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博物館的實際管理,構建了博物館等建筑消防安全評估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分三層建立了博物館消防安全評估模型,進而建立了一套博物館等文物單位的消防安全評估方法。通過對湖北省某博物館的實證研究,證實了該評估方法的實效性,并為后續(xù)改進和提升消防安全水平提出了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消防安全評估
文物是人類歷史變遷的見證,而博物館是文物保藏、研究、展陳的重要載體,博物館的消防安全管理成敗關乎文物的安危。近年來,巴西國家博物館、法國巴黎圣母院等文物古建筑相繼發(fā)生大火,導致數百年歷史一夜“灰飛煙滅”,堪稱人類文明的“史難”。因此,提升博物館抵御火災的能力迫在眉睫,建立一套完善的消防安全評估體系,對博物館的消防安全能力進行評估,是強化博物館消防安全能力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是不斷提高博物館應對火災突發(fā)事件的有效手段,對不斷完善和改進博物館等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博物館消防安全評估體系構建
(一)消防安全評估內容
博物館因其保存文物珍貴性及建筑特殊性,被各級消防救援機構認定為火災高危單位。根據《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評估導則(試行)》,博物館消防安全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建筑物或場所的消防合法性,消防安全組織機構、制度、規(guī)程建立及落實情況,消防設施、器材的配置及完好率,電氣設備安裝、電氣線路敷設情況,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設置及暢通情況,員工消防培訓及演練情況,室內火災荷載等。
(二)消防安全評估方法
目前,消防安全的評估方法中比較成熟的主要有三類:定性分析法、半定量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博物館的評估內容主要包含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情況和建筑消防設施運行狀況。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情況無法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來進行評估研究,部分建筑消防設施情況可以用定量的方式進行評價。因此,采用半定量分析法對博物館進行消防安全評估是比較準確、科學的。
首先采用定性分析法確定出能影響建筑火災發(fā)生發(fā)展的各項基本因素,然后利用定量分析法結合實際情況將這些因素轉化成不同的量化等級并將人的主觀判斷用數量形式賦予其分度值。因此,本文在半定量分析法中選取目前應用最為普遍的層次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來進行研究。
(三)消防安全評估模型
根據消防安全評估的相關內容,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建筑單位的消防安全等級進行綜合評價,模型構建和指標選擇的原則:在充分考慮與火災發(fā)生和撲救相關的各種因素基礎上,同步考慮單位人員安全疏散和應對突發(fā)火災的能力。模型結構包括目標層(O)、準則層(A、B、C)、一級指標層(Ai、Bi、Ci)和二級指標層(Aij、Bij、Cij)。
評價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展開:
1.建筑單位消防安全特性(A類指標),主要依據建筑物特性、建筑物使用情況和單位人員的疏散特點,對建筑單位的火災風險和消防安全作出評價;
2.建筑單位消防安全硬件狀況(B類指標),主要依據建筑單位的平面布置與消防車道狀況、疏散逃生設施狀況和消防設施的運行狀況評價建筑單位一旦發(fā)生火災,在硬件方面的應對能力;
3.建筑單位消防安全管理狀況(C類指標),主要依據建筑單位消防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與落實、建筑單位消防安全監(jiān)管情況、突發(fā)火災建筑單位的應急能力、建筑單位消防宣傳教育培訓工作的開展和落實,評價建筑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評價模型(見圖1)涵蓋了博物館類建筑單位的消防安全特性、消防安全硬件狀況和消防安全管理狀況,可以較全面地反映博物館類建筑單位面臨的火災風險以及對火災的預防和救援能力。
評價模型中,各項指標對建筑單位消防安全的影響程度將通過權重體現(xiàn),因此在對各項指標打分的過程中,不需要考慮指標對評價結果的影響程度,只需要對各項指標符合規(guī)范的程度進行判斷和評價,各項指標的滿分均為10分,最低分為0分。
(四)建筑消防安全評價標準
根據建筑單位評價模型,采用武漢大學制定的《建筑單位評價指標打分準則一覽表》《建筑單位評分手冊》(均獲得科技進步獎),根據實際調研情況對評估對象進行打分,其內容主要包含以下三項內容:
單項名稱——建筑消防安全等級評估一級指標;
子項名稱——建筑消防安全等級評估二級指標,在該評分體系中每一子項的滿分為10分;
扣分標準——針對二級指標的評分主控項目,按照《建筑單位評分手冊》的扣分準則進行打分。
