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飲食男

      2021-09-13 11:16:42胡竹峰
      綠洲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小吃

      胡竹峰,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曾獲“孫犁散文獎”雙年獎、“紫金·人民文學(xué)之星”散文獎、奎虛圖書獎、滇池文學(xué)獎、紅豆文學(xué)獎、林語堂散文獎,《中國文章》獲第七屆魯迅文學(xué)獎提名。

      飲食男

      去年初還是前年底,忘記了,朋友相約家宴,臨時要我做兩道菜。

      那頓飯大家吃得不亦樂乎,事后居然封我為“飲食男”。人生在世,草木一秋,都是匆匆過客,掙個名頭不容易?!帮嬍衬小边@三個字,我一聽到,就暗暗叫好,神采奕奕,精神煥發(fā),有奢侈在嘴的感覺,或者說是寄情于胃的感覺。眼前驀然呈現(xiàn)出這樣的場面:

      一個穿白襯衫的青年,文質(zhì)彬彬地閑逛菜市場,穿過繁華的街道,左手提著一尾鮮活的鯉魚,右手籃子裝滿苦瓜、豆角、青椒、山藥、馬鈴薯、蒜薹之類。青蓬蓬的菜葉兀自探出來顫巍巍抖動,正是:

      滿籃蔬菜裝不住,一棵萵筍出頭來。

      這青年正是飲食男,他提著一籃蔬菜走在回家的路上。蔬菜的淡香飄在身邊,浮過熱鬧的街道,鉆進(jìn)人們的心頭,飲食男視而不見。白襯衫上新染了一道碧茵茵的菜漬,那是別在胸前的一枚植物印記,仿佛來自遙遠(yuǎn)鄉(xiāng)村的綠月亮,淺淺一彎,像油畫一樣清晰,又如水彩般清逸。水彩的時光那是別樣的春愁,事關(guān)記憶,速飛的大腦一空……

      水龍頭下洗菜。自來水沖出一道白亮的弧線,打在指間,旋在瓷盆里,菜葉漂浮,仿佛大海中的一葉扁舟,飲食男就是捕撈的漁民,或者是看海的逸士。時間猛地跳回到客居青島的日子,和朋友一起在棧橋的海旁挑螺螄、吃牡蠣、啖牛肉燒烤、喝扎啤,俗俗的充實擰成淡淡的風(fēng)雅。這些飲食帶來的享受,都是穿過喉嚨的美好記憶,經(jīng)年不忘。

      電飯煲里的大米熟了,一股清香溢出鍋蓋,飄蕩在四周,輕輕一嗅,胃里爬滿饑餓,饑餓得雙腿發(fā)軟。放油入鍋,飲食男開始工作了,煎炒煮炸燜燉,輪番上陣,這些基本功是作為飲食男最起碼的素質(zhì)吧。

      我以前喜歡吃肉,現(xiàn)在偏愛吃魚。城市米貴,肉價飛漲,只得吃魚了,哪天魚價再漲,干脆戒了葷拉倒,像兔子一樣專吃青菜。不過廚藝好的人,燒的青菜堪比魚肉。這年頭,青菜很難流行,但我愛吃。家常青菜,色如翡翠,盛在瓷碗里,香騰騰的,有股暖心的透徹,有股明潤的透徹。譬如蒜蓉莜麥麥菜,放醬油,爆火速炒,滋味直逼人心,然后風(fēng)韻彌漫。再如酸辣大白菜,放陳醋、辣椒粉干炒,出鍋后,清爽中有一絲酸辣,令人舌齒生津,惜乎那種滋味,只可意會,無法言傳。

      飲食之道,講究風(fēng)韻與心境一體,表相共味道相依。飲食男女何嘗不是如此?但許多人往往徒有其表,就像所謂高級酒店的飯菜,看著漂亮,吃了不爽啊。

      酒不入腸

      酒不入腸,我也醉,你醉的是酒,我醉的是字。

      我喝酒,與其說喝,倒不如說是讀。常常在書中讀出酒味,從比喻寫起:

      先秦古文如陳酒,魏晉文章如米酒,唐詩宋詞如黃酒,明清小品如清酒,元明話本如啤酒。

      有人的文章是藥酒,有人的文章是紅酒,有人的文章是糟酒,有人的文章是果酒。有人的文章不是酒,是醋,是紅燒肉,是排骨湯,是豬食,是狗糧,是鳥糞,是一地雞毛,是漫天大雪。一地雞毛忽然又做了漫天大雪。有一天我路過屠宰場,看見幾個少年拿雞毛當(dāng)令箭,不,抓雞毛當(dāng)武器打架。只見一地雞毛做了漫天大雪。恰恰又是白雞之毛,那雪越發(fā)雪白。

