這些細節(jié)描寫,把母親對兒子的關愛生動地刻畫出來。如果沒有這些細節(jié),人物就顯得蒼白無力,文章也就缺乏藝術感染力。
四、側(cè)重情感,發(fā)自肺腑
“文從肺腑出,出則動肺腑。”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能在作者心靈的膠片上感光,把自己鮮明的主觀審美情愫滲透進去,再表現(xiàn)出來,以飽含詩意的感情激起讀者心靈的浪花。
如朱德《回憶我的母親》:“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chuàng)造了和創(chuàng)造著中國的歷史。我用什么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xù)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chǎn)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弊髡呱钋榈財⑹隽四赣H勤勞一生后,對母親拳拳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如同水斷懸崖,一瀉如瀑。
優(yōu)秀作文
寒冬里的陽光
王美雪
冷颼颼的風呼呼地刮著,光禿禿的樹木像一個個禿頂老頭兒,受不住西北風的襲擊,在寒風中搖曳著。天空中飄著雪花,路旁的樹木也換上了冬裝,穿上了它們的特色“棉衣”。
我獨自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回想起上午上學時在這條小路上發(fā)生的一幕,畫面一幀一幀地呈現(xiàn)在我眼前,一股暖流涌上心頭。
我正快步朝著學校的方向走去,忽然聽到一個聲音,循聲望去,只見一個中等身材、四方臉龐的中年男子站在離學校不遠的地方,沖著過往的學生說:“學校門口有冰,走慢一點?!?/p>
我心想:“那么大的一片冰在地上,誰看不見呀?”我加快了腳步,朝著校門走去,一個不小心,腳底一打滑,摔倒在冰面上。背上拉鏈沒有拉好的書包也被我甩了出去,書包里的東西散落得到處都是。
我剛想站起來去撿那散落的東西,卻發(fā)現(xiàn)我的右腳扭傷了。我努力用雙手支撐著身子站了起來,但右腳的疼痛卻使我無法平穩(wěn)地站立。
正當我顫顫巍巍,準備站起來時,剛才那個中年男子趕了過來。他先將我扶起來,詢問是否受傷,發(fā)現(xiàn)我腳扭傷后,將我背進了學校附近的診所。隨后,他便急急忙忙跑出去了。
透過診所的窗戶,我看到了這樣一幕:只見他將我散落一地的書、試卷一一撿起,平整地折好后放回書包里……頓時,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頭。
不一會兒,他提著我的書包走進了診所,向醫(yī)生詢問了我的情況,又要了我媽媽的聯(lián)系方式,同媽媽交代了我的情況后便匆匆離開了。
陽光透過窗戶照在我的臉上,很溫暖。他還是站在那個離校門不遠的地方,提醒著路過的行人。
冬日的暖陽照射在那人身上,而他仿佛變成了一束陽光,照射在行走在寒冷冬日里的每個人身上,提醒著人們注意安全。
那個中年男子與我素不相識,但他對我的幫助已然刻在了我的心中,就像寒冬中的陽光般溫暖柔和,灑在我的身上。
那人,那事,已固化為我心中的風景,雖處三九寒冬,心里暖意融融。
【作者系河北省武邑中學學生】
點評
文章圍繞“寒冬里的陽光”展開敘述。作者從自身的經(jīng)歷出發(fā),運用心理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方法,生動地刻畫出中年男子的助人形象。文章安排布局合理,詳略得當。詳細描寫了幫助“我”的場景,這場景正是帶給“我”溫暖的畫面,因而描寫詳細。而對環(huán)境的描寫:摔倒的過程則幾筆帶過,突出文章重點。文章語言出彩,生動準確,刻畫情節(jié)細膩,表達情感自然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