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農業(yè)產業(yè)朝著信息化方向發(fā)展,在此過程中需不斷提高蔬菜品質。因此,全方位探究溫室蔬菜病蟲害實際情況,以關鍵防治技術為切入點,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從而大幅提高蔬菜質量?;诖?,本文提出了溫室蔬菜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
結合甘肅省金昌市具體狀況來看,應該以品種選擇、光照等為切入點,做好溫室蔬菜的管理工作,從而降低溫室蔬菜的發(fā)病率,適當減少農藥用量,降低經濟投入,緩解勞動者壓力,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1溫室蔬菜管理方法
1.1品種與技術選擇
根據甘肅省金昌市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抗病品種,并且運用嫁接技術。
1.2栽培管理
在栽培方面,一般運用2種栽培模式,即大壟雙行高畦與單壟高畦,與此同時利用膜下微滴灌技術,提高通風透光調解,緩解空氣潮濕現(xiàn)象。
1.3溫度管理
大棚內通常適合種植2種類型的蔬菜,一種是瓜類,另一種是茄果類。
1.4濕度管理
在育苗前,需一次性澆透底水,在出苗之前,只要不干旱便不必澆水。在嫁接前,需以營養(yǎng)缽為對象,將其澆透水,在嫁接緩苗后應盡可能減少澆水量。在定植緩苗后,必須澆透水,在進入開花期前應避免澆大水,防止秧苗徒長。在采摘初期,應1周澆1次水,同時做好施肥工作,進入低溫期后,應10 d~半個月澆1次水,并且盡可能使用微滴灌及澆埯水方式。在立春后溫度升高,應增加澆水量。
1.5光照管理
在上午,有效運用除塵布將棚膜上堆積的灰塵處理干凈。以溫度為參照,盡可能早揭晚蓋。如果出現(xiàn)連續(xù)陰天的情況,應適當運用補光燈,補光燈數(shù)量為4 500個/hm2,需注意避免夜間在應用。將反光幕設置于后墻上,在白天時吸收光照,在夜間散熱。在連續(xù)陰天后,在天氣放晴時切忌立刻將覆蓋物打開,可先打開草簾,并且適當噴灑清水或施加葉面肥,在此之后將所有覆蓋物打開。
1.6肥水管理
大棚施肥常見底肥為磷酸二銨、硫酸鉀、鈣肥,其中磷酸二銨用量為750 kg/hm2,而后鈣肥需要加入硫酸鉀中,用量為各600 kg/hm2。在苗期,當發(fā)生缺肥現(xiàn)象時,應做好根外追肥工作,噴灑1~2次濃度為0.1%的尿素及濃度0.2%~0.4%的磷酸二氫鉀或葉面肥。在定植后及采摘前,盡可能避免沖施肥,防止秧苗徒長。在初次采摘期,應沖施50 kg/hm2高鉀型肥料。進入盛果期后,需沖施氮、磷、鉀平衡配方型肥料,用量為225 kg/hm2。在低溫期,應施用具備生根養(yǎng)秧作用的肥料,例如氨基酸等[1]。
2北方溫室蔬菜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
2.1物理防治技術
2.1.1防蟲網與黏色板
通過使用防蟲網和黏色板可減少害蟲數(shù)量,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率。栽植前,需在溫室通風口的位置,利用防蟲網做好封閉處理,由此阻斷害蟲傳播途徑。在溫室蔬菜生產過程中,最好使用14~40目的防蟲網。在有效防治蚜蟲的基礎上,需盡量減少網目數(shù),從而提高通風效果。需用土將防蟲網其周圍壓實,避免害蟲進入防蟲網中產卵。將黃板與藍板掛于溫室中,前者誘殺蚜蟲、白粉虱及斑潛蠅,后者誘殺薊馬。通過細線懸掛黃板與藍板,每公頃300~375塊,最佳高度是超過生長點5~10 cm,在應用黃籃板的過程中應根據蔬菜生長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高度,確保色板高度始終超過蔬菜生長點,從而方便誘殺與捕捉害蟲。一旦黃籃板黏蟲膠的黏度較差,必須立即更換。通常在害蟲數(shù)量較少時使用色板,達到最佳誘殺效果。
2.1.2臭氧發(fā)生器
第一,在安裝臭氧發(fā)生器的過程中,以說明書為準,合理調節(jié)其運行時間,確保出氣孔位于兩側,切忌朝下,同時應以棚架為基準,保證管道位于前部,從頂端到植株的距離大約為50 cm。
第二,科學設定臭氧濃度及釋放時間。結合各種作物生長期,合理調節(jié)2項數(shù)據。相較于苗期作物,成株期作物可以更好地適應臭氧。當處于生產狀態(tài)時,若釋放量過大,蔬菜葉片會干枯,甚至導致植株死亡。在植株不斷生長的過程中,應適當加大釋放量,從而防治病蟲,并且避免對蔬菜造成傷害。
第三,在苗期后,通過運用臭氧發(fā)生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氣傳病害發(fā)生率。需要注意的是,在黃瓜生長中期,使用臭氧發(fā)生器時,首先會導致病害更加嚴重,但是在7~10 d后,黃瓜秧苗會適應臭氧,從而大幅緩解病害[2]。在后期,不僅生長旺盛且可有效防治灰霉病。在釋放期間,需盡可能保證釋放均勻,不得將噴氣孔對準蔬菜,兩者之間的距離需超過50 cm。只要達到熏蒸時間便需立刻通風,時間最短為0.5 h。
第四,調節(jié)與控制溫度及濕度。在釋放臭氧的過程中,應確保室內溫度處于10~30℃,當濕度較大時能夠提高防治效果。進入冬季后需長期使用,有時輸送管會發(fā)生積水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臭氧中含有氮氧化物,長此以往產生強硝酸,在放流時需防止灑在植株上。
2.2生物藥劑與化學藥劑防治技術
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若僅選取一種藥劑,將導致藥效降低,并且藥劑的專業(yè)性越強,其失效的可能性就越大,主要原因是病菌與害蟲會產生抗藥性。為保證藥效,最佳方法是交替使用生物藥劑和化學藥劑,其中生物藥劑包括藜蘆堿、苦參堿、瀏陽霉素、農用鏈霉素等,化學藥劑包括阿克泰、阿米西達、杜邦抑快凈等。通過交替使用,不僅可防止藥劑交互排斥,還可以降低化學藥劑殘留量。明確藥劑特征,從而按照癥狀在合適的時間使用藥劑,并交替用藥。要保證用藥安全,既要考慮毒性,也要全方位掌握使用次數(shù)及殘留量等。
綜上所述,合理選用防治方式,嚴控藥劑用量,按照具體癥狀用藥,可取得更好的用藥效果,盡量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率,在各個階段采取最佳的管理方法及防治技術,從而減少病菌與害蟲數(shù)量,提高溫室蔬菜的管理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殿峰,張洪春,王登波.溫室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鄉(xiāng)村科技,2020,11(32):102-103.
[2]劉艷艷.北方溫室蔬菜管理及病蟲害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9(15):46.
[3]淶農.溫室蔬菜秋冬時期管理措施[J].世界熱帶農業(yè)信息,2018(10):53.
(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qū)雙灣鎮(zhèn)農業(yè)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姚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