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谷新姿》,焦距16mm,F(xiàn)8,6 秒,ISO100。王巖 攝
02.《晚霞映古閣》,焦距15mm,F(xiàn)4,6.5 秒,ISO160。王巖 攝
03.《朝陽大橋》,焦距15mm,F(xiàn)4,6.5 秒,ISO160。王巖 攝
04.《秋水廣場》,焦距14mm,F(xiàn)8,2.5 秒,ISO100。王巖 攝
05.《都市初醒》,焦距15mm,F(xiàn)11,6 秒,ISO200。王巖 攝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特別是被繁華渲染的城市夜晚,綻放的霓虹燈,編織了夜的美—大地五光十色,水中流光異彩,高樓燈火通明,街市霓虹閃爍,道路車水馬龍。步入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把人們帶入一個優(yōu)美畫境。
那么,我們就以城市夜景為專題,來探討如何運用手中的相機來表現(xiàn)城市的美麗夜色(圖01)。
對于生活、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們,城市地標、各式建筑、公共設施、水系湖泊、廣場綠地、商場街市都是城市夜景攝影創(chuàng)作的題材。在選擇拍攝對象時,必須選擇城市中具有典型性、觀賞性的美麗景觀作為拍攝對象。燈光是城市夜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因此也要選擇那些燈光設施美化、亮化較好的建筑作為拍攝重點。要注重平時的前期考察,依據(jù)拍攝對象所處的不同位置、 不同高度、外觀特性,采取不同的拍攝角度、運用不同焦段的鏡頭反復進行嘗試性構圖,找出最佳方案。同時還可以對拍攝對象的景觀亮度、主體色彩、一年四季的落日時間和位置以及景觀照明的開燈時間等進行認真觀察和記錄。在一段時間的準備工作后,找到最佳的拍攝位置與時刻。
當然,如果你拍攝的對象是停留時間較短的旅游城市,在挑選拍攝對象時,主要選擇城市標志性的建筑,或能反映當?shù)靥厣木坝^,采取如慢門、多重曝光等特殊的拍攝技法,以強化拍攝效果。
06.《福山明珠》,焦距16mm,F(xiàn)11,13 秒,ISO100。王巖 攝
07.《華燈初上青山湖》,焦距18mm,F(xiàn)11,30 秒,ISO 400,白平衡4600K。王巖 攝
08.《英雄豐碑》,焦距22mm,F(xiàn)11,6 秒,ISO100。王巖 攝
09.《橋之韻》,焦距34mm,F(xiàn)11,2.5 秒,ISO100。王巖 攝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拍攝城市夜景,相機最好選擇全畫幅,高感和對焦性能要強的相機。其次是鏡頭,以14mm 到24mm 焦段為宜。另外,堅固、穩(wěn)定以及輕便的三腳架,可以計時計數(shù)的數(shù)控快門線,用于遮擋局部的黑卡,方便夜間工作的照明頭燈以及防止高空墜樓事故的相機保險繩都是拍攝城市夜景照片的好幫手。
季節(jié)的把握
根據(jù)我的經驗,一年中拍攝城市夜景最好的拍攝時間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一般在6月下旬到10月上旬這段時間。
時間的把握
從每一天的情況看,如果選擇在清晨拍攝,則以早上4點左右較為適當。這時天還沒亮,但天空已呈現(xiàn)出藍調,東方剛剛泛起一絲弱光,城市的華燈尚未退去,此時雖然是清晨,但仍然能拍出城市夜景的感覺。例如圖5,就是在這個時間拍攝的效果。
如果要選擇在傍晚拍攝,則要在下午4 點開始準備,6 點前要到達拍攝地點并完成一切拍攝準備。拍攝的最佳時機在太陽完全落下后5 到30 分鐘內。此時如果城市的景觀燈已全部開啟,則可一氣呵成。如果尚未開啟,則應馬上對天空和環(huán)境進行曝光,待城市景觀燈全部開啟后,以燈光亮度為參數(shù)進行第二次曝光。如圖06,就是在這個時間拍攝的效果。
10.《疑似天宮玉盤》,焦距14mm,F(xiàn)11,14 秒,ISO100。王巖 攝
11.《夢幻新都市》,焦距28mm,F(xiàn)10,0.8 秒,ISO800。王巖 攝
12.《動感之夜》,焦距16mm,F(xiàn)8,1/2 秒,ISO200。王巖 攝
