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海霞
『望你珍攝,吻你萬千!』
『情長紙短,還吻你萬千!』
周恩來與鄧穎超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逝世,舉國哀慟。同半個多世紀同生共死的親人訣別,鄧穎超的心快碎了。她用最純潔的白色鮮花,祭獻于她心上人的靈前。她用周恩來生前對她的愛稱,獻上了用鮮花扎成的花圈,“悼念恩來戰(zhàn)友——小超哀獻”。
1988年4月,中南海西花廳,海棠盛開。84歲高齡的鄧穎超,望著眼前的海棠花,思緒翻涌:“西花廳的海棠花又盛開了,看花的主人已經(jīng)走了……”
從戰(zhàn)火紛飛的舊世界到百業(yè)待興的新中國,他們曾有過“一同上斷頭臺”的英勇誓言,也有“望你珍攝,吻你萬千”“情長紙短,還吻你萬千!”的繾綣思念,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
他把愛,包容在對民族、國家和人民的大愛之中。可他心中,始終有一塊柔軟之處,留給了她。
1937年5月,鄧穎超以“李知凡太太”的身份,在北平西山福壽嶺平民療養(yǎng)院治病療養(yǎng)。她向新朋友胡杏芬提及自己的丈夫:“他呀,濃眉毛、大眼睛、高個兒、闊肩膀,聰明能干,極有才華,更有氣派,并且有強烈的愛國思想?!毖壑械墓饷?,落在胡女士眼里:這位李太太想必深愛著她的先生。
殊不知,兩人最初正如鄧穎超說的,只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見傾心,更不是戀愛至上”。
鄧穎超與周恩來相識在1919年“五四運動”的疾風暴雨中。1919年9月16日,天津?qū)W生聯(lián)合會和女界愛國同志會骨干共20人成立了覺悟社,21歲的周恩來和15歲的鄧穎超相識了。
一次大會,鄧穎超率先登臺演講,兩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給周恩來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菚r,一心救亡圖存的周恩來抱定獨身,鄧穎超更是對婚姻有著悲觀的理解——因為那時女人一旦結(jié)婚,一生可能就此蹉跎。
一年后,周恩來赴法留學。在法國,他和鄧穎超魚雁往來。兩人談理想、談國家的命運、談革命工作。周恩來漸漸發(fā)現(xiàn),鄧穎超已經(jīng)由一個積極參加救國圖強的熱血青年,成長為一個具有相當覺悟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工作者。他需要的正是鄧穎超這樣熱情、堅強的終身伴侶。
1923年,鄧穎超突然收到周恩來從法國寄來的一張印有李卜克內(nèi)西和盧森堡畫像的明信片,上面寫道:“希望我們兩個人將來,也像他們兩個人一樣,一同上斷頭臺?!边@正是鄧穎超心之所向,收到信后的她當即明確地答復周恩來:“我們思想相通,心心相印,愿相依相伴,共同為共產(chǎn)主義理想奮斗終生!”
1925年8月8日,在廣州舊漢民路一家規(guī)模不大的西餐菜館,周恩來和鄧穎超結(jié)婚了。沒有儀式,只邀請了幾名同事和朋友參加。席間,張治中讓鄧穎超講戀愛經(jīng)過。周恩來擔心她應(yīng)付不了,誰知個子不高的鄧穎超,噌地一下,踏上板凳,把兩人相識、相愛的經(jīng)過繪聲繪色講了出來。
大家聽了連連鼓掌。張治中更是夸獎道:“周夫人,名不虛傳,和周主任一樣都是極其出色的演說家。”哪知鄧穎超語出驚人:“什么周夫人,我有名字,鄧穎超。”不論婚否,她始終保留著一片施展自己才能的天地。在她看來,女性首先應(yīng)該有自己的事業(yè),然后才會得到屬于自己的愛情。她和周恩來正是如此。
賓客們又是一陣稱贊,紛紛舉杯,周恩來擎杯含笑看向她。那一天,千杯不醉的周恩來,被賓客們灌得大醉。
兩人相知極深,相愛極深。只有一次,讓周恩來對鄧穎超大發(fā)雷霆。那一次,也成了鄧穎超一輩子難以解開的“結(jié)”。
婚后不久,鄧穎超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當時廣州的革命工作才剛展開,周恩來奉命東征不在身邊,這個小生命來得不是時候……鄧穎超瞞著丈夫做了一個讓她遺憾終生的決定——墮胎。周恩來知道后非常生氣,心痛地說:“你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孩子不是你一個人的,是我們兩個人的后代?!?/p>
想不到他這樣愛孩子。鄧穎超滿懷愧疚,好在他們還年輕,她才21歲,來日方長。殊不知,更大的打擊還在后面。