      前些時朋友托我給她朋友的朋友的詩集作序,我這么寫道:

      說奇怪也奇怪,說不奇怪也不奇怪,我突然覺得書中“風(fēng)雨兼程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可以對上。王維這首《送元二使安西》上一句恰恰是“勸君更盡一杯酒”。勸君更盡一杯酒!但愿長醉不復(fù)醒。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沉醉三天三夜

      喝酒是奢侈的,在盛世喝酒,未免浪費,所以我不知酒味。如果生逢亂世,大概會喝點酒。清風(fēng)明月下,國破山河中,醉眼迷離了刀光劍影。如果還能散發(fā),如果還有扁舟,如果還有曹操、嵇康、陶淵明、辛棄疾,我要沉醉三天三夜。

      閑飲酒

      菊花開了,飄散清淡薄香。街道的樹葉慢慢轉(zhuǎn)黃,陽光淡了,心情也清淡起來,居然想找人清談。那就讀書,取一冊《世說新語》,簡約生姿的文字,可以下酒。古人以史書下酒,我借筆記下酒。沒有酒,以茶代之。春天時朋友從家鄉(xiāng)寄來的新茶,舍不得喝完,存在柜子里快成舊茶了。泡一杯在手,有友情的溫暖,還是喜滋滋的。

      茶不如新,新茶馥郁滿口。酒不如舊,陳酒飄香一室。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酒被剔除在外,這實在不公平。酒的重要,與醬醋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送人有餞行酒,接風(fēng)設(shè)洗塵酒。好事飲慶功酒,壞事喝安撫酒?;閼c是喜酒,吊唁有喪酒;小兒出生滿月酒,老人生日擺壽酒??芍^人不離酒,酒不離人。

      喝酒是一種心境,以酒助味,借酒消愁。世故不可無茶,有趣不可無酒。一大桌人,半生不熟的,夾生夾熟的,滾瓜爛熟的。來來來,吃菜吃菜,到底顯得小家子氣了,也烘托不出氣氛;干干干,再喝一杯,這才像話嘛。如果恰逢麗人在席,雖推猶勸之下喝上半杯,臉紅若桃花,眼媚似云霞,也可算飯桌邊一處春景。總之茶是越喝越淡,酒則越喝越濃。

      茶淡似妻子,酒濃如情人。茶館是愛情萌芽的地方,酒吧是艷遇泛濫之場所,區(qū)別即在于此。古人讓酒居四戒之首,真是明察秋毫。西門慶與潘金蓮茍合,王婆將盤饌都擺在桌子上。三人坐定,把酒來斟。西門慶拿起酒盞來,說道:“娘子,滿飲此杯?!蹦菋D人笑道:“多感官人厚意。”三盅酒下肚,哄動春心,禁不起西門慶再三以言語相挑,兩個就在王婆房里脫衣解帶,無所不至。正是:

      須知酒色本相連,飲食能成男女緣。

      張愛玲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鯽魚多刺,三恨曹版紅樓短篇章。我卻多了一恨,四恨腸胃無酒量。我畏酒如藥,茶只是喝,無視品種。酒只是不喝,不論價位。

      小時候見父輩喝酒,猜拳呼喝,好不痛快,以為酒是仙丹。趁無人之際,悄悄喝了一口,又辣又嗆,舀了滿滿一瓢水漱了好幾遍口才緩過氣來。從此視酒如鬼神,敬而遠(yuǎn)之。如今年歲漸長,酒量卻不增分毫。最近讀書,見“痛飲從來別有腸”一句,心下豁然,生時無別腸,喝酒一事,努力也屬枉然。

      大袖翩翩的六朝人喝杜康酒,李白、王維喝新豐酒,民國時,文人熱衷黃酒,現(xiàn)代許多人喜歡啤酒,文化越來越淺倒也罷,酒量也越來越小。文章是古人的好,酒量也是古人的好。我輩不羨古人,且偷浮生。幾碟小菜,兩盤點心,喝點小酒,不談風(fēng)雅,只論風(fēng)月,倒也快活。

