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件特別奇妙的事。有時候看上去爭端不斷,棱角激烈碰撞,但往往能從中產(chǎn)生不一樣的羈絆,讓人難以忘懷。拍攝于2005 年的《我們倆》講述的就是這樣一段奇妙的緣分。
故事一開始,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大學(xué)生小馬穿著綠色軍大衣,踏著自行車,冒著風(fēng)雪到學(xué)校附近租房,她初到北京求學(xué),人生地不熟,兜里沒幾個錢。在老胡同的四合院里,一個面冷心熱的老太太要價高,可翻看完小馬的學(xué)生證后,還是退了一步,讓小馬搬了進(jìn)來。
雖然同住一個屋檐下,但小馬和老太太實在不搭嘎,無論是安裝電話、繳納電話費, 還是用電爐、借用電冰箱,小馬都覺得老太太在處處算計她,心里十分委屈,而老太太看小馬,也是一百個不順眼。
矛盾終于在除夕前爆發(fā),因為瑣事兩人吵得不可開交,怒不可遏的老太太沖著小馬破口大罵,還把小馬為過年張羅的窗花、對聯(lián)、紅燈籠都給搗了下來。可這看似不可消融的堅冰,其實薄得就像一層窗戶紙——隨著老太太孫子的到來,高昂的長途電話費之謎很快找到了原因。萬家燈火除夕夜,兩人第一次同坐在飯桌前吃餃子,誰都拉不下臉說抱歉,但陪伴讓彼此的心漸漸靠近。
冬去春來,小馬這個莽撞的“闖入者”逐漸走進(jìn)老太太的生活。身為電影學(xué)院學(xué)生的她扛著攝影機,記錄起與老太太的日常: 吃飯、睡覺、拌嘴,偶爾閑得慌時就去街上走走,跟鄰居奶奶聊聊天。
其實老太太的生活節(jié)奏早已趨于靜止, 這是她人生中最后一段旅程,每天重復(fù)著前
一天做過的事情,毫無漣漪。小馬的到來卻為這重復(fù)瑣碎的日子里注入了一絲活力,她就像只上躥下跳的寵物狗,圍繞在老太太身邊,把沒有生機的小院搗騰得煙火氣十足。在慢慢了解中,小馬知道了老太太這一
生的不幸與多舛。結(jié)婚第二年,老太太的丈夫就去世了,唯一的女兒還是領(lǐng)養(yǎng)的,如今也只是時不時地回來看看。堅強獨立了一輩子的老太太,看上去不好接近,其實是最需要疼愛關(guān)心的人。
生活在壓力、節(jié)奏居高不下的現(xiàn)代社會,空巢老人在每個家庭都是那么相似,而電影卻帶著樸素的赤誠,讓我們看到了兩個陌生人之間滾燙的情意和難舍的眷戀。
當(dāng)小馬要搬離四合院時,老太太睜大了渾濁的眼睛:“真搬空了?真搬走了?就這么搬走了?”她的語氣那么平淡,又那么令人心酸。后來,老太太因?qū)O子結(jié)婚搬離了居住幾十年的老屋,小馬前去她的新居看望時, 病得已經(jīng)無法說話的老太太,用一雙蒼老的手緊緊地抓住她,似乎想說出萬語千言。
回去的車上,小馬哭得像個孩子,泣不成聲。于她而言,老太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位過客,但這位過客,卻讓她在步入社會之前,感受到了極大的暖意。生活在人海,很多人僅一面之緣便擦肩而過,而有的人則會在你的生活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那一份溫情是人生的亮色,更是生命的寄托。
曾璽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