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昕宇,張雋漪,劉祖國,李俊豪,金湘中*,郝中甲,陳揮揚,于曉飛
(1.湖南大學 汽車車身先進設計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長沙 410082;2.湖南大學 激光研究所,長沙 410082)
不銹鋼以其輕、壽命長、耐磨性高、低成本、易加工等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等重大裝備制造中,特別是在地鐵車頂蓋的應用[1-2]。由于地鐵用不銹鋼材料厚度較薄(不大于1mm),因此在激光焊接過程中,難以較好地控制焊接工藝,常常會出現(xiàn)焊穿的技術(shù)問題[3-4]。對此,本文中以地鐵用不銹鋼薄板材料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工藝參量對熔寬、熔深的影響規(guī)律,這對實現(xiàn)地鐵安全運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當前,許多學者對不銹鋼的焊接工藝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如LIU等人以厚度為16mm的SUS301L奧氏體不銹鋼板為實驗材料,采用X射線衍射對激光焊和熔化極金屬活性氣體(metal active gas,MAG)弧形焊的焊接接頭進行了測試分析[5]。HARISH等人研究了3mm厚激光切割的AISI 304奧氏體不銹鋼薄板的激光焊接性[6]。TIAN采用工業(yè)機器人對專用于軌道列車的SUS301L不銹鋼進行了搭接焊和對接焊激光自熔焊試驗研究[7]。CHEN等人對4mm和2mm SUS301L不銹鋼開展了激光對接焊研究,并對焊接接頭進行了詳細分析[8]。雖然這些研究為不銹鋼激光焊接提供理論依據(jù),但是上述研究者主要是對厚板及焊后試樣焊縫區(qū)化學成分進行深入分析,對SUS301L薄板(不大于1mm)不銹鋼激光疊焊過程中的研究鮮有報道。因此,針對地鐵車頂SUS301L不銹鋼疊焊工藝中對熔寬、熔深的技術(shù)需求,開展SUS301L不銹鋼疊焊工藝參量優(yōu)化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中首先采用Simufact Welding有限元軟件對0.6mm厚SUS301L不銹鋼薄板非熔透型激光焊接工藝參量(激光功率、焊接速率、保護氣體流量、離焦量)對熔寬、熔深的顯著影響進行了初步評價,討論各工藝參量對熔寬、熔深的影響規(guī)律。其次,基于有限元分析結(jié)果,確定正交試驗參量的取值范圍,在滿足熔寬、熔深的技術(shù)指標條件下,對工藝參量進行正交優(yōu)化。最后,在最優(yōu)工藝條件下開展焊接試樣的力學性能分析,驗證了本仿真及試樣參量的合理性,為地鐵車頂用SUS301L不銹鋼激光焊接提供理論指導與工藝設計參考。
采用Simufact Welding軟件,對焊接過程進行仿真,分析激光功率、焊接速率對上板熔寬和下板熔深的影響規(guī)律[9]。仿真模擬過程中設定環(huán)境溫度及試件溫度為20℃,將SUS301L不銹鋼材料看作均勻且各向同性。模型尺寸與試件大小一致為120mm×60mm,為了保證計算速度和準確率,劃分網(wǎng)格時采用過渡網(wǎng)格,設置焊接區(qū)長度范圍20mm,采用0.625mm×0.625mm致密網(wǎng)格,非焊接區(qū)域則采用2mm×2mm網(wǎng)格。兩區(qū)域間過渡區(qū)域長度4mm,以0.5mm為間距等距劃分,網(wǎng)格劃分效果如圖1所示。
Fig.1 The result of meshing
