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欣
在紐約居住了數(shù)月,若問我印象最深的事物,我不想談電影大片中華麗的布景——流光溢彩的百寶盒曼哈頓,我想說說鴿子——紐約的流浪漢與冒險家。
城市對野生動物的包容度,就是對大自然的包容度。最令我著迷的紐約,在于它的美麗總是不期而遇?!读瞬黄鸬纳w茨比》寫道:“紐約有一種豐滿的滋味——熟透了,仿佛各種奇異的果實都會掉在你手里?!?/p>
我住在布魯克林,海岸線連珠般綴著數(shù)個公園。小動物們共享這片家園,清晨有滿地亂跑的肥肥小松鼠,上百只海鷗、海鴨飛翔時羽翼遮天蔽日,晚上有螢火蟲閃爍忽明忽滅的綠光。在網(wǎng)上看過一句評價:“很多在游客看來是景點的地方,其實就是紐約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想這也是紐約的迷人之處?!?/p>
這是未經(jīng)人工斧鑿的原生自然,是野生動物和人類平等共享的自然,是流淌進日常生活的液態(tài)自然。
然而,一味談及紐約的生態(tài)未免太理想化,紐約人當然不是度假者,但他們的生活方式是:在工作與生活的兩極穿行,一轉(zhuǎn)身,就從爭分奪秒的工作轉(zhuǎn)換回休閑狀態(tài)。雖然每天上班時,曼哈頓這個理想與欲望的島嶼以瘋狂的高速運轉(zhuǎn),但是在其他生活區(qū),大自然總能撫平日常生活的種種溝壑。
路上時??梢钥匆娨恍┓浅騽』膱鼍埃热绻舛d禿的樹上歇滿了吃飽喝足的麻雀,就像結(jié)滿了豐碩的果實;比如向陽的公寓屋頂停滿了鴿子,仿佛屋檐的一道花邊。
鴿子是紐約開放文化的象征。紛飛的鴿子像某種微量元素一樣,滲入了紐約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我在中央公園的觀光馬車邊見過它:群鴿和馬匹和諧共處,飛來飛去地在馬槽啄食。我在第五大道見過它:八九只鴿子落在乞討的貧女身上,她也把自己僅存的食物分享給鴿子。
且把視角先移開,看看其他地方的鴿子,如王安憶《長恨歌》里上海的鴿子——“鴿子從來不在弄堂里流連,從不會諂媚地接近人類。它們總是凌空而起,將這城市的屋頂踩在腳下。”
上海的鴿子是俯瞰者與見證者,傲慢、遠游;紐約的鴿子則是真真切切的紐約市民,是流浪漢與冒險家。
紐約鴿子靈活地融入了城市法則,比人類更加任性。“鴿子代表了紐約,代表了紐約人猶如幸存者與街頭騙子的求生意志,一只動物面對著古怪的世界,謀求生存?!盝eff?Staple以紐約鴿子為靈感打造潮牌,他如是解讀自己的理念。
紐約的每一處角落都有著動物的身影,再繁華的都市里也有自然的滲透。鴿子在曼哈頓直起直落、昂首闊步;小松鼠在布魯克林撒歡奔跑,見了人毫不畏懼地跳到你面前求松子;海鷗烏泱泱地飛過,高分貝地歌唱著……來到紐約之前,我以為會被快節(jié)奏所窒息,未承想,一手繁華,一手自然,是這個城市的節(jié)拍。
當人們看向鴿子,看向動物們,看向天空,反而會看清自己的位置與城市的形狀。與大自然建立連接,人們才能活出生命的寬度,而不是拘束于筒子樓的一室之內(nèi),俯仰皆是生活的瑣碎。一手凡塵,一手詩性,人們由此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編輯/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