      有肉有酒,閑飲鬧市,自在瀟灑。手持玻璃樽,仿佛身在亭臺,于樓閣間閑看閑聊閑飲。喝到微醺,醉也不是真醉,醒也不是真醒,幾個人相擁著回家,低頭是朦朧的燈光,抬頭有半圓的月亮,一路踏步而歌。

      喝酒要有閑氣。這閑,是好整以暇,是置之度外,是閑情逸致。今人喝酒每每總是出于意氣,喝得一身匪氣,吐得一地酒氣?;窗腴_,酒飲微醺。梁實秋先生說此種趣味,最令人低回。倘能如此,算得飲酒之妙境也。

      飲酒記

      在山里農(nóng)家晚飯,魚頭湯火候正好,幾道時鮮清爽可人,不油不膩。嚼著新嫩的筍干,晚霞剛剛落下,村口山月升上樹梢,主人家拿來柿子酒,沒喝過,想嘗一口,到底止了意念。飲酒之心退潮了,再也漲不上來。三十歲后開始喝一點酒,不過只在逢年過節(jié)親友相聚時淺嘗一點,并不能入詩腸添錦繡,更沒有壯雄心氣沖斗牛。

      家族善飲者不少,父輩以上,無酒不歡,人人皆有酒量有酒膽。幾個叔父輩,近年居家緊要事是自釀米酒,費時費事,不厭其煩。每年釀百十斤甚至幾百斤,用瓦缽裝得滿滿的,靠壁放在堂屋,一罐罐粗粗憨憨。

      我第一次喝酒在蘇州。在古鎮(zhèn)、園林、村落游蕩幾日,離別之際,友人動了酒心。拿來一瓶白酒,以魚佐酒,兩個人不知不覺喝下一瓶。秋日陶然春色,三分忘我三分迷糊,一路風(fēng)吹著,覺得通透。此后喝過大酒喝過小酒,也有過花生米、烤肉就瓶酒隨意而飲。

      有年暑天友人招飲大蜀山下,暮氣昏然,樓頭燈火迷蒙,坐列無序,不分賓主,至微醺小醉,其間頗得佳處。幾個朋友都是好年華,酒酣耳熱,飯后在山里放浪而走,月色晦暗,心情晴朗?,F(xiàn)在懷想,頗有些悵惘,不過六七年時間,那樣的辰光仿佛隔了一個世紀(jì)。

      也是暑天,在云南撫仙湖,與老友坐在藤狀植物纏繞的綠棚下,吃銅鍋魚、喝高粱酒。雨落在湖里,也落在我們頭頂,水面安靜得像一面巨大的鏡子,又起了霧,恍然如仙境。兩個人在雨中飲酒,悠然自得。友人酒量大一些,我淺嘗了幾杯酒,微風(fēng)輕拂?!叭贪迅∶?,換了淺斟低唱”。這樣的情景,覺得是唐詩宋詞的情味。

      印象中北方人比南方人善飲。去山東、山西、河南、河北一帶,酒客有俠風(fēng),生怕酒淡,唯恐不醉。那年在魯南微山湖畔夜宴,一場豪飲,來客皆一兩斤之量。席畢,個個滿面紅光、精神抖擻,無人醺然,靠墻處一排酒瓶列陣布兵,蔚為大觀。去臺灣與福建一帶,席上用的是牛眼大的酒盅,主人每每分作三兩口才盡落喉中。

      喝了幾次白酒,心里還是畏懼。果酒、米酒、黃酒遇見了還稍有喜心,偶爾喜心浩大,氣吞山河。在紹興逗留過幾日,與黃酒脾氣相投,每天除早飯外飲之不斷。那酒以白瓷飯碗斟上,仿佛醬油,多則近十碗,少則一兩碗。每夜酒后且能作文,無有醉意,心下稱奇,同行者皆覺得咄咄怪事。那樣的豪興后來再沒有過。

      紹興黃酒像苦雨齋的文章,綿軟,后勁十足,苦雨齋的阿彌陀佛里是有金剛大力的。我過了三十歲才開始喜歡知堂的,他的文章近乎磚銘,需要人凝神細(xì)讀才得滋味才知風(fēng)神。

      某年遠(yuǎn)游歸來,朋友請飯洗塵。座上有黃酒,興致頗好,兩盞下去,不料得了大醉,平生第一遭唯一遭。至此方明白祖父當(dāng)年說的話,喝一生酒丟一生丑。醉后意識雖在,然身體不聽使喚,兩腿進(jìn)退艱難,難逃丑態(tài),不必細(xì)表。

