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梅
【摘要】融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共同存在協(xié)同發(fā)展。如何在這樣的時代立足,獲得觀眾的青睞,進而取得長足的發(fā)展,電視民生新聞的突破點在于講好故事。本文具體分析,電視民生新聞為什么要講好故事,應如何講好故事。
【關鍵詞】融媒體;電視民生新聞;講故事
中圖分類號:G24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1..051
1. 媒體的概念
所謂的融媒體,就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將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nèi)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xiàn)“資源通融、內(nèi)容兼容、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融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發(fā)展。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其次,電視民生新聞圍繞生活選題,以普通民眾為受眾。因此,電視民生新聞必須講好故事才有機會重現(xiàn)往日光輝。而要想講好故事,必須從多個方面著手。要在選取有故事性的題材之上,運用多種手段講好故事,并對記者、主持人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2. 電視民生新聞為什么要講好故事?
融媒體時代,新媒體的沖擊,要求電視民生新聞必須發(fā)揮專長,講好故事。傳統(tǒng)媒體時代,電視媒體相較于紙媒,優(yōu)勢渾然天成??梢曅院蛫蕵沸?,使其迅速聚攏了一批忠實的觀眾。定點打開電視機,收看節(jié)目,成了很多觀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電視民生新聞,也是乘著這股東風,迅速發(fā)展。而進入融媒體時代,新媒體以超快的速度、海量的信息以及輕松娛樂的方式,獲得了大量的關注,搶走了大批的受眾。新聞網(wǎng)站,第一時間發(fā)布消息,傳播速度堪稱無可匹敵。微博微信,既有文字描述,又可發(fā)照片播視頻,全方位的調(diào)動了受眾的感官系統(tǒng)。短視頻,隨手一拍隨時記錄,將傳播者和受眾的身份融為一體。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電視民生新聞應該從什么地方著手,才能改變頹勢重新獲得關注呢?這就要求電視民生新聞必須發(fā)揮所長,講好故事。為什么說講好故事是關鍵,這還的從民生新聞的內(nèi)涵談起。
2.1 民生新聞的關注點,要求電視民生新聞必須講好故事
對于民生新聞的內(nèi)涵,業(yè)界和學界一直以來并沒有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民生新聞與新聞消息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民生新聞以民本思想為基點,以平民視角和人文敘事手法,關注和表現(xiàn)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和生計。大到生老病死、小到衣食住行都是民生新聞關注的內(nèi)容。從誕生之日起,電視民生新聞就同普通人最為關注的教育、醫(yī)療、住房、養(yǎng)老等問題綁在了一起。而講述這一類的問題,僅僅從新聞六要素出發(fā),簡單說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顯然是不夠的。如果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呈現(xiàn),電視民生新聞則更加富有生命力。
2.2. 受眾的需要,決定了電視民生新聞必須要講好故事
電視民生新聞的選題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決定了其主要的受眾群體就是普通老百姓。普通老百姓,不論是居住于城市大街小巷上的市民,還是勞作在田間地頭的老鄉(xiāng),他們的文化層次不一,接受能力也是參差不齊,這就對傳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哪一種表達方式能夠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講故事的方式,無疑是一種好的選擇。古往今來,講故事都是受眾范圍最廣、最易接受的傳播方式。
3. 電視民生新聞應如何講好故事
3.1 融媒體時代,依然是內(nèi)容為王的時代
按照騰訊公司給出的數(shù)據(jù)信息來看,用戶最為關注的并非是新聞類的信息,其讀取率僅為19%。而另一類內(nèi)容的讀取率卻達到了81%,這就是生活類內(nèi)容,類似于生活百科、感情資訊等。這也說明了,即使在融媒體時代,受眾需要的并非是初級的內(nèi)容,而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和開發(fā)的內(nèi)容。對于電視民生新聞而言,好故事就是好的內(nèi)容。不論扶危濟困的幫忙類題材,還是依法維護權益的題材,好故事才是核心。
3.2 選取好的故事,是講好故事的基礎
通俗來說就是,要選取有故事性的題材。我們常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沒有好的故事,即使說的天花爛墜,也只是文辭的堆砌,難引起興趣。好的故事則自帶打動人心的力量。這就需要在選題時,做好篩選和把關。河北廣播電視臺農(nóng)民頻道《非常關注》欄目,有一個專門幫助老鄉(xiāng)售賣農(nóng)產(chǎn)品的版塊——記者跑銷路。關注記者大海小丁,天天奔走在田間地頭,幫助有困難的老鄉(xiāng)售賣農(nóng)產(chǎn)品。這一板塊關注度高,也深受觀眾們的歡迎。要說受喜愛的原因,與其說是售賣的農(nóng)產(chǎn)品質優(yōu)價廉,倒不如說是天天都在講動人心弦的故事。家住石家莊藁城的梁春凱大叔,經(jīng)營著一片桃園,可是卻遭遇了滯銷的難題。他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靠著一張板凳行走。在行走都成問題的情況下,他堅持不放棄,自力更生打理一片桃園。不論是從他自己改裝的自行車,還是打掃的整潔干凈的家,我們都能看出梁大叔身上自強不息的精神。故事播出后,大家被梁大叔的真實樸實以及自立自強感動了,爭相購買桃子。在這一事例中,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故事的內(nèi)核是多么的重要。選好了故事,節(jié)目就成功了一半。