圖2為焊接速率為38mm/s、離焦量為0mm、激光功率范圍為950W~1150W時,下板熔深、上板熔寬的變化折線圖。由圖2分析可知,激光功率和上板熔深、下板熔寬呈正相關,且激光功率對熔深的影響更為顯著。激光功率在該區(qū)間內(nèi),上板均完全焊透,且激光功率為1150W時,下板焊透處于臨界狀態(tài),因此激光功率在950W~1150W為合適區(qū)間。
Fig.2 Line chart of different power welding depth and welding width
從圖3中看出,激光功率為1050W、離焦量為0mm時,焊接速率從36mm/s增加到40mm/s的過程中,下板熔深、上板熔寬的變化與焊接速率呈負相關。由于焊接速率增大,導致熱量衰減速度增大,焊縫背面溫度降低,熔池最高溫度也降低,因此上板熔寬和下板的熔深對應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焊接速率為36mm/s時,下板熔深占比超99%,幾近焊透,因此焊接速率在36mm/s~40mm/s為合適區(qū)域。
Fig.3 Line chart of different speed welding depth and welding width
由焊接過程仿真模擬,初步確定了合理的焊接工藝參量范圍:激光功率為950W~1150W、焊接速率為36mm/s~38mm/s,為之后的試驗提供理論參量。
試驗中采用的材料為SUS301L奧氏體不銹鋼,上下板厚均為0.6mm,牌號:022Cr17Ni7,抗拉強度大于820MPa,屈服強度大于480MPa,試樣尺寸大小為60mm×120mm,相關物理參量如表1所示。
試驗中采用IPG公司的光纖激光器。焊接試驗分成兩部分,首先采用單一因素實驗,研究不同激光焊接工藝參量(保護氣體流量、離焦量、激光功率、焊接速率)對截面處焊縫熔深熔寬的影響;然后通過正交試驗優(yōu)化焊接工藝參量對使用優(yōu)化后焊接工藝參量的焊件進行宏觀形貌與微觀組織的觀測,并進行力學性能的分析。
Table 1 Related physical parameters of SUS301L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保護氣體流量的選擇會影響到激光焊接的質(zhì)量,過多的保護氣不僅造成了浪費,而且會帶走焊接過程中很大一部分的能量,直接降低焊接效率;相反,過少的保護氣,無法有效地將工件上方聚集的等離體子及時吹走[10]。采用單一變量法,保護氣體采用氬氣,取工藝參量為:激光功率1150W、焊接速率38mm/s、離焦量0mm,由于此功率參量下所有試件均焊透,因此用束腰寬代替原本下板熔深數(shù)據(jù)。圖4為3種不同保護氣體流量上板熔寬及束腰寬度。
Fig.4 Weld penetration width and beam waist width vary with shielding gas flow
由圖4可知,隨著氬氣流量的增大,單位時間內(nèi)熱量損失增加,焊件從激光中得到的熱量不斷減少,上板熔寬呈遞減趨勢。焊縫束腰寬度在保護氣體流量為25L/min時數(shù)值最小,呈V字型變化。
薄板的焊接通常為正離焦。進行負離焦焊接時,下板容易被焊透從而在焊縫背部的中間位置形成凸起,在地鐵車頂上應用時,影響外觀[11]。本文中取零離焦時,焊縫完整且連續(xù),沒有咬邊、凹陷、變形等明顯缺陷。因此在本小節(jié)試驗中,離焦量分別取0mm,+1mm,+2mm,其余焊接工藝參量為:激光功率1150W,焊接速率38mm/s,保護氣體流量25L/min。圖5為3種不同離焦量下上板熔寬及下板熔深。
Fig.5 Weld penetration width and depth change with defocusing amount
由圖5分析可知,離焦量增加的過程中,下板熔深隨之減小,上板熔寬有所下降但是變化不大,結(jié)合圖中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離焦量對焊縫熔深的影響略大于熔寬。
