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兒4歲開始,她每年的壓歲錢中有一部分可以由她自主消費,那就是她自己的錢,我接受她的“揮霍”,畢竟從“浪費”中獲得教訓,也是財商教育的一部分。
女兒第一次拿著自己的10美元(當時我們在美國),在超市買了兩包看著很大,但一看就很難吃的餅干。我沒說什么,就買單回家了。到家后,她第一時間打開吃,吃了第一口就不喜歡,完全浪費了。我當時沒批評她浪費,而是說,你剛剛買了兩包吃的,花了l0美金。你知道10美金還能買什么嗎?那天,我們做了一個小練習,我把家里值10美金的東西拿到她面前。她第一次發(fā)現(xiàn),原來10美金可以買那么多其他東西,比如好幾瓶酸奶、一個她很喜歡的毛絨玩具、兩本繪本、兩塊巧克力,等等。然后,她就后悔了:“早知道買×××,這個不好吃。”這次經(jīng)歷后,她明顯對財物有意識多了,自己會做一一些價值判斷。
(摘自《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