      大小酒場二十幾次,奇怪的是,酒量不僅未能見長且越來越減退??嗪o邊,索性回頭,寫過一篇《酒誥》:

      無酒不成席,我當(dāng)然也喝。今年飲酒十二場,天增歲月人增壽,唯酒量不增。多喝易醉,往往做不得事。堯舜千鐘,孔子百觚,子路十榼,李白斗酒,古之圣賢無不善飲。我本布衣,三杯即亂,明年決定戒了。熟也罷生也罷,官也好民也好,無論男女老少,不分貧賤富貴,多吃菜少喝酒,認(rèn)飯不認(rèn)人。買酒費錢,喝酒傷身,此事兩相無益。座上皆是客,相逢茶一杯,正可謂君子之交。酒少喝或不喝,對誰都好,對我好,對你更好。以此告四方友朋,也警示自己。時在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此后雖未能滴酒不沾,往往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對杯中物盡量避之躲之。

      花露燒

      花露燒的名字好,好在妖嬈。“花露”二字有江南煙雨氣,燒字后綴,雨過天晴。味道出來了?;稛纳珴梢埠?,八年陳釀花露燒在玻璃杯里剔透如融化的瑪瑙。艷麗,晶瑩,清透,嫣紅,搖動杯子,風(fēng)情出來了,而且是異域風(fēng)情?;稛奈兜栏茫星逄鹩行晾?,甜非甜,辣非辣,點到為止。鮮美、軟嫩中帶一點燒酒之烈。

      一杯花露燒淺淺歪在酒杯里,舍不得喝也不忍心喝,怕擾了美人心事,擾了“絳唇珠袖兩寂寞”的氣氛。

      近年飲酒,在江蘇遇見兩款佳釀:十月白,花露燒。十月白有深秋白月光下的清涼,花露燒是初夏正午的陽光。

      十月白,花露燒,是女人也是古琴。一尾琴十月白,彈出平沙落雁,彈出深秋的安靜。一尾琴花露燒,彈出高山流水,彈出初夏的況味。

      春天里喝花露燒,坐在玉蘭樹下吃春膳,玉蘭像生長在枝頭的瓷片,田野的花香與酒氣一體。夏天喝花露燒,坐在竹叢旁,身邊有開花的樹,桌上有新鮮的魚,喝到夜霧凝結(jié)。秋天,坐在月亮底下,喝到夜深露重。冬天喝花露燒,窗外最好下點雪,坐在小室里,風(fēng)日大好。

      花露燒,如夢如花,如露如電。飲著花露燒,耳畔有嘯聲,頓生空明。

      即興

      暮春之夜的小城,感覺大好,可惜找不到句子來描述。街頭不冷不熱,溫水一般,三五成群的男男女女談笑著輕輕走過。酒足飯飽的人做夢去了,閑情未了的人喝酒閑聊。路邊小店暗紅色的燈光下,幾個妖嬈的女子倩笑盈盈左右張望。

      魏先生說,出去喝酒吧。寂寞的夜晚,能做什么?喝不了白酒喝啤酒,喝不了啤酒喝紅酒,喝不了紅酒喝果子酒,喝不了果子酒喝果汁,總之要喝點什么。忽然起了酒興。據(jù)說酒能亂性,我鐵石心腸,它奈我何哉?

      魏先生點了三個菜,鴨血燉豆腐、酒糟燜小魚、韭菜炒螺螄,外加一盤花生米。韭菜炒過了頭,過猶不及,吃在嘴里少了嚼勁。酒糟燜小魚,第一次吃,沒見過代表作和力作,說不出所以然。鴨血燉豆腐,味道清淡,紅是絳紅,白是乳白,紅白相間。大為悅目,極其爽口。我要了鯽魚湯,蒜姜同燒,味道在不經(jīng)意間。

      雖然吃過晚飯,還是連喝了兩碗。有人恨鯽魚多刺,現(xiàn)在看來,還是做不得法。

      三人圍桌而坐,心境甚好。心境好了,大菜也是大餐。別人都睡了,我們半夜方歸。別人都睡了,我們談興正濃。

      稻米書

      一個地方的飲食習(xí)慣,與氣候風(fēng)俗相關(guān)聯(lián)。譬如稻米,在南方是一日三餐的主角,在北國,卻是日常生活的客串。面食在南方是飲食中的客串,在北國,卻是餐桌上的主角。雖非定論,南北食俗的情形大抵如此。

      在南方生活了二十年,吃面食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不是說面食不好,主要因為周圍缺乏吃面食的環(huán)境。