1926年下半年,鄧穎超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又懷孕了,這次胎兒一切都正常,只是體重有些超標。生產(chǎn)的日子到了,周恩來不在身邊,鄧穎超在產(chǎn)房疼了三天三夜,當時沒有剖宮產(chǎn)的技術(shù),最后只能下產(chǎn)鉗,結(jié)果使嬰兒的頭顱受到傷害,剛生下來就夭折了??粗n白綿軟的小生命,一向堅強的鄧穎超淚眼模糊了。
剛從產(chǎn)房出來,上海發(fā)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為了躲避國民黨抓捕,鄧穎超乘船離開廣州,趕赴上海與周恩來匯合。一路顛簸,加上產(chǎn)后沒有得到及時休養(yǎng),鄧穎超永遠失去了做母親的資格。
1926年,周恩來、鄧穎超結(jié)婚一周年紀念
一個月后,當容顏憔悴的鄧穎超出現(xiàn)在周恩來面前時,他緊緊擁住了她,惋惜、心痛、自責一起涌上心頭,相顧無言。為著革命與理想,他的妻,犧牲了太多。
在上海,危機四伏的日子里,鄧穎超成了周恩來最得力的助手。她憑著驚人的記憶力,將秘密黨員的姓名、地址和重要文件的內(nèi)容,都牢牢記在腦子里,以備急需。為了躲避特務(wù)的跟蹤,他們經(jīng)常搬家,有的地方住半個月,有的地方住一個月,鄧穎超經(jīng)常扮成普通的家庭主婦,提著菜籃子四處奔走,尋找安全可靠的住地。
南昌起義前夕,周恩來告訴鄧穎超要離開一陣,分別時,他緊緊握著她的手,欲說還休。在白色恐怖的歲月里,無論是同志間、夫妻間,每次的生離,實意味著死別呀!去哪兒,做什么,她不問,他也不說,這是紀律。他們首先是一個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其次才是一個屋檐下的伴侶。幾天后,鄧穎超還是在報紙上看到消息才得知實情。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十萬紅軍不得不西行踏上漫漫長途。兩人雖同在隊伍里,卻極少見面。在毛兒蓋,周恩來病倒了,連續(xù)幾天高燒,不能進食,肝區(qū)腫大,被醫(yī)生診斷為阿米巴肝膿瘍,病情危重。鄧穎超聞訊急急趕來,在周恩來的木板床邊,就地鋪了點稻草,守了三天三夜。經(jīng)過救治,周恩來終于清醒了過來。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fā)。為了安全,中共中央希望他們撤離。周恩來決定留下,鄧穎超堅決支持,“恩來,讓我們一起挑起這副重擔?!笨粗鄹C深陷、臉色蒼白的妻子,周恩來憐惜地嘆了口氣。第一不可忘國憂,第二不可負卿卿。愛情里最重要的,就是相互扶持,在動蕩的歲月里,他們彼此不離不棄。
戎馬倥傯間,他們靠書信寄托思念,浪漫而又別致。
1947年的中秋佳節(jié),他寫信給她:山居過節(jié),居然也吃到兩塊月餅,幾串葡萄。對月懷人,不知滹沱河畔有無月色可覽,有無人在感想……署名是“鸞”。
下雪了,鄧穎超問他:此間從昨天起即萬里雪飄,雪山寂靜,事少較閑,因此,屢次惹起來相思!遙想西北,料早已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了,不知冰天雪地中的征人,御寒的衣著可曾備好了……署名是“鳳”。兩人在書信中分別稱“鳳”“鸞”,真是一對神仙眷侶。
1950年,周恩來、鄧穎超結(jié)婚25周年銀婚紀念
他叮囑她:望你珍攝,吻你萬千。
她回他:情長紙短,還吻你萬千。
云山渺渺,思念殷殷。隨信寄出的,或是山間的紅葉、田中的小花、盆中的水仙、庭院的海棠,伴著思念和囑咐,飛過千山萬水到達對方的手中。
周恩來晚年心臟病時常發(fā)作,后來又患了癌癥,但仍然在拼命工作。眼看丈夫日益消瘦,鄧穎超痛在心頭。她深知他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不愿過多地打攪他,也不敢阻撓他外出工作,她只能默默地陪著他,盡量給他以安慰和溫存。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鄧穎超堅持按照他的遺愿,親手捧上周恩來的骨灰盒,將骨灰撒向他熱愛并為之操勞一生的祖國大地。
周恩來去世后,她守著他最愛的海棠花,守著他們倆的家,守著他們倆的愛情。“我認為你一定隨著春天溫暖的風,又踏著嚴寒冬天的雪,你經(jīng)過春風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跡,已經(jīng)深入到祖國的高山、平原,也飄進了黃河、長江,經(jīng)過黃河、長江的運移,你進入了無邊無際的海洋?!?/p>
1992年7月11日,鄧穎超去世。根據(jù)她生前的囑托,人們用盛裝周恩來骨灰的那個骨灰盒,盛裝著她的骨灰,運到海河,同他的骨灰拋撒在一處。
周恩來說:“我這一生都是堅定不移的唯物主義者,唯你,我希望有來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