拍攝城市夜景的相機參數(shù)大致如下:拍攝模式為M(手動)擋,光圈在9到16為宜,快門速度根據(jù)實際情況設定;感光度為100;白平衡為K(色溫)擋,若喜歡冷色調,色溫值調到大約4000K左右,若喜歡暖色調,色溫值調到大約6000K左右即可。對焦以手動為主,對焦點選擇在畫面的主體對象上。
為什么要選擇M擋曝光、手動對焦和色溫白平衡?主要是為了方便拍攝接片而考慮的。如果相機使用自動模式拍攝接片,會出現(xiàn)多張照片參數(shù)不同,從而導致接片時出現(xiàn)畫面焦距、色調不一致的問題。 例如圖07就是通過多次拍攝后接片而成。
13.《一橋飛架兩岸邊》,焦距17mm,F(xiàn)8,15 秒,ISO100。王巖 攝
14.《寧靜》,焦距19mm,F(xiàn)11,6 秒,ISO200。王巖 攝
要想獲得一幅優(yōu)秀的城市夜景作品,良好的構圖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關注點和面
自然界的各種景色,在畫面效果上,最終都可以看成是點、線、面、形態(tài)、質感、色彩等要素在一定形式下的組合。任何一幅城市風光作品,無論其場景、氣勢多么宏大,都要有一個關注點,這個關注點實際上就是畫面的主體,也是畫面的視覺中心和趣味中心。例如圖08,畫面的主體是八一廣場上的紀念塔。在構圖時,這個視覺中心的主體必須處在畫面的黃金分割線左右,而且要比較突出。同時還要關注主體(點)與陪體(面)的關系。使之既協(xié)調又融合,形成相互的呼應。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拍一大堆看起來差不多,又沒有什么特征的建筑群。
把住線和邊
要充分利用城市建筑、水系、地形、地貌所形成的曲線、直線、折線、弧線等幾何線性特征,或在畫面上形成引導線,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向畫面的某個趣味中心;或在畫面上形成不同的韻律和一定的節(jié)奏,用來強調畫面的美感。
15.《都市之脈》,焦距22mm,F(xiàn)4.5,2 秒,ISO400。王巖 攝
對比要牢記
對比就是在攝影構圖中運用對立統(tǒng)一的思維,在畫面中表達、刻畫某一特定的主題。就像音樂中舒緩反襯出流暢、低沉反襯出激昂一樣,以達到畫龍點睛、凸顯要義的功效。在城市夜景中主要以大小對比(如圖10)、繁簡對比、虛實對比(如圖11)、明暗對比、動靜對比(如圖12)較為多見。
均衡記心間
均衡是攝影構圖的一項基本原則。它是色彩、線條、影調、形體等造型因素相互配合構成的一種視覺的效果,是產生穩(wěn)定感的因素。攝影構圖中的均衡包括形體均衡和影調均衡。形體均衡是指攝影畫面中運用實際形體的主賓相互配合而形成的畫面均衡。影調均衡是指在攝影畫面中運用影調深淺配合而形成的畫面均衡。
在安排攝影畫面構圖時,使其均衡,產生穩(wěn)定效果,首先應注意畫面形式。從畫面形式來看,照片一般可分為豎幅、橫幅,或方形。畫面形式的選擇不應該是隨意而定的,應服務于畫面的內容。現(xiàn)在不同的畫面形式,即使是同一題材,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豎畫面使照片更具活力(如圖15);橫畫面能讓照片更穩(wěn)定(如圖14);而正方形的照片則會給人以儒雅、高貴的感覺(如圖16)。
16.《斗轉星移映古閣》,焦距14mm,F(xiàn)2.8,30 秒,ISO200。王巖 攝
慢門技法,也就是長時間曝光拍攝在城市夜景攝影中運用最多的莫屬拍攝移動的車流。車輛移動的軌跡為畫面增加動感,效果就如同是用光進行作畫一般。
拍攝時要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進行拍攝,將相機的拍攝模式設為M 擋,快門設為B 門,感光度為100,白平衡設為自動。對焦方式為手動對焦,對焦點選擇在畫面的主體上。要想讓車流燈光連成線,可以選用4 至12 秒曝光時間。既不會讓燈光過曝,還可以在畫面中連成線條。拍攝時可用不同的快門速度多試幾張,找到最佳方案。在選擇拍攝位置時,應選擇路線長,有彎道,紅綠燈少的位置,盡量不要選擇在有紅綠燈的路口拍攝。
總之,城市夜景攝影是一個越來越受到大家喜愛的創(chuàng)作題材,同時也是一個不斷摸索實踐的創(chuàng)作過程。只要勇于嘗試,不斷積累,就一定能拍出優(yōu)秀的城市夜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