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測評了戴爾的游匣G15 3060顯卡款,而且是AMD版(電腦報微信公眾號)和英特爾版(購機幫你評微信公眾號)都測評了。總體來說,G15的外觀非常有個性,性能表現(xiàn)也很突出,配置價格比也很高,絕對是值得購買的。
不過一個問題也自然而來:到底是買AMD版還是英特爾版?或者說,兩種版本各有什么優(yōu)勢?區(qū)別是什么?今天這篇文章就解決這個問題!
配置與規(guī)格(AMD vs 英特爾):
屏幕:15.6英寸100%sRGB FHD 165Hz高刷低藍光屏
處理器:R7 5800H/i7 11800H
內存:2×8GB DDR4 3200
獨顯:RTX 3060(最高125W)支持獨顯直連
集顯:Radeon Graphics/UHD Graphics
硬盤:512GB M.2 PCIe SSD(可擴展第二塊M.2 SSD硬盤)
無線網(wǎng)卡:Killer AX1650x/英特爾AX201(都是WiFi6)+藍牙
有線網(wǎng)卡:2.5Gbps有線/1.0Gbps有線
左接口:RJ-45 2.5Gbps有線網(wǎng)口、3.5mm復合音頻口
右接口:2×USB3.0大口(5Gbps,其中一個支持關機充電)
后接口:10Gbps Type-C口/Thunderbolt 4口 + USB3.0 大口(5Gbps)、HDMI 2.1口、電源口
重量:實測2.52kg/實測2.55kg +0.94kg(線纜和240W適配器)
參考價:AMD版 京東7799元;拼多多7199/7299元(綠色款貴100元)
英特爾版 京東8499元;拼多多7799元
配置方面,藍色方塊的配置處是有區(qū)別的,除了處理器、集顯、無線網(wǎng)卡(其實Killer的AX1650x就是英特爾AX200)和重量略有不同外,最大差異是有線網(wǎng)卡和Type-C口。
無線網(wǎng)卡端,AMD版是2.5Gbps的,而英特爾版本是1Gbps的(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千兆網(wǎng)卡),AMD版的規(guī)格更高,發(fā)燒友應該會更喜歡。
而后部接口方面,英特爾版本的Type-C口是Thunderbolt 4的,40Gbps帶寬;AMD版是10Gbps帶寬的USB3.1 Type-C。總體接口方面算是“各有特色”。
在升級BIOS到最新版本后,兩種處理器版都能夠支持獨顯直連,獨顯功率都能提升到最高125W,很猛!而在雙負載考機時,考機30分鐘后,顯卡功率都是115W左右,而處理器功率都在36W~38W——從考機的功率情況來看,兩者也是高度一致的。當然了,實際游戲時,處理器頻率會高不少。
這里懂行的老鳥會說:同樣的功率下,AMD處理器制程先進,頻率會更高,所以游戲時處理器頻率肯定比英特爾款高,所以游戲性能會更好——是的,這句話的大部分是對的,無論是雙考機還是實際游戲中,AMD處理器的頻率的確更高。但是游戲性能,就3060顯卡款G15的兩種處理器版本來說,是英特爾版更好,游戲幀速更高!比如《刺客信條:暗影》,AMD版本FHD最高畫質106fps,英特爾版114fps;如果是《孤島驚魂:新曙光》這種針對英特爾優(yōu)化的游戲,差異則更大,AMD版本FHD最高畫質僅78fps,而英特爾版可跑到103fps!當然,也有個別游戲是針對AMD平臺優(yōu)化的,AMD平臺會領先。但相對公正公平的游戲,英特爾版本幀速更高(不要看3DMark得分,AMD平臺從來都是得分高,游戲幀速低)。當然,這種差異總體來看是非常小的,得益于高功率的3060獨顯,F(xiàn)HD分辨率下,G15可以橫掃所有游戲,包括畫面漂亮的“吃雞新貴”《永劫無間》也能最高畫質暢玩。
而在處理器單負載表現(xiàn)時,英特爾版本可以持續(xù)跑70W~73W,AMD版的調校則很保守,僅有54W,所以單獨的處理器應用,比如Blender渲染啦,Ae特效視頻啦,就戴爾G15來說,英特爾款勝。另外,由于英特爾平臺在Adobe軟件上本身就更具優(yōu)勢,所以Adobe的Media Encoder轉碼、Premiere Pro視頻剪輯等應用,英特爾平臺更是優(yōu)勢明顯。
處理器性能和游戲表現(xiàn)都是英特爾版勝出,那么G15的AMD版除了價格更便宜,還有什么優(yōu)勢呢?答案是:整機功率更低!續(xù)航更長!
閑置功耗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