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倩
The Story of a Little Blackboard
她的體內(nèi)裝有一個“鬧鐘”:每月20號左右白動叫響,她捏著粉筆頭,在小黑板上緩緩寫下通知, “二支部黨員同志,請于本月25號下午3點鐘到活動室參加學習。落款:二支部?!比缓罅嘀『诎?,腳步蹣跚走向大院門口,掛在墻上最醒目的地方。多年以來,小黑板換了一塊又一塊,她由青絲變成白發(fā),不變的是時間一到,老黨員們準時參加學習的精神步調。
她叫魏愛亭,年過七旬,黨齡25年,眼不花、耳不聾,是我所在社區(qū)的第二黨支部書記。上小學那會兒,我就認識她,整天忙忙活活,為大家服務。2014年,我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后,才對她有了深入了解。二支部成立于1989年,前身是山東高速路橋集團退休職工黨支部,黨員平均年齡73歲,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每月固定25日過組織生活,黨員集體學習,風里雨里,從未間斷。會議室設施簡陋,條件艱苦,連像樣的音響設備也沒有,但黨員學習熱情絲毫不減,專注程度不打折扣。很多老黨員上了歲數(shù),記性不好,又不擅長智能手機,魏書記便采取“老辦法”,提前幾天掛上小黑板,給大家提個醒,按時參加組織生活。時間久了,大家一看到小黑板,就知道集體學習的日子近了。
那年冬天,氣溫降至零下,室外天寒地凍,二支部開黨會,我的黨員正式轉正。會議室簡陋,狹小,但前來參會的老黨員個個坐得腰桿筆直。當我在輪椅上宣誓的時候,一個高大的身影突然推門而人, “孩子,這么重要的大事,我來晚了!”說罷,他趔趄幾步,顫顫巍巍,上前緊握住我的手,只見他的眼里閃著淚花,是激動也是為我高興。
他就是老黨員王云海爺爺,年過八旬,腿腳不便,出門拄拐。每月25號支部固定黨員學習時間,他都準時參加,只有一次例外,他發(fā)燒來不了,讓大女兒替代自己寫了請假條,專程跑一趟給書記送去。這次開會,支部書記考慮天氣寒冷又身體不好,就沒有事先通知他。誰能想到,他聽說后跌跌撞撞趕過來。會后,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今天是你政治生命的第一天,跟黨走,感黨恩,做個黨的好孩子!”我使勁點點頭,淚水模糊了眼睛。
在我們二支部,像王爺爺這樣黨齡50歲以上有II人,90歲老黨員有3人,所有黨員年齡加起來能繞地球一圈,但是他們永遠年輕,就像那首歌所唱的,“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他好比大松樹冬夏長青,他不怕風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凍……”
將時間定格在2018年6月,一場別開生面的“那年我入黨”故事分享會在我們社區(qū)舉行。望著那一摞摞沾著墨香的《老黨員故事集》,大家難抑激動之情。13位年輕黨員,與13位老黨員結成對子,采訪、交流、落筆、成篇,3萬字、百余張照片,成為最銘心刻骨的紅色見證。
魏愛亭書記,是我的采訪對象。受出身成分等影響,她的入黨經(jīng)歷并不順利,經(jīng)過10年考察她才正式加入黨組織。那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干大事、年紀輕輕就甘于奉獻的年代,“要做一個先進分子,不做落后分子,這是那個年代人政治上的區(qū)分”,這是她的入黨初心“做一個有奉獻精神的人”,這是她的個人信條;“退休20年,我沒有放松學習黨的新時期各項文件,熱心為基層黨支部的建設盡一份力量,做一個健康的黨細胞,做合格的共產(chǎn)黨員”,這是她的堅守。說到過去條件差、生活苦,魏書記沒有掉淚,講到經(jīng)過10年考察才人了黨,她也沒有掉淚,但是,說到把白己女兒親自培養(yǎng)成優(yōu)秀黨員時,她不禁熱淚盈眶,是激動,更是身為黨員的自豪。
曾有人問,“我們學雷鋒,雷鋒當初學的誰?”答案很簡單,就是身邊人。身邊的老黨員就是活著的歷史,在交流中叩問初心,升華精神。采訪結束,魏書記揮筆為我寫下寄語,“堅強自信,活出自己的靚麗色彩心中有愛,被愛包圍?!边@兩句話,始終激勵我前行。
變化的是時間,不變的是信仰。每個月時間一到,那塊小黑板提前往墻上一掛,老黨員們進出看到通知,準時參加集體學習。時間改變了他們的容顏,白發(fā)搖晃歲月的芬芳,但是,一心向黨的滾燙信念歷久彌新,散發(fā)出耀眼的光芒,這就是我們共同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