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華
在離開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準備前往勐臘縣的時候,小顧告訴我,在勐臘縣有個地方的雨林中,有很多蛙類,晚上很值得去看一看。到達那里后的當晚,我開車帶著女兒,來到小顧所指點的那片雨林尋找蛙類。
“飛蛙”與閃鱗蛇
7月正值版納的雨季,不時而來的陣雨,在雨林邊緣的路旁形成了很多水溝、水坑。這些地方成了蛙類的繁殖樂園。晚上7點多,我們一到那里,就聽到了“咕咕”“嘰嘰”“呱呱”各種熱鬧的蛙鳴聲。不到100米的一段路,我們就見到了黑蹼樹蛙、鋸腿水樹蛙、背條跳樹蛙、粗皮姬蛙等五六種蛙,一時間簡直不知道拍哪個好。
鋸腿水樹蛙數(shù)量很多,它們體形小,保護色很好。其雄蛙體長才3厘米左右,雌蛙則有4厘米多,皮膚粗糙,背部以深棕褐色為主,頭部則為暗綠色,整個身體都是“森林仿生迷彩”,不仔細看的話,還真不容易發(fā)現(xiàn)它們。那天我還拍到了這種蛙雌雄抱對的照片。
相對而言,背條跳樹蛙就顯得秀氣清爽多了。它們盡管也是體長只有3厘米左右的微型蛙類,但身體纖長,棕黃色的背部有多條深色縱紋——估計這就是它名字中“背條”的來源吧。輕巧的背條跳樹蛙愛待在寬闊的植物葉面上,我讓女兒繼續(xù)當燈光助理,讓她手持離機閃光燈為我的拍攝補光。
最漂亮的當然是黑蹼樹蛙,這是一種被列入“全球性易危物種”的體形較大的蛙類,雌蛙體長可接近10厘米,雄蛙略小,一般體長為7厘米左右。這是一種樹棲性很強的蛙,全身碧綠,身體扁平,腳上具有寬大的黑色蹼,前后肢的外側有膚褶,這增加了它的體表面積。當它從高處向低處滑翔時,蹼完全張開,可以減慢降落的速度,因此是亞洲少數(shù)幾種著名的飛蛙之一。
這地方的黑蹼樹蛙很多,當航航幫我打燈的時候,忽然一只黑蹼樹蛙不小心跳到了航航的身上。我把它輕輕抓住,放到了航航的手心里,讓她仔細觀察了一下,然后隨即把它放回樹枝。
航航還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一只看上去肥嘟嘟的步甲,她把它放在手心里玩了半天,很喜歡。晚上10點左右,女兒說困了,我只好開車把她先送回旅館,而我返回繼續(xù)夜拍。雨林邊緣的一條水溝旁,我正在拍攝蛙類,忽然見到一條小蛇在落葉堆里穿行。我立即將鏡頭對準了它,當閃光燈亮起,這條小蛇的身上忽然反射出五彩繽紛的光澤。這讓我大吃一驚,心想:這莫非就是傳說中的閃鱗蛇?不管怎樣,先拍了再說!
后來,我把照片發(fā)到微博上,向國內(nèi)的博物學大神請教。專家確認,這確實是閃鱗蛇。據(jù)趙爾宓的《中國蛇類》描述,這種蛇常穴居地下,或隱匿于朽木及石下,晚上到地面活動,能迅速鉆入松軟的土壤中。最奇特的是,它的鱗片在光照下會閃現(xiàn)出如彩虹般多彩的金屬光澤。由于這種蛇行蹤隱秘,拍到它需要很好的運氣。
黑蹼樹蛙的洞房之夜
下一個夜晚,我獨自去那片雨林,居然意外拍到了一組關于黑蹼樹蛙的“情色大片”,這為我的夜探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之旅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黑蹼樹蛙生活于海拔600—1000米的熱帶雨林中,干旱季節(jié)通常分散棲息于森林里,難得一見,而在雨季的夜晚,它們會大量出現(xiàn)于水塘、水坑附近的喬木上或灌木叢中。在繁殖季節(jié),雄蛙雌蛙抱對,產(chǎn)卵于水塘上空的葉片上,卵泡被葉片包卷著,距水面數(shù)米,蝌蚪孵化出來后可直接跌入水塘中生長。
那是一個雨后的深夜,山腳的小水溝中蓄滿了水,樹蛙們都過來這里“找對象”。我剛到那里,就聽到大片的“歪咕,歪咕”的響亮叫聲,這正是黑蹼樹蛙雄蛙的叫聲。它們?nèi)绱速u力地叫,就是為了求偶。
我注意到,一只肚皮鼓鼓的雌性黑蹼樹蛙,一直趴在一枚大樹葉上一動不動,而在它周圍一兩米處,有四五只雄蛙在躁動不安地跳來跳去。直覺告訴我,接下來很可能會有故事發(fā)生!
于是,我準備好300毫米長焦鏡頭與閃光燈,在一旁靜靜觀察,不時舉起鏡頭進行對焦。果然不出我所料,約20分鐘后,一只雄蛙跳到了雌蛙所在的那枚樹葉背后,先是探頭探腦觀察了一下,然后迅速跳到了雌蛙背上,一把抱緊。轉瞬間,后面又有三四只雄蛙蜂擁而上,亂抱一氣,如同疊羅漢一般,都“堆”在了雌蛙背上。好戲上演了!我的心里一陣激動。我的眼睛根本沒時間離開相機的取景器,只知道不停地按快門。
在雄蛙的熱情擁抱下,雌蛙開始排出白色的卵泡,而雄蛙排出精液,幾只蛙一起用寬大的黑蹼攪動身下的白色泡沫,以期達到充分受精的目的。這過程持續(xù)了很久。最搞笑的是,其間居然有一只“打醬油”路過的樹蛙,見到黑蹼樹蛙抱對繁殖的混亂場景,竟好奇地從樹葉背后探出頭來,看了好一陣子熱鬧。
事兒完了之后,雌蛙用它的長腿慢慢攏緊樹葉,包裹住卵泡。此時的雌蛙,由于排出了卵泡,已變得“瘦骨嶙峋”,與半小時前胖胖的那只雌蛙竟“判若兩蛙”。
一般來說,故事到此就該結束了。誰知,此時竟又有一只雄蛙冒冒失失趕來,也抱住了這只雌蛙。估計,一開始,這只遲到了的雄蛙還在心中竊喜:今天沒人跟我搶老婆!誰知,盡管這只雄蛙又抱又摟,又是拼命繞圈,獻盡殷勤,可雌蛙始終對它毫不理睬。折騰了半小時,這郁悶的遲到者只好悻悻離開。
如此完整的關于黑蹼樹蛙繁殖過程的照片,在國內(nèi)殊為難得,這組照片曾在一次全國性的兩棲動物攝影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后來,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一位研究樹蛙的專家還特意聯(lián)系上了我,希望我能發(fā)這組照片給他,以有利于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