焊接速率大小通常負相關于焊縫熔深,影響焊紋密度,熱輸入量的合理配置能夠很好地規(guī)避焊縫不連續(xù)等缺陷,保證焊接質(zhì)量[12]。在激光功率1050W、離焦量0mm、保護氣體流量25L/min下,焊接速率分別取為36mm/s,38mm/s,40mm/s。圖6為3種不同速率下上板熔寬及下板熔深。
Fig.6 Weld penetration width and depth vary with welding speed
由圖6可知,焊接速率與上板熔寬和下板熔深呈負相關性。在36mm/s的焊接速率下,下板熔深占比超過98%,焊件幾近焊穿,處于臨界狀態(tài)。在3種速率下,焊縫形貌都良好,深度達到要求,下板均為焊透。
激光功率過小,焊件可能會無法焊透,焊縫過窄,影響到接頭力學性能;激光功率過大,熱量的迅速吸收造成溫度梯度的增大,在焊件內(nèi)部會存在較大的殘余應力,導致焊件的變形[13-14]。取焊接工藝參量為:焊接速率36mm/s、離焦量0mm、保護氣體流量25L/min,激光功率大小分別為950W,1050W,1150W。圖7為3種不同激光功率下焊縫熔深、熔寬數(shù)據(jù)變化圖。
Fig.7 Weld penetration width and depth vary with laser power
由圖7可知,隨著激光功率的增加,作用在焊件上的功率密度逐漸增大,工件獲得能量增多,上板往下傳遞的熱量隨之增加,焊縫熔深熔寬也逐漸增大。當功率增大到1150W之后,下板焊透。
由單因素實驗結(jié)果可確定焊接工藝參量范圍:激光功率950W~1050W,焊接速率36mm/s~40mm/s,離焦量0mm~2mm,保護氣體流量20L/min~30L/min。正交試驗共4個因素,每個因素均為3個水平,如表2所示。以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表設計正交試驗,如表3所示。表3中實驗結(jié)果為上板熔寬以及下板熔深占比。
Table 2 Orthogonal test factors and level table
Table 3 Orthogonal test table
對上板熔寬以及下板熔深制正交分析表,分析得出結(jié)果為:激光功率對上板熔深和下板熔寬影響最大,離焦量對下板熔深影響更加明顯,而焊接速率對上板熔寬影響明顯,保護氣體流量影響最小。最優(yōu)工藝參量水平為A2B1C2D2,即激光功率1050W,焊接速率36mm/s,離焦量1mm,保護氣體流量25L/min。
激光焊接功率1050W、焊接速率36mm/s、離焦量1mm、保護氣體流量25L/min時,仿真與試驗焊縫界面重疊對比如圖8所示。從圖8中看出,焊縫上表面幾乎完全重合,包括焊縫中央凸起的部分,二者的熔寬、熔深數(shù)據(jù)基本一致,實驗下板焊縫熔深略大于仿真結(jié)果,兩個焊縫截面圖的輪廓變化趨勢也基本保持一致。綜上所述,仿真結(jié)果十分接近于實驗結(jié)果,SUS301L不銹鋼的激光焊接仿真對于實際焊接過程有指導意義。
Fig.8 Comparison of overlapped weld cross-sections
用正交優(yōu)化后得到的工藝參量進行焊接實驗,對所得焊縫進行宏觀檢測、金相分析以及力學性能檢測。
圖9為焊接完成后焊縫整體形貌圖。焊縫形貌連續(xù)無扭曲,整體為銀白色,無氣孔、裂紋及咬邊等常見缺陷。
焊縫整體形貌如圖10所示。呈釘子狀,上板焊縫熔寬1216.4μm,下板焊縫熔深407.4μm,焊縫深寬比較大。周圍熔合線明顯,過渡處圓滑,無氣孔等明顯缺陷。上板有余高但余量不大,有助于提高焊縫強度。
Fig.9 Appearance map of weld
Fig.10 Overall appearance of weld
