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秀霞
實際上我是被這本書的封面吸引的。圖書館里,一個女人聚精會神地看著書,一只狗安靜地蹲在腳邊,陽光灑在地板上,大大的落地窗外是郁郁蔥蔥的樹林——畫面真的太美好了。
然而,我花了一周多才看完這本不到400頁的書。它是一本節(jié)奏很慢的小說。一章結束,沒有留下什么吸引人一定要繼續(xù)讀下去的懸念,并且下一章很有可能又講起別的話題,還挺考驗耐心和記憶力的。但讀完最后一個字,我又想,這樣的“拖沓感”,也許才是最貼近生活本身的——畢竟平淡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主人公是一個名叫漢娜的中年女人。20多年前,她懷揣著夢想前往倫敦的一所大學學習。在那里,她遇見了馬爾科姆,并迅速地墜入了愛河。因為意外懷孕,也因深愛著對方,他們很快就結了婚。而后,雖然漢娜想繼續(xù)去上課,但因身體不適,還是暫時休學了。那時她還以為自己將會重回課堂追逐夢想,然而后來發(fā)生的變故終是把她越推越遠了。
先是失去了第一個孩子,漢娜備受打擊,甚至想和馬爾科姆分開。馬爾科姆極力勸慰她,還說要去找新家,讓漢娜來全權掌控裝修事宜,以后他們將會在新家里幸福地生活下去。在他的愛情誓言下,沒過多久漢娜就走出了陰霾,開始全心全意地打造愛巢。之后的11年里,她一直把生活重心放在馬爾科姆身上,為了他的事業(yè)和應酬忙個不停。
后來漢娜又懷孕了。女兒婕斯的到來讓夫妻倆欣喜不已,然而他們看似甜蜜的生活卻暗涌深藏。捷斯16歲時,漢娜終于發(fā)現(xiàn)馬爾科姆早在女兒出生前就已經(jīng)出軌,而且還是和他們共同的好友泰莎。她帶著女兒憤而離去,回到了母親家,而后在離家不遠的里斯拜格圖書館入了職。
和母親的相處讓漢娜感到十分疲憊。她們各自的習慣秉性相去甚遠,因而日常生活中總是摩擦不斷。婕斯長大離家去法國上班后,漢娜更是難以忍受與母親長久地共處一室。最后,她決定修葺姑祖母留給她的那座海邊小屋,脫離母親,自己生活。
正當她以為美好的未來正在向她招手時,漢娜得知她賴以生存的圖書館要被關閉了。好不容易規(guī)劃了新生活,卻突然面臨失業(yè)風險,她幾欲崩潰。幸運的是,陰差陽錯地她遇到了邁克爾修女。在修女的指導下,漢娜聯(lián)合眾人行動起來,為保衛(wèi)圖書館、保衛(wèi)大家共同發(fā)展的權益而努力。在這一過程中,漢娜得到了極大的成長,漸漸剝?nèi)チ藝烂C冷漠的偽裝,擺脫了一直以來折磨著她的陰影,收獲了友誼、尊重與自由,還有一份尚未揭去面紗的朦朧的愛情。
在我看來,這本20多萬字的書,其實大致就是講述了一個女人由依賴他人走向獨立自強的故事。進入圖書館工作是漢娜事業(yè)上的獨立,搬出母親家則是生活上的獨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太陽——因此不該圍著別人轉,丟了自我,也丟了人生的自主權。漢娜與馬爾科姆在一起時,只顧著替他打理事務,卻忘記了自己的夢想;與母親的種種不和壓得她喘不過氣,如果一味遷就,她也感受不到生命的樂趣。需要一提的是,和母親分開居住并非漢娜不孝,只是因為她們之間確實需要一點距離,這對彼此來講都是最好的選擇。
我很喜歡書里那種輕描淡寫的結局:“天氣晴,天空藍,漢娜在屬于她的小屋里煮好咖啡,端著碗走到石墻外坐下,吹著海風,靜靜地想象著明日將會發(fā)生的事情,憧憬著她充滿希望的未來?!闭娴暮苊篮?,和封面給我的感覺一樣。
合上書頁,我的腦袋里一直浮出一句話:如果你有想做的事,并決定為之一搏時,所有困難便都不再是困難。
編輯/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