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蓉,徐飛榮,阮新忠,許崇永,厲芬
慢性淚囊炎是眼科常見多發(fā)病,多見于女性和老人[1],由于藥物治療無效及鼻外徑路淚囊鼻腔吻合術容易復發(fā)[2],現多采用鼻腔淚囊造口術,而淚囊開放面積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引流情況及患者的預后[3],且有學者認為淚囊大小直接影響手術方式[4],故研究患者淚囊的體積大小非常重要。本文通過淚道造影及鼻竇多層螺旋CT測量淚囊的大小,比較不同性別及年齡淚囊的變化情況,為臨床進行鼻腔淚囊造口術提供參考依據?,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收集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yī)院2016 年5 月至2019年5 月收治的溢淚溢膿患者109例(外傷后及其內伴囊腫形成者除外),其中17例為雙眼,共126 眼(男18 眼,女108 眼);年齡7~91 歲,平均(51.5±15.7)歲;左眼67例,右眼59例。入選標準:患者行淚道造影后,對比劑充填于淚囊且尚無或僅有少量進入淚道者。
1.2 儀器與方法
1.2.1 造影材料及方法 檢查前先用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進行術眼麻醉,然后從術眼的下淚小點注入0.9%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淚道沖洗(將黏液膿性分泌物沖洗干凈),接著注入1~2 ml 35%的泛影葡胺至下淚小點,見對比劑從上淚小點返流說明注入的劑量已夠,隨后行淚道造影。胃腸機:數字化Prestige SI 型(美國GE)。
1.2.2 CT 掃描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 排(荷蘭)螺旋CT,掃描范圍眶上緣至硬腭,采用半自動體積測量法后處理。掃描完成后進入軟組織分割部分,調整CT閾值以剔除干擾成分(如鈣化及脂肪成分等),然后利用手動曲線描繪出每個層面上淚囊的范圍,軟件自動計算出每層的面積、徑線、總體積及CT 值。淚囊底為骨壁結構開始缺損,頂端以囊內出現含氣腔隙或對比劑來定位。
1.3 觀察指標 記錄原始軸位圖像上中心層面淚囊的大小,記錄重建后冠狀位上中心層面的大小,記錄淚囊總體積。所有參數重復測量3 次,取平均值。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 檢驗,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淚囊各徑線及體積的大小情況 淚囊的軸位長度和寬度分別為(7.48±1.87)mm和(5.11±1.35)mm,冠狀位長度和寬度分別為(11.32±2.60)mm和(5.10±1.31)mm,體積為(289.10±182.39)mm3。淚囊在軸位、矢狀位及冠狀位上的顯示情況見圖1A~C,半自動體積得出的淚囊立體圖見圖1D。
圖1 淚囊的大小體積
2.2 不同性別淚囊大小比較 冠狀位上的兩個徑線女性的均值較男性大,軸位上的兩個徑線男性的均值較女性大,但兩組五個參數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淚囊大小比較
2.3 左右側淚囊大小比較 兩側淚囊5個參數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見表2。
表2 左右側淚囊大小比較
2.4 不同年齡淚囊大小比較 不同年齡軸位長度、冠狀長度、冠狀寬度及體積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不同年齡軸位寬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淚囊大小比較
慢性淚囊炎多由于鼻腔慢性疾病所致,或沙眼炎癥蔓延至淚道時可引起[5]。鼻腔淚囊造口術是治療慢性淚囊炎及鼻淚管阻塞的主要方式,淚囊的大小給術中判明造口的大小起到重要作用,造口位置過高或面積小,下端打開不完全,手術引流不徹底,不能解決因淚囊炎癥導致的淚道梗阻問題[3]。尋找一種無創(chuàng)傷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準確確定淚囊的大小對于臨床治療有指導意義[6]。慢性淚囊炎以女性和老人居多,本文共109例126 只眼,女108例,且患者平均年齡為51.48 歲,與以往文獻報道一致。慢性淚囊炎主要好發(fā)于女性可能與女性骨性管道較男性狹窄有關[7-8]。
淚囊的大小研究較為重要,淚囊開放面積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引流情況及患者的預后[3],且有學者認為淚囊大小直接影響手術方式[4]。對于淚囊的體積研究,國內外涉及較少。然而淚囊是一柱狀立體結構,體積更能反映其內空間大小及積膿的量。國內外學者測得的淚囊大小比例大致相同[9-10]。本研究結果顯示淚囊的冠狀位長度最大,其次為軸位長度,寬度較短,與文獻[11]報道相仿。本研究發(fā)現男性與女性淚囊各徑線大小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這可能因為淚囊為一膜狀囊,下端由鼻淚管移行而來,本研究中均為慢性淚囊炎患者,淚道均有不同程度的閉塞,故淚囊均出現擴大,所以差異不大。
對于不同年齡骨性淚道的變化情況,國內外研究尚未得到統(tǒng)一結論[7,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淚囊軸位寬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分析軸位寬度的改變可能與骨性淚道的最小徑變化有關;且年齡>70 歲者各徑線值均較小,可能由于淚囊是一膜性結構,彈性較大,而年齡較大時淚囊的彈性及收縮性均下降,故各徑線及體積均較前下降。本文所測得的淚囊的各徑線及體積均針對慢性淚囊炎患者,正常人不涉及,故應用可能有一定局限性。而且手動描繪的淚囊的輪廓可能會稍微偏大,另外由于存在部分容積效應,淚囊頂和底端的測量存在一定誤差;隨著MSCT 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成熟和進步,相信上述不足和局限將減少??傮w來說,MSCT 能較準確的測量慢性淚囊炎患者淚囊的大小體積,本文所積累的數據可對患者淚囊的大小及變化情況有一個大致了解,術前常規(guī)掃描對于臨床醫(yī)生了解淚囊及確定手術方式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