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紅色經典名著的研習,是實現革命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需要。革命傳統(tǒng)視域下的初中語文紅色經典名著研習,通過探尋足跡,研習紅色經典名著的成書背景;講述故事,研習紅色經典名著的精彩篇章;走近人物,研習紅色經典名著的英雄群像;傳承文化,研習紅色經典名著的時代價值四個路徑實現。
關鍵詞:革命傳統(tǒng);紅色經典名著;研習路徑
中圖分類號:G40-012.9?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12-0012-02
引? 言
習近平總書記說,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本研究意在以初中紅色經典名著研習實踐的路徑為出發(fā)點,實現文化傳承與核心素養(yǎng)要求的落實。
一、探尋足跡,研習紅色經典名著的成書背景
義務教育教科書初中語文中的紅色經典名著,側重選擇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偉大歷程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在開展紅色經典名著研習實踐中,我們首先要注重對文學作品成書背景的深入了解,探尋革命歷史足跡,理解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1]。
以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紅色經典名著《紅星照耀中國》為例,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推開歷史的大門,探尋其成書的背景。1936年,美國新聞工作者斯諾冒著生命危險進入西北紅色邊區(qū),他以自己在戰(zhàn)爭前線的所見所聞和親自采訪的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寫出了許多轟動一時的通訊報道,然后匯編成《紅星照耀中國》。學生只有了解斯諾的身份、立場與其作品的客觀性、紀實性,才能真正理解其作品暢銷不衰的原因、經久不衰的價值所在。斯諾根據自己在西北紅色區(qū)域的經歷,真實地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兵群眾和革命知識分子艱苦斗爭的生活??梢哉f,他“創(chuàng)造”了《紅星照耀中國》;但從另一層面來說,這些故事是中國革命青年們所創(chuàng)造的,是千百萬中國革命群眾創(chuàng)造的;他們艱苦卓絕的革命實踐、不可征服的革命精神、英勇頑強的偉大斗爭使這部作品熠熠生輝、生動鮮活。只有理解了這一點,學生才能真正理解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1937年10月,《紅星照耀中國》出版,但到了11月,在新聞封鎖的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繼續(xù)發(fā)行已無可能。當時一部分中共地下黨員和漂泊在上海租界內的一群抗日救亡人士聯合起來,冒著生命危險翻譯、印刷、出版和發(fā)行這本書,并將書名改為《西行漫記》作為掩護。書名的坎坷經歷正是此書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艱辛存活的一個縮影,更是當時的革命青年、中國共產黨員、紅軍戰(zhàn)士所面臨的黑暗處境的縮影。這部作品來之不易,民族獨立與和平的今天更加來之不易?;赝^去,回溯歷史,學生更能從中感受到一份震撼與動容。
二、講述故事,研習紅色經典名著的精彩篇章
義務教育教科書初中語文中的紅色經典名著,不乏具有年代感和距離感的鴻篇巨制,如《紅星照耀中國》《創(chuàng)業(yè)史》。教師開展紅色經典名著研習實踐活動,要注重引導學生了解名著框架,講述經典故事,研習文學作品的精彩篇章,為整本書深度閱讀做準備[2]。
《紅星照耀中國》全書共 12篇,以“情節(jié)影院”的形式,讓學生通過瀏覽、跳讀的方法概括提煉每一篇的主要內容,從而對全書內容有大致了解,讀完每一篇中的小篇后,再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故事情節(jié)、人物關系畫出來。對于書中的經典篇目,學生應做詳細的批注。書中12篇的內容,主要包括紅軍長征的相關介紹、與紅軍主要領導人的對話、對紅軍戰(zhàn)士和紅軍生活的介紹、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紅軍的軍事策略等。書中記載了許多斯諾與紅軍主要領導人和共產黨員的對話,人物十分鮮活生動。其中,毛澤東和周恩來是作者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以人物為綱,對主要人物的精彩篇章進行歸類研讀,并進行批注,歸納總結人物的形象特征。