消防安全評估工作遵循“實事求是、客觀真實”的原則,評估數據的采集、打分要真實反映評估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狀態(tài)和現(xiàn)實火災風險。對建筑單位進行綜合打分后,按照得分所屬區(qū)間劃分建筑單位的消防安全等級(見表1)。
二、博物館建筑消防安全評估實例研究
以湖北省某博物館為例,該項目于2008年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單位,占地面積5.0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77萬平方米,現(xiàn)有館藏文物17萬余件,內有陳列樓、珍品館等多棟單多層建筑。
(一)建立消防安全評估模型
按照博物館建筑消防安全評估模型(圖1),分3個層級從建筑特征、建筑消防設施、安全管理3個方面進行實地調查,采用資料收集、現(xiàn)場測試等方式進行指標信息收集。
(二)建立消防安全評價標準
通過對博物館建筑消防安全相關資料和數據的收集,現(xiàn)場對建筑防火、消防設施分項進行的檢查。依據《博物館類建筑評價指標打分準則一覽表》《建筑消防安全評估評分手冊》進行逐一打分。
以博物館內單體建筑陳列樓為例,得分結果如表2:
(三)確定消防安全風險等級
將博物館內每棟建筑風險指標打分分值輸入武漢大學研發(fā)的建筑消防安全等級計算軟件,該軟件的核心為建筑消防安全評價指標系統(tǒng),計算器通過建筑消防安全評價指標體系中各項指標的權重值以及來自軟件使用者對各項指標的評分來確定特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等級。通過計算軟件,得出綜合得分如下:
陳列樓得分為6.44分,珍品館得分為6.58分,臨時展館得分為7.93分,考古樓、化驗樓、文物庫得分為6.22分,附屬建筑得分為7.91分。
根據各建筑面積占博物館建筑面積的比例,確定各建筑占博物館的比重為陳列樓占25%,珍品館占18%,臨時展館占6%,考古樓、化驗樓、文物庫占49%,附屬建筑占2%,最后計算博物館總得分為6.48分。
根據《火災危險等級評定表》對危險等級的劃分,該博物館的消防安全等級為Ⅲ,對應高危單位的評估要求,百分制量化分值為64.8,安全等級為“高風險”。
(四)消防安全評估結果分析
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該博物館的消防安全管理現(xiàn)狀不容樂觀,主要消防安全弱項包括消防救援設施、防火分區(qū)及分隔、疏散通道及樓梯、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員持證上崗等情況。通過對評估結果的分析,對該博物館指出了26條消防安全突出問題和18條嚴重火災隱患,提出了36條具體整改措施,建議其在今后的消防安全工作中加以重視并落實整改。
考慮到博物館展品的特殊性,為進一步加強消防安全工作和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建議在文物保護重點部位增加氣體、細水霧滅火系統(tǒng),電氣火災、紅外火災監(jiān)控系統(tǒng)等,以保證博物館建筑及館藏文物的安全。
三、結語
以博物館消防安全為研究對象,建立了博物館消防安全評估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古文物建筑評分標準和建筑消防安全等級評估軟件,結合已有資料文獻和實際現(xiàn)場調研考察結果,對湖北省某博物館的消防安全進行實證評估分析,評估結果能反映出博物館綜合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直觀顯示消防安全管理相對較差的指標因素,為博物館提高和改進消防安全工作提供參考意見和依據。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消防局.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評估導則(試行)(公消〔2013〕60號)[Z].2013-03-07.
[3]杜蘭萍.火災風險評估方法與應用案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1.
[4]崔彤.對博物館安全風險及防范的思考[J].理論觀察,2014(11):134-135.
[5]王永武.談博物館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管理[J].武警學院學報,2012,28(06):66-67.
[6]王曉明.現(xiàn)代化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體系探討[J].山西建筑,2014,40(27):276-277.
[7]陳娟娟,汪暉,方正.文物建筑消防安全評估預警系統(tǒng)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9,38(02):295-298.
[8]王裕昌.博物館消防安全的實施途徑和措施——以甘肅省博物館消防系統(tǒng)建設為例[J].中國博物館,2010(04):74-77.
作者簡介:
劉磊(1975—),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碩士研究生,鄂州市消防救援支隊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建筑消防監(jiān)督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