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彥
序
火車在原野上不急不緩地行駛著?!芭?、砰、砰……”輪子與鐵軌相碰發(fā)出的沉悶而單調(diào)的聲音提醒著我:回家了,過年了。
過年了。前年這個時候的我,正興致勃勃地為制作大門上的春聯(lián)而揮毫;去年這個時候的我,正拉著爸爸的手在超市里瘋狂采購;今年這個時候的我,正坐在回家的火車上,卻感覺不到一絲過年的喜悅。
春晚
貼對聯(lián),吃年夜飯,看春晚,是咱們家過年例行的三部曲。
在爺爺奶奶家吃完團圓飯,我們照舊趕回家,準時看春晚。去年這個時候,我們一家擠在一張大床上,你擠我、我擠你地看節(jié)目。當電視里響起一些經(jīng)典老歌的旋律時,老爸便會情不自禁地哼上兩句;當播出的是流行歌曲時,我也會扯著公鴨嗓子加入進去;只要是小品相聲演員一登場,我們?nèi)胰硕紩欢旱萌搜鲴R翻。
今年,我選擇了網(wǎng)上沖浪,空蕩蕩的客廳里只有爸爸媽媽在看著春晚。門外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電視的聲音開得老大,卻沖淡不了家中的那份寂寞。
乞丐
大年初一去泰山寺進香許愿,是我們家年年要做的事。
以前,去那兒之前都要精心準備一番,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準備一大把硬幣。泰山寺前有一座很短的橋,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大量乞丐在那兒乞討。于是,每次經(jīng)過那兒,我都會把身上準備好的硬幣分給他們,“當、當、當”十幾個硬幣一連拋下去,發(fā)出動聽的聲響。這時,我的心也會變得特別的滿足。
可近幾年,心似乎漸漸麻木了。今年走過那座橋時,我明明有零錢,卻不想施舍。爸爸以為我身上沒帶錢,就抓出一把硬幣遞到我面前,我擺了擺手……爸爸有些驚訝,媽媽看到爸爸的舉動,撇了撇嘴:“唉呀,這些人都是騙人的,把錢給他們,你傻呀!”爸爸無奈地獨自一人將手上的硬幣扔到那些個鐵盒子里,“叮當叮當”地敲出一地凄涼。
吃飯
中午時分,回到家,一時卻不知道該吃什么。因為,以前這個時候,鄰家的阿姨一定都會連拖帶拽地請我們一家去她家吃飯。門里門外,樓上樓下,大伙兒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在春節(jié)里撮上一頓。男人們吃完了會再打會兒牌,女人們則沐浴在陽光下聊天——反正在過年,那就好好嘗一嘗休閑的滋味。
但去年,我們闔家遷到了外地,這種樂子便隨之消失?,F(xiàn)在,三個人在偌大的餐廳里索然無味地吃著飯菜。飯香,菜香,就是心里不香……
幾天一晃,這年也就過完了。飯一吃完,媽媽又催著我去書房里做我怎么也做不完的作業(yè)。我咂巴咂巴嘴,覺得自己過了年,又好像沒過年。
結(jié)語
年味,隨著我年齡的增長似乎已漸漸變淡了。是因為學業(yè)的壓力使我難以感受到盎然的春意,還是多愁善感的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jīng)在我的心中悄然滋生?我不知道。
——明年的春節(jié)是否還會如此?
【點評】
在春節(jié)前后歡天喜地的氣氛中,讀一讀這篇短文,真的讓人別有一番滋味。作者的青春期的惆悵、移居他鄉(xiāng)的愁緒以及應試教育之下的壓抑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