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界的反應來看,國羽的成績高于不少球迷的預期,很多人都對這個結果感到驚訝,外媒更是頻頻在賽后混采區(qū)對中國隊球員提問:“‘消失的18個月,你們都干了什么?”
作為過去一年親證了國羽每一個時期變化的人,記者或許可以代那些在混采區(qū)被這些問題問得納悶的國羽球員簡單明了地回答一句:“‘消失時,我們在訓練,我們在積蓄?!?/p>
中國羽毛球隊的訓練在疫情之后大致可分為七個階段
①、2020年年初,疫情爆發(fā)的前期,隊伍參加泰國大師賽,隨后返回北京進行封閉訓練;
②、2020年2月至4月,隊伍前往英國諾丁漢訓練,備戰(zhàn)全英賽,參加完全英公開賽后輾轉回國;
③、2020年4月至9月,隊伍回國在成都進行集訓長達半年,其中包括了幾次隊內對抗賽和羽超聯(lián)賽;
④、2020年年底,隊伍兩次在北京進行短暫的過渡性訓練,隊員參加了全國錦標賽;
⑤、2020年年底至今年3月,隊伍在海南陵水進行集訓,舉行了一次公開的隊內對抗賽;
⑥、2021年4月至5月,隊員參加全國冠軍賽暨全運會資格賽,結束后返京進行了三周訓練;
⑦、2021年5月至7月,隊伍前往成都進行奧運會前的最后一次集訓,為期7周。
不難看出,在外界所謂“消失”的時間里,國羽除了系統(tǒng)性訓練,就是參加全國比賽,一刻未停,這得益于國家對疫情的防控和對隊伍的保障與支持,這在別的國家隊伍中幾乎很難看到。雖然長達18個月沒有參加國際比賽,雖然隊員各有心理波動和苦悶,但保持狀態(tài)的訓練目的達到了。
反觀別的隊伍,幾乎每一支球隊都陷入過與疫情相關的事件中:日本隊曾在去年年底解散了兩個月,隊員回各自的俱樂部訓練。今年年初,桃田賢斗在出發(fā)泰國之前被檢出感染新冠病毒,日本隊又因此全體解散了兩個月。印尼名將蘇卡姆約在年初因感染新冠病毒而無緣泰國三站比賽,印尼隊在之后的全英賽上更因為是密接人群而被集體退賽。丹麥兩大男單核心安賽龍和安東森先后感染新冠,印度隊很多球員感染新冠等,幾乎沒有一個隊伍能置身世外。
其實,外界對國羽的東京之行之所以感覺不確定,就是因為他們太久沒有亮相了,大家不知道他們的狀態(tài)怎么樣,會不會虛。這18個月讓大家心里多了一個問號,那是關于國羽狀態(tài)的問號。
時間回調到19個月之前,2019年的廣州總決賽算是疫情發(fā)生之前最大型的比賽,中國隊在那一次就強勢奪得了三項冠軍。隔月的2020年1月馬來西亞大師賽,國羽又打入了4項決賽,最后捧回3金3銀。這說明,疫情之前,我們就處在成績穩(wěn)定且強勢的狀態(tài)。如果我們把中間的18個月抹掉,讓時間軸直接從2020年1月接駁到2021年7月,可能外界對國羽的東京奧運成績一點都不會驚訝。
很提氣的是,有賴于祖國的支持和保障,有賴于教練、醫(yī)療、體能、保證、基地等團隊的通力協(xié)作,加上球員們在其中的刻苦訓練、克服了層層心理波動,中國羽毛球隊讓這18個月所暗藏的不確定性穩(wěn)穩(wěn)地轉化為奧運會上的良好表現(xiàn)。
所以說,2金4銀、5個單項全部進決賽的成績絕不是偶然,國羽的“破圈”,就是用扎實的訓練來突破這18個月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