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被炸毀的巴米揚大佛。
過去的一周,阿富汗變局完美詮釋了“風云突變”這個詞,塔利班于當地時間8月15日進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似乎逐步控制當地局勢。一時間,阿富汗又出現在世界面前。
阿富汗每次登上新聞頭條,幾乎都與戰(zhàn)亂有關,除了這些,阿富汗人的日常生活和這個國家的真實狀況,很少受人關注。這個中亞土地上最特殊的國家,就是在一次次遺忘和一次次因戰(zhàn)亂而登上頭條的循環(huán)中,走到今天。
2006年,《新民周刊》記者隨一個文化考察活動的車隊,從新疆喀什出發(fā),循著玄奘足跡,駕車穿越中亞,抵達印度。車隊成員有王石、馮侖等企業(yè)家,也有葛劍雄、王邦維等學者。途中有2天時間穿越阿富汗。
2006年的阿富汗,美軍穩(wěn)穩(wěn)駐扎,總統(tǒng)是卡爾扎伊,戰(zhàn)爭過后短暫的相對平靜期,阿富汗社會終于燃起一點點恢復正常生活甚至發(fā)展經濟的希望。但是,恐怖活動還是時有發(fā)生,我們考察活動原本計劃好的參觀巴米揚大佛,因為不久前附近的一次爆炸事件而取消。
15年后新聞畫面上的阿富汗,與當時相比仍沒有太大的變化。
阿富汗這個國家的災難深重,是歷史、地理、民族、宗教等多方面因素帶來的結果。絲綢之路研究者、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楊方多次走進中阿交界的瓦罕走廊,著作《重返帕米爾》不久前剛出版,對中亞文化歷史有詳細的研究。關于阿富汗在地緣和文化上的特殊性,侯楊方教授做出了自己的解讀。
都說阿富汗是中亞的十字路口,借助駕車這種貼地旅行的方式,記者得以比較直觀地理解“路口”的含義。
新疆的公路標準非常高,筆直而平坦,2006年離開喀什之前,車隊里的司機們都對如此舒適的駕駛體驗贊不絕口?!靶手贰蔽幕疾礻爮目κ餐聽栨靥乜诎冻鼍常@里地處圖嚕噶爾特山口,海拔高度3795米,內地還是秋天,這里已經被厚厚白雪覆蓋。出境是吉爾吉斯斯坦,路況明顯與新疆不同,窄很多,補丁不少。路兩邊是綿延的山脈,偶有人騎著毛驢慢悠悠前行。
吉爾吉斯被稱為中亞的瑞士,越走海拔越低,氣溫也回升,植被豐滿起來,高原風光迤邐。吉爾吉斯社會比較開放,吸引了不少西方游客,其中伊塞克湖最負盛名。純凈的伊塞克湖遠離塵世,蘇聯(lián)時期就是避暑圣地,至今周邊很多國家的人也會到這里休假旅行。
但如果時間再往前推移,這里也曾受到中國的影響,定居于吉爾吉斯的東干人,更是用鮮活的生活來記錄下清末的中國歷史。
車隊即將抵達吉爾吉斯首都比什凱克的時候,開進路邊加油站加油,一位戴白色穆斯林小帽的中年服務員問我們:“賈漫?”當一位隊員正要找翻譯的時候,突然間領會,服務員說的是陜西話“加滿”。
開進路邊加油站加油,一位戴白色穆斯林小帽的中年服務員問我們:“賈漫?”當一位隊員正要找翻譯的時候,突然間領會,服務員說的是陜西話“加滿”。
1877年,白彥虎部隊反清起義,被朝廷鎮(zhèn)壓以后,白彥虎帶領3000人馬向西逃避朝廷追殺,一直到今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才安居下來,當地人把這些信奉回教的中國人叫做“東干人”。吉爾吉斯境內的東干人人數應該是最多的,可能有10萬左右。
東干人彼此用陜西話交流,對外才使用當地通用的俄語。他們把電視上的女播音員叫做“婆姨”,把總統(tǒng)叫“皇上”,把政府叫“衙門”。100多年以前的陜西回族婚俗也被他們保留下來。新娘穿藍色斜襟旗袍,梳高高發(fā)髻,蓋上紅蓋頭,雙腿用紅毯包裹,哥哥或者舅舅將新娘抱上喜車。新娘進到婆家,要先洗臉,表示擦去臉上的淚痕。
吉爾吉斯斯坦亞歷山大諾夫卡鄉(xiāng),50多歲的東干人阿卜別克(右一)家已是四代同堂,年輕人都外出闖蕩,家中僅有老母親、老伴、兒媳和幾個孫子孫女,但仍顯得其樂融融。
當然,說起在吉爾吉斯尋找中國文化的影子,最重要的地方是比什凱克郊外的碎葉古城,傳說這里是詩仙李白的出生地。
離開吉爾吉斯進入烏茲別克斯坦。歷史上烏茲別克斯坦曾被蒙古人征服,又遭俄羅斯帝國吞并,后來加入蘇聯(lián),1991年蘇聯(lián)解體以后宣布獨立??雌饋頌跗潉e克也多次陷入危機,而且還是一個由130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但如今因為豐厚的物產和礦藏,烏茲別克成為中亞一個社會穩(wěn)定、經濟活躍的國家。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市容整潔明亮,名勝古跡里,當地老奶奶悠閑自得地游逛,臉上掛著富足生活帶來的幸福表情。
烏茲別克一路向南,從鐵爾梅茲口岸進入阿富汗,我們女性隊員被要求學會包裹頭巾,頭發(fā)也不能露出來,緊張的情緒不由控制地在隊員中蔓延。彼時911事件剛剛過去5年,美軍對阿富汗進行猛烈轟炸的畫面猶在眼前,美軍與塔利班的戰(zhàn)斗還時有發(fā)生,大家對安全的顧慮十分正常。
從學習包頭巾那一刻起,我們真切地體會到文化的高墻和時代的溝壑,仿佛跨進阿富汗國門,就到了另一個時空。
入境后的景象也的確如此。阿富汗國土上,高山和山地占了國土的大約五分之四,而這些高山不長植被,荒山在太陽下反射耀眼的明黃色?!盎氖彙笔前⒏缓构肪吧闹黝},就算是路過小村鎮(zhèn),路邊幾個窩棚式的小店鋪和門口站著的男人,也并不能沖淡這種“荒蕪”感。
如今回想,阿富汗就像是中亞大地上的一個“塌陷”,它的周邊還是生機勃勃的世界,而這里則被“塵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