對于記者而言,首先要有講故事的意識,其次要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fā),講述普通人的故事。記者是事件的記錄者,可以無限的接近事實。但是,對于電視民生新聞而言,僅簡單的記錄是不夠的。記者也必須認識到,要用故事表達心中所想,引導社會輿論。因此,電視民生新聞記者必須把自己變成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把別人的故事講給別人聽。這就要求記者必須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fā),去講述普通人的故事。記者被稱為“無冕之王”、“社會的瞭望者”,因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話語權,這導致他們往往是從俯視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觀察。而要講好故事,必須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fā),這就要求記者把自己也當成是一位普通人,尊重理解采訪對象,默默聆聽他們的講述,并與他們進行平等的對話,以期達到共情產(chǎn)生共鳴。例如,《非常關注》曾經(jīng)講述的“離家的燕子”——李金平的故事。李金平家住邢臺臨西,八個月大的時候便被父母收養(yǎng)。父母并沒有隱瞞她被收養(yǎng)的身份,并且投入了全部的愛和力量將其撫養(yǎng)成人。長大后李金平也十分孝順,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并先后送走了養(yǎng)父母之后,她萌生了找尋親生父母的想法。在李金平家的院子里,李金平慢慢的說著自己的故事,記者在旁輕輕的聆聽,也讓觀眾慢慢了解了一個懂得感恩又想尋根的女子。所以當李金平,經(jīng)歷重重艱難與親生母親團聚的時刻,所有人都流淚了,都為她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而感到高興。這就是好故事的魅力,故事的主角傾情講述,記者靜靜聆聽并將其呈現(xiàn)給觀眾。拉近主角與觀眾的距離,產(chǎn)生共情和共鳴,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
3.3 要講好故事,必須學會設置懸念和注重細節(jié)表達
提起講故事,我們常常會想起茶樓的說書先生,他們總是能把一個故事講的高潮頻現(xiàn)跌宕起伏。讓我們在聽的過程中,不斷的在腦子里浮現(xiàn),“這是為什么”的疑問,狠狠的抓住聽眾的好奇心。并且在關鍵處,慢慢的細細的說,讓聽眾詳細體會其中的滋味。電視民生新聞要講好故事,同樣要利用觀眾的好奇心,并把細節(jié)表現(xiàn)的細致動人。在電視民生新聞的敘事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用到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推進事件的演進。如果只是單純的按照時間順序講述,就會讓觀眾覺得像流水賬,實在乏善可陳。這就需要在關鍵的邏輯點,設置懸念;在感情充沛的地方,表現(xiàn)細節(jié)。在每一個關鍵點,提出問題,一問一答,逐步推進事件的發(fā)展。例如,《非常關注》曾經(jīng)關注的滄州獻縣的九歲男孩郭二松。小松幼年喪父,與母親、哥哥相依為命。哥哥在雜技學校求學,他一人肩負起照顧媽媽的責任。在生活的磨礪下,家務農(nóng)活幫媽媽按摩,小松樣樣在行。放學的路上,小松會撿一些廢品,積攢起來賣錢。他在一個撿來的泡沫盒里種上了蒜苗。小松說,蒜苗既能當菜吃又能當調(diào)味料,可以支撐他和媽媽好一陣的生活。記者通過種蒜苗的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了小松超越年齡的成熟,而通過小松對種蒜苗過程的講述,也能感受到孩子對生活的熱愛。因此,細節(jié)是講故事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著最能打動觀眾。
3.4 講故事的過程中,還要注重運用多種元素,提高可視性和互動性
電視是一門視聽綜合藝術,音樂、畫面、文字,都是可以使用的表達方式。電視民生新聞也可以綜合利用,音樂、影視畫面和字幕文字多種形式,表現(xiàn)內(nèi)容表達情感。對于求助類的題材,還可以增加求助小視頻環(huán)節(jié),征集求助觀眾自己拍攝的小視頻,在講故事之前播出。讓觀眾感覺得電視民生新聞的平易近人,提高積極性和參與感。
3.5 講好故事要求主持人語言風格口語化、點評方式幽默風趣
電視民生新聞要講好故事,也需要主持人在演播室做好配合。故事生動鮮活,不能蓋一個死板的嚴肅的“帽子”。主持人需要用生活化的口語,把觀眾帶入到故事中去,再運用幽默生趣的點評方式,讓觀眾了解其中的深意,起到引導輿論的作用。除此之外,主持人也應該走出演播室,運用體驗式的采訪方式走進普通人的生活。2021年元月,新冠肺炎疫情突襲石家莊,市區(qū)采取閉環(huán)管理,市民們居家隔離,通過線上購買生活用品。非常關注主持人若彤,走進了超市,體驗配貨員的工作。向觀眾展示了從下單到收貨,配貨員送貨員的辛勞。增加了市民對于他們工作的理解,緩解了居家的焦慮和矛盾。走出演播室,主持人依然可以為講故事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電視民生新聞要貼近生活,反映百姓的生活狀態(tài),在講好故事的同時,必須要把我好度,保證真實性。尤其是面對重大的社會新聞時,必須嚴肅準確的表達,使得受眾能夠正確理解其中的深意,正確的引導輿論。
參考文獻:
[1]印沁沁,《電視民生新聞如何講好故事》,[J]傳媒論壇,2019年24期
[2]鄭桂珍,《講故事——電視民生新聞不可或缺的敘事方式》,[J]視聽,2015年03期
[3]吳蔚,《“新”媒體“新”民生——電視民生新聞的媒介融合對策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