由圖11可以看出,焊縫中心處生長方向性明顯的晶粒為等軸晶,晶粒細小,從焊縫中軸向兩邊生長。焊接完成后熔池內(nèi)的液態(tài)金屬冷卻并凝固,焊縫中心處溫度梯度不斷下降,焊縫區(qū)內(nèi)的合金元素產(chǎn)生偏析,提升了溶質(zhì)濃度,使得焊縫中心處的結(jié)晶速率加快。晶核生長環(huán)境趨同,因此,焊縫中心處的晶粒會轉(zhuǎn)變?yōu)榈容S晶而非柱狀晶。
Fig.11 Microstructure at the center of the weld
圖12為焊縫底部及邊緣微觀組織??梢钥闯?焊縫底部與焊縫邊緣的組織生長方向垂直于熔合線法線方向,焊縫靠近熔合線處的組織,基本都是柱狀晶,這是由于焊縫與熔合線周圍的焊縫組織在經(jīng)歷過較大的溫度梯度后,結(jié)晶速率會減慢,有利于柱狀晶的形成。而靠近熱影響區(qū)的晶粒生長過程中呈無向型且出現(xiàn)回復或者二次結(jié)晶,這就導致晶粒會粗化[15-16]。粗化大小會隨著與熔合線距離的增大而減小。
Fig.12 Microstructure of bottom and edge of weld
4.3.1 焊縫顯微硬度 以焊縫中軸為對稱線,測試兩邊母材、熔合區(qū)以及中心處的各點顯微硬度。圖13為打點示意圖,圖14和圖15為測試結(jié)果。
Fig.13 Dotting diagram
Fig.14 Line graph of transverse microhardness change
Fig.15 Line graph of microhardness change at the central axis
由圖14可以看出,母材處平均顯微硬度為520HV,硬度最高;其次為熱影響區(qū),平均硬度為330HV;焊縫處的硬度最低,平均硬度為215HV。在圖15中,縱向平均顯微硬度大小220HV,折線變化不大,說明焊縫中軸縱向上硬度分布均勻。
4.3.2 焊縫拉剪性能 采用Instron5985拉伸設備,機器拉力范圍為0kN~250kN,拉伸速率范圍為0mm/min~1430mm/min。為保證試驗數(shù)據(jù)準確與合理性,取3組試驗的平均拉剪力大小作為結(jié)果。試驗中測得3次拉剪力大小分別為2524.98N,2435.36N,2719.26N,平均拉剪力大小2559.96N。拉力變化曲線如圖16所示。
Fig.16 Curve of tension change
同等材料下,采用點焊方式,最小剪切拉伸載荷為1912N,平均拉伸載荷為2256N。試驗中測得數(shù)據(jù)與平均值數(shù)據(jù)均大于上述數(shù)值,說明采用激光焊接所得的SUS301L不銹鋼焊接接頭在拉剪強度上達到了預期要求。
對SUS301L奧氏體不銹鋼0.6mm+0.6mm疊焊進行了非熔透型激光焊接模擬仿真及試驗研究。
(1)通過Simufact Welding有限元方法對SUS301L不銹鋼進行疊焊數(shù)值模擬,得到有效工藝參量范圍為:激光功率950W~1050W,焊接速率36mm/s~40mm/s,離焦量0mm~2mm,保護氣體流量20L/min~30L/min。
(2)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進行正交試驗,發(fā)現(xiàn)對上板焊縫熔寬和對下板焊縫熔深影響最大的因素均為激光功率,而離焦量和焊接速率分別對下板熔深和上板熔寬影響較大。通過正交優(yōu)化獲得了最優(yōu)工藝參量為:激光功率1050W,焊接速速36mm/s,離焦量1mm,保護氣體流量25L/min。
(3)在最優(yōu)工藝參量下,試件焊縫表面呈銀白色,焊縫連續(xù)且完整,焊縫區(qū)的晶粒多為等軸晶與柱狀晶。焊縫區(qū)顯微硬度低于熱影響區(qū),同樣也低于母材。焊縫平均拉剪載荷為2559.96N,焊縫強度達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