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子
生老病死是人生之大苦。我以為,生死之所以為人生之大苦,不僅在于肉體上的痛楚,更在于精神上的折磨——來時懵懂,去時明白。
誰能說清楚自己是怎么來到人世的?恐怕無人能說清楚,因為一個人來到人世時,全然不自主,無知不覺,懵懵懂懂,猶如天地混沌未開。人,出生之苦主要是母親分娩之苦;人降生即使有苦,因為自己渾然不知,實等于無。痛苦是一種感覺,懵懂無知,痛苦何存!人去時卻大不同了:一切都明明白白。明明白白地走,痛苦之甚矣!
一種是無助無奈之感。今天,科學(xué)技術(shù)有了很大的進步,診斷、醫(yī)療水平有很大提高。許多當年的不治之癥,如今治愈已經(jīng)不成問題。但是,總會有治不了的病,即使無病,天年盡后也會“無疾而終”。人有生就有死,長生不老只是人們的一種愿望,古今無一人如愿。人到臨死時,有強烈的求生欲望??傻搅舜藭r,逝者無奈,醫(yī)生、親人無力回天。人明知將死而求生無望的那種折磨,無法想象。八年前我愛人臨去世時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要死了!”她心里知道就要離開人世、離開親人,她不舍得走,我們不愿她走,可又有什么辦法呢!那種無奈、那種無助,我都肝腸寸斷,何況她呢!
還有太多留戀之感。人生一世,雖然有諸多不順心、痛苦和磨難,但有更多歡欣、樂趣和幸福。父母的疼愛,童年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生活;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初為人父(母)的興奮激動;成功的喜悅;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燕子銜泥似地壘起來的窩;一顆汗珠摔八瓣兒掙下的錢……這一切將永遠與己絕緣,不舍呀!
生離死別之感同樣讓人心痛。父母或許已經(jīng)先你而去了。愛人與你共同生活幾十年,有春風花叢共享甜蜜的愛,有急風暴雨相濡以沫的情,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法分開。兒女從無到有,父母經(jīng)歷無數(shù)艱辛把他們養(yǎng)大成人……如今一別陰陽相隔,永遠不能再見。這種分別就像用刀一塊一塊地割下人身上的肉,鮮血淋漓。
不知前途之感讓人焦慮。人死后是怎樣一種光景?活著的人不知道,死了的人即使知道也無法告訴活著的人。故人死之后如何,永遠是個謎。不知前面是何光景而又必須前往……
明明白白地走有這么多的痛楚,人何以自處?佛家說,別執(zhí)著,要放得下;六根清凈,煩惱、痛苦自無;只要一生行善,丟掉“臭皮囊”去西方極樂世界,何樂而不為!果能這樣當然很好;可這要有相當修行的人、甚至大徹大悟之人方能做到,大多數(shù)人是做不到的。
有人說得好,對于老年人來說,過去的已經(jīng)成為往事,今后的事不可知,最重要的是過好當下。我以為此言有道理。世間的東西為何有貴賤之分?一般來說,貴重的東西之所以貴重,是因為它“稀少”。對于老人來說,未來的歲月已經(jīng)不多,就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也是很有限的。有限的、不多的歲月,于我們老年人是十分珍貴的。用十分珍貴的時光去糾結(jié)那些我們無法左右的事,是不是有點太不值得了!為什么不把珍貴的光陰用來做些我們自己說了算的事呢!我們能做主的,是如何過好當下。
這些問題,對于我這個年近八十的老翁來說,已經(jīng)不完全是一個理論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想過不少。如果能大徹大悟當然好。作為一種目標,我當盡力參透生死,明明白白地坦然面對。不過說實在的,我對自己不那么有信心。雖然我讀過一些書,明白一些道理,但仍然無法完全擺脫“七情六欲”,無法做到面對死亡臉不改色心不跳。
在我心中,對于明明白白地走,更多的是一種“無奈”。人,有生就會有死,而且懵懵懂懂地來、大多明明白白地走,是一條鐵律。古往今來,無論是唐宗宋祖,還是販夫走卒,無一人能夠幸免,任何糾結(jié)、恐懼、不愿意都是沒有用的。明知不可避免,明知糾結(jié)無用,又何必以此來折磨自己呢!隨大流、聽其自然吧。早年,老父親在世的時候,我曾經(jīng)和他聊起人要明明白白地死,實在有點悲哀。老父親淡淡一笑:“娃娃,人怎么死,那是老天爺?shù)陌才牛覀冋f了不算,何必去操那個心呢!”我想,老人信命,大概也是一種出于無奈而隨大流吧。
有人說得好,對于老年人來說,過去的已經(jīng)成為往事,今后的事不可知,最重要的是過好當下。我以為此言有道理。世間的東西為何有貴賤之分?一般來說,貴重的東西之所以貴重,是因為它“稀少”。對于老人來說,未來的歲月已經(jīng)不多,就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也是很有限的。有限的、不多的歲月,于我們老年人是十分珍貴的。用十分珍貴的時光去糾結(jié)那些我們無法左右的事,是不是有點太不值得了!為什么不把珍貴的光陰用來做些我們自己說了算的事呢!我們能做主的,是如何過好當下。
晚年生活應(yīng)該怎么過?答案林林總總。世間的事紛繁復(fù)雜,各人的情況千差萬別,很難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我以為,無論做點什么,你覺得開心、充實,沒有虛度時日就好。但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為了活得有質(zhì)量、延長壽命,不可懵懵懂懂,要明明白白度時光。有一個詞叫“生命力”。那就是說生命的誕生、成長、延續(xù)有一種內(nèi)在的力量。我把這稱為“生命需要動力”。力有方向才能成為動力,目標決定力的方向,這就是說活著有目標,生命才有動力。生活中不乏活生生的事例。
我認識一位同志,五十多歲被確診為肝癌晚期,醫(yī)生說他已經(jīng)時日不多。他覺得自己有好多研究成果、見解要寫成書,時日不多更需抓緊。于是辭掉了工作,專心寫作,關(guān)于“灰色學(xué)”的著作出了一本又一本。幾年過去了,仍然很精神地活著。我問他有何治病絕招,他笑笑說:哪有什么絕招,就是一本書還沒寫完,就又醞釀下一本了,書寫不完命也未絕!
還有極端的事例。某某人眼看就要不行了,可想見見遠在外地的子女,閉不上眼。等呀等,十天半月過去了,見到子女后便溘然而逝。是什么支撐他熬了這十天半月?是想見子女最后一面的動力。
這樣的事實,生動地證明了物質(zhì)可以變精神,精神也可以變物質(zhì)。
要想生命有動力,就得生活有目標。渾渾噩噩混日子,一天到晚茫茫然不知其所以,哪來目標?目標來自明明白白。我們已經(jīng)退出大舞臺,晚年生活當然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大目標,有的是我今天要做什么、這個月要做什么、今年要做點什么……目標無論大小,有目標就會有動力。
我告訴自己,既然明明白白地走不可避免,那晚年我就要明明白白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