《紅星照耀中國》第3篇《在保安》中對毛澤東有許多豐富的描寫。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經典篇章進行研讀,讓學生體會毛澤東質樸、幽默、博學多才,又深邃睿智、愛軍愛民的軍事家、政治家形象。此外,書中還有許多精彩篇章著力于描寫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在精彩篇章的研讀過程中,教師可帶領學生多方位、多層次地認識這些優(yōu)秀、睿智又個性鮮明的革命者們,從他們身上感受博學、質樸的人格魅力,崇高信仰的精神力量和積極進取的革命精神。
三、走近人物,研習紅色經典名著的英雄群像
義務教育教科書初中語文中的紅色經典名著,注重塑造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藝術形象。在開展紅色經典名著研習實踐中,教師要深入把握紅色經典名著的英雄群像,引導學生體會革命志士及廣大革命群眾為民族解放事業(yè)英勇奮斗、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
在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紅色經典名著《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在《紅小鬼》這一節(jié)的結尾處這樣描述紅軍隊伍里的孩子:“他們總是愉快而樂觀,他們耐心、勤勞、聰明、努力學習,因此看到他們,就會使你感到中國不是沒有希望的?!鄙倌曛莿t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無論什么時代,無論哪個國度,青少年永遠是被寄予厚望的一群人。當我們告別了槍林彈雨的戰(zhàn)爭歲月,我們還要銘記有那么一群英雄少年,因為一份朦朧的信仰,跟著軍隊走了六千英里的道路,剛毅堅韌,忠貞不貳。
《紅星照耀中國》中描述的從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賀龍、彭德懷等紅軍領袖,到各級將領,再到廣大紅軍戰(zhàn)士、農民 、工人,他們用最堅強的人類意志,架構起最雄偉、最堅固的信仰長城,為了國富民強,為了讓更多的中國人民能夠過上幸福、舒適的生活,向著一切反動勢力發(fā)起自己不屈服的反抗,將革命圣火的種子播撒在大半個中華大地上,中國脊梁的形象因而更加高大、偉岸。
四、傳承文化,研習紅色經典名著的時代價值
義務教育教科書初中語文中的紅色經典名著,注重陶冶學生情操,使其堅定志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開展紅色經典名著研習實踐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讓他們嘗試去查找甚至觸摸紅色經典名著書寫的時代、歷史,才能進一步走進紅色經典名著,走近紅色經典名著中的人物,最終感悟紅色經典名著的精神。
《紅星照耀中國》記錄了紅色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人、工農兵群眾、革命知識分子艱苦卓絕的斗爭:他們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為了救國救民,他們堅定革命信念,不懼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他們緊密團結,與群眾患難與共。這種以人為本、艱苦奮斗、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任何時代都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養(yǎng)料,是發(fā)展強盛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動力來源?;厮輾v史,回望過去艱苦奮斗的歲月,學生會感動于先輩們?yōu)槌绺呃硐氚僬鄄粨系木?,為先輩們睿智、樂觀、頑強、博學的個人魅力所折服,會感受到千百萬普通卻不凡的革命青年、紅軍戰(zhàn)士為了民族的未來而不懈奮斗、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
《紅星照耀中國》中所展現的先輩們英勇卓絕的革命精神,已然超越了歷史,以一個精神豐碑屹立在我們每位中國人的心中;它是黑暗天地間迸裂出的一道照徹大地的光亮,是混沌世界里的一顆澄亮的明珠,閃爍著先輩們的光彩,述說著歷史的佳話,見證著民族的精神。
結? 語
對中國革命傳統(tǒng)紅色經典名著的閱讀,通過開展紅色經典名著研習實踐活動,能讓學生憶苦思甜,不忘來路,不失初心,進一步認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加深對中國革命傳統(tǒng)的認識和理解,能激發(fā)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美〕拉爾夫·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基金項目:本文系廈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初中語文紅色經典教學研究”(課題編號:1811)的成果。
作者簡介:李志東(1982.11-),男,福建惠安人, 碩士學位,高級教師,福建省廈門第六中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