      后來客居北方,天天面食果腹。開始還懷有思黍之心,漸漸也習(xí)慣了饅頭、包子、面條、燒餅,吃得不亦樂乎。可見我這人性情不定,容易忘本。因為飲食關(guān)乎一個人最基本的生活立場,不是說改就改的。一個人可以時不時鬧婚變情變,一個國家可以動不動搞政變軍變,但一個人一個國家的飲食習(xí)慣,往往難以改變。

      有北方朋友去南方工作,回來說那里山好,水好,人也好,就是吃不好。稻米飯吃起來像含了一嘴沙子,不安本分,四處亂竄,無法下咽。我告訴他吃米飯要慢,胡嚼一氣,米還沒碎,吞急了容易噎著。吃米飯時,專心一點,舌頭卷起,緩緩地送到板牙上咀嚼,這樣才能吃出滋味,吃出清香。

      稻米是清香的。白米質(zhì)樸,黑米厚實,紅米輕靈,紅米比白米、黑米、小米都要清香。

      吃飯吃的是菜,嚴(yán)格說來是稻米和蔬菜同吃。如果是一杯茶,它們應(yīng)該就是水和茶葉的關(guān)系。飯菜飯菜,茶水茶水,須臾不分。沒有菜,再好的米飯也味如嚼蠟。

      我吃過很多品種的稻米。稻米的品種每每以地域區(qū)分,皖南稻米,蘇北稻米,泰國稻米,加拿大稻米……

      一粒晶瑩的大米,能反映出一方風(fēng)土人情。不同地區(qū)的米粒,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氣味。東北大米呈橢圓形,飽滿充實,像關(guān)外大漢。江蘇大米,狹長纖細(xì),呈錐尖形,像江南仕女。泰國大米,長著女子的外形,骨子里卻是男人,口感肆意,可謂十足人妖。

      以顏色論呢?白米是中年人,黑米是老年人,紅米則是青年人。我每每看見紅米,心里總平添了一份熱情。

      前些時候去一糧庫。那么多稻米裝在麻袋里,白花花傾瀉而下的場景,壯觀極了。稻米堅實而閃耀,像豐饒充沛的河流。剎那間瀉下的不只是糧食,還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時光。

      一粒米,一段成長的過程。一碗飯,一些生活的片段。一碗熱騰騰的米飯,一粒粒閃耀著瓊漿色澤的稻米,讓人心里踏實。

      小吃

      小吃的小,是外形的巧,是體積的小。小吃的吃,是名詞一食,是味道一絕。有些地方,這輩子不可能涉足,但吃一份頗具當(dāng)?shù)仫L(fēng)味的小吃,也就有了遠(yuǎn)足他鄉(xiāng)的況味。飲食之旅就是味覺漫游,尤其是地方小吃,其中可見地域風(fēng)情。

      大餐是相似的,小吃各有不同。飲食上,應(yīng)該南北通吃。小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市井文化,品嘗小吃,就是品嘗民間味道。

      小吃這個詞始見明清之際?!缎咽篮阊浴穼戝X青在高贊家吃飯,“三湯十菜,掭案小吃,頃刻間,擺滿了桌子?!薄度辶滞馐贰防镎f景蘭江、匡超人、支劍峰、浦墨卿四人小聚,“叫了一賣一錢二分銀子的雜燴,兩碟小吃。那小吃一樣是炒肉皮,一樣就是黃豆芽”?!剁R花緣》中李汝珍借吳之和談時人飲食習(xí)俗,除果品冷菜十余種外,酒過一二巡,則上小盤小碗,其名南喚“小吃”,北呼“熱炒”,少者或四或八,多者十余種至二十余種不等,其間或上點心一二道。

      我喜歡舊小說中的飲食談。和吊人胃口的傳奇相比,一份靜躺于古書紙頁間的小吃,更讓后人懷慕。歷史深處的煙火氣息是前人的體溫。

      小吃品種繁多:粥、酥、團、卷、餅、條、凍、飯、包、餃、糕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

      和南方相比,北方小吃歷史悠久些。西安的羊肉泡饃、鍋盔,散發(fā)著秦漢的古意;開封、洛陽的許多小吃,頗有唐宋遺制。

      時間讓我們和古人不能謀面,小吃卻讓彼此口味相連。熱氣騰騰的點心,白居易吃過,歐陽修吃過,王安石也吃過,油然生出風(fēng)雅。品嘗小吃,享受的不僅是一份美味,更能體會飲食文化的源遠(yuǎn)流長。我非美食家,但一個凡人更難拒絕美食的誘惑。美食家曾經(jīng)滄海,除卻巫山不是云;飲食男孤陋寡聞,見風(fēng)就是雨。

