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凌宇 張瑋玨 張紫微
在日本,調查記者“清水潔”是新聞界人盡皆知的名字。他今年62歲,從業(yè)40年。上世紀末,因窮追不舍地跟蹤調查一起兇殺案而聲名大噪。他不僅親手找到實行犯,還揭露了警方對受害者生前報案的漠視、敷衍,以及案發(fā)后試圖抹黑受害者、掩蓋瀆職事實的行為,并最終推動了日本《跟蹤騷擾行為規(guī)范法》的出臺。
長達半年多的追查過程被他詳細寫進了《桶川跟蹤狂殺人事件》(時隔20年于近期引進中國出版),此書當年一舉獲得“日本記者會議大獎”,被譽為“日本紀實文學的金字塔”。曾有電視臺同行艷羨,“太厲害了。只要能做出一次這樣的報道,就可以心甘情愿地退休了?!?/p>
涌來的贊譽沒能阻止清水潔原本就職的周刊在不久后倒閉,他跳槽到電視臺,繼續(xù)老老實實地奔走于一線。仍然不搭地鐵、不去信號不好的地方,洗澡的時候把手機放在浴室門口,睡覺的時候放在枕畔,確保電量充足,不會漏接任何提供線索的電話。
他在早稻田大學新聞學研究生院兼任講師,學生們若是想從這位經(jīng)驗豐富的前輩口中領教一些新聞采寫的訣竅,想必會大失所望。沒有捷徑,沒有取巧的方法論,自稱“愚笨到了極點”的老師奉行勤能補拙,“有人對我說,調查一百,只能寫下十。如果只查到十,就只能寫下一。為了徹底說服自己,只能不斷尋找明確的證據(jù)。”
回復《南方人物周刊》的郵件采訪時,清水潔進一步說明,“我沒有特別尊敬的記者,也沒有從前輩記者那里特別學到什么東西,我的調查取材方法都是屬于自己獨門獨派的?!边@些方法無不原始、樸實,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用他自己的話總結就是,“我只知道一種突破方法——掙扎到底?!?h3>報道的“取材力”與“傳達力”
桶川事件發(fā)生后,他與前往案發(fā)現(xiàn)場獻花的人逐個攀談,通過詩織(受害女生)的高中朋友弄到班級通訊錄,地毯式電話詢問;得知嫌疑犯經(jīng)營按摩店,買來大量特殊行業(yè)的信息雜志、晚報、廣告剪貼,觍著臉挨個致電,“欸,我喜歡人妻路線的,有沒有這種店可以介紹”;確定了目標活動范圍后,前往周邊每一棟大樓,向管理員低頭懇求,再每家每戶地解釋緣由,拜托素未謀面的居民允許他們進家里放置用于監(jiān)視的攝影器材……
某些時刻,比如11月深夜跟蹤與兇手交往密切的重要人物,對方在小酒館里酣暢地喝上好幾個小時,清水潔與攝影師只能在門外喝西北風,氣溫越來越低,他搓著罐裝咖啡取暖,心里嘀咕:我到底是造了什么孽,才會跑來搞這些……但當下一次有重大案件發(fā)生,那股“不知道在堅持什么”的執(zhí)著勁兒又將原封不動涌上心頭,催使他再度反復趕往現(xiàn)場、敲開受害者遺屬的家門、尋找兇器及其背后的真兇。每當這時,便會更加確認自己是個勞碌命,沒有選擇的余地,“除了憨直地調查,別無他法?!?p>
現(xiàn)場上空,前方為桶川站。圖/清水潔
2007年6月,日本電視臺報道局社會部部長杉本敏也請清水潔去銀座吃要價不菲的握壽司,吃到最后一個壽司時,部長對清水潔說想做一檔特別報道節(jié)目(后定名為《ACTION推動日本》),并提議選取未偵結的懸案,以一整年為單位報道。
翻閱檔案后,清水潔將目光鎖定于塵封二十多年的北關東連續(xù)誘拐殺害女童事件(因事發(fā)栃木縣足利市,又稱“足利案件”,后被評為“日本21世紀最知名冤案”)。他扛著從東京租來的電子測量儀,花了四小時,在一片沙洲上找到當時兇手棄尸的地點。隨后打進一根木樁,當作記號,合掌膜拜。又從口袋掏出小貓玩具,輕輕放在木樁下。
案子是在夜晚發(fā)生的,因此現(xiàn)場調查也必須在夜晚進行。這是清水潔的自我要求,即便過去這么多年,在他看來,現(xiàn)場仍保有讓人忍不住心生敬畏的寶貴生命,因此有些思考,還是必須要在現(xiàn)場進行。
“為了正確驗證,請別說我傻,這對我非常重要?!彼凇哆B續(xù)殺人犯還在外面——由冤案開始,卻也在冤案止步:北關東連續(xù)誘拐殺害女童案件未解之謎》一書里記錄道,自己如何根據(jù)菅家(足利案件中最初抓捕的“罪犯”,坐了十幾年冤獄后被證清白)的自供模擬犯罪現(xiàn)場,找來與其體形相似的人,像案發(fā)當晚一樣騎自行車,載著和被害人體重一致的18公斤重物,觀察其騎行軌跡;雖然警方和被告人律師都檢驗了便利店收據(jù),清水潔仍和同事仔細檢閱當天多達幾十卷的收據(jù)明細,“必須親眼證實才行,雖然麻煩,但這才叫采訪?!?/p>
這些素材不僅作為文字呈現(xiàn),也時常流傳于清水潔和同行們的交談間?!昂芏嘤浾叨紩[藏自己的取材手法,但我卻希望將其公開,對年輕人起到一些作用。調查新聞本身并無特別之處。為了報道新聞進行調查,乃是天經(jīng)地義之事。因此,進行深度取材,在我想來只是一個經(jīng)驗而已。所謂‘取材力,就是多和人碰面,多積累經(jīng)驗,認真閱讀、深入理解別人寫的新聞和書籍,多看電影和紀錄片。這樣一來,‘傳達力,即與文章寫作相關的能力也自然會得到提高?!?h3>聆聽“微弱的聲音”
幾十年前,要想進日本報企當記者絕非易事,光有高學歷不行,還得通過殘酷的競爭考試??吹揭幻蚝捅桓嬗兴角?、在判決上有所偏頗的法官最終由于一系列報道的反復追問而被制裁后,清水潔震撼于調查新聞的“威力”,辭去了在企業(yè)的工作,憑藉掌握的一點照相技術,以攝影記者的身份得以入行。
起初沒得選,整天干的都是雜志社安排的工作,報道明星緋聞或是棒球,他在接受《先生制造》的采訪時回憶說,“一點兒成就感也沒有?!敝钡?985年夏天,發(fā)生了日本航空123號航班墜機事件,遇難者有520人。第二天早上他趕到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還有四位幸存者?!敖o這四個人拍照的時候,我感動壞了,眼淚不停地流。竟然還有人能活下來,真是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