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品
由西域傳來的農作物除了“胡”姓外,還有無花果、石榴、葡萄(蒲陶)、西瓜、菠菜(唐時傳入中國)、胡蘿卜(元時傳入中國)等,而這些農作物中,除了胡蘿卜傳入中國年代很晚的緣故,其他幾乎都被歸為張騫名下。
張騫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然而,有一說一,我們餐桌上的這些食物并不能簡單溯源為“張騫帶回”。
拿胡桃來說,最早記錄胡桃的是《東觀漢記》:“后漢有……胡桃宮?!薄督饏T要略》也有記載:“胡桃不可多食,令人動疾飲?!边@說明胡桃引進中國的時間是東漢時期?!端囄念惥邸芬龝x劉滔母《答吳國書》曰:“胡桃本生西羌?!倍跂|漢時期,羌的地理概念應該集中在現(xiàn)在的整個青藏高原地區(qū)。所以,胡桃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與張騫沒有關系。
這些“胡姓”作物,因為產于胡地而又形似中國原有作物而得名,但《史記》《漢書》及其他漢代文獻都沒有由張騫引入的記載,很可能是后世的學者,根據傳聞而加在張騫頭上的。美國東方學者勞費爾著有《中國伊朗編》,作者探究了中國和古代西域植物的傳播關系,他認為,“現(xiàn)在學術界竟有這樣一個散布很廣的傳說,說大半的植物在漢朝都已經適應中國的水土而生長了,而且把這事都歸功于一個人,此人就是張騫……其實張騫只攜帶兩種植物回中國——苜蓿和葡萄樹………只是后代一些作者認為其他伊朗植物之輸入都要歸功于他。日子久了,他成為傳說故事的中心人物,幾乎任何來自亞洲中部來歷不明的植物都混列在他的名下,因此,他終于被推崇為偉大的檀物輸入者。”
由于古書傳抄過程中的訛誤、地理名稱和植物名稱的遷移聯(lián)想等原因,導致張騫和“胡姓”作物畫上了等號,史上第一位“帶貨天王”張騫就這樣“封神”,令人不得不好奇:假如張騫真的帶回來那么多西域“土特產”,那么他的行李箱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