      如果說大餐是精雕細(xì)琢的刻意,小吃就是家長里短的隨便。大餐是滿桌名菜,小吃是幾樣點心;大餐是富麗堂皇中賓客言歡的觥籌交錯,小吃是茶余飯后款款生情的低聲細(xì)語。

      大餐不過平凡生活的幾絲點綴,小吃卻是風(fēng)雨人生的一份守候。守候是動人的,有樸素有溫馨彌漫其間。小吃的小是淺淺一笑,小吃的吃是百味人生啊。

      今天晚上的飯局就不去了

      越來越失去參加飯局的熱情,疲倦。

      午睡剛醒,幾撥朋友約晚飯。書畫家聚會,詩人聚會,散文家聚會,閑人聚會,商人聚會,這是聚會的年代。一個人喝酒吃飯,多悶啊,一大幫人,這樣才興高采烈。今天晚上的飯局,我推了。雖是好朋友,也聊得來,因為心里排斥,還是告訴他:

      今天晚上的飯局就不去了。

      說是排斥,到底還是怕。閑散慣了,怕敬酒,怕記不住人名,怕規(guī)矩多。

      下班后,買了毛豆、買了土豆、買了扁豆、買了四季豆、買了豇豆,回家燒飯。今天的晚餐夠豐盛,醋熘土豆絲,干煸四季豆,紅燒豇豆,毛豆炒雞蛋——豆類的盛宴。

      吃過晚飯,時間還早,時間還早是說離睡覺時間還早。泡了一杯茶,三五片茶葉,歷歷在目。

      喝完茶,時間還早,拿出馮夢龍的《三言》,讀完《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復(fù)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再讀《王嬌鸞百年長恨》,讀出女子多情,男人無義。洪昇《長生殿》說得好,有道是:

      “從來薄幸男兒輩,多負(fù)了佳人意”。

      恨不能鉆進(jìn)書中,替了那負(fù)心人。于是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賣油郎獨占花魁》,心頭稍微多了暖意。

      讀完書,時間還早,寫了篇隨筆,換點菜飯錢。城市米貴,居之不易,必須勤寫苦讀。少參加幾次飯局,多收了三五斗文章,也說不定。

      筍干

      閑時讀友人新作,像深冬吃火鍋,有湯有水,有葷有素,可以下酒,也能下飯。某些作家的文風(fēng)像食物的口感。譬如讀魯迅的雜文,像喝陳年老酒,綿厚辛辣,余味裊裊??唇鹩沟男≌f像啖西瓜,痛快淋漓,汁水四濺。讀張中行的隨筆,如吃山藥粥,有老到極處的幽意。廢名的散文,清涼中有深味,如涼拌海蜇。而知堂小品近筍,微澀,口感清遠(yuǎn)。汪曾祺是春初新韭,秋末晚菘。賈平凹乃羊肉泡饃,料重味醇,肉爛湯濃。我自己呢?胡竹峰大抵算小水蘿卜吧,不能果腹,茶余飯后吃一個,嘎嘣咬下半截,脆生生,甜絲絲的。不說了,不說了,再說,下次有人看書會生口腹之欲。

      上午無事,在廚房做筍干老鴨煲。將老鴨切成塊,放入沸水中焯去血污,用大火煮開,再以文火輕熬。

      我燉湯不怕耗時間。這幾天春寒微涼,廚房里暖和些,可以伴火讀書。湯汁慢慢厚了,放進(jìn)幾塊腱子肉,讓它們豬鴨一家。再投以蔥、姜、野山菌,還有筍干。筍干被切成細(xì)條狀,它是有靈性的,在湯水里幾度沉浮。野菌摘了根部,像船又像傘,在湯面漂蕩。靜候著山菌與筍干的清香。這樣的湯是清風(fēng)明月。

      筍干是老家野生水竹的筍,一段段成絲條狀。唯恐易盡,燒過一次筍干炒肉,藏了起來。很多年前,我抽過水竹筍,回家后剝出筍肉,在開水里焯熟,再切成絲,金黃的顏色,細(xì)勻勻的,放在竹匾里曬。曬干后,一斤僅余二兩。這樣的筍干,口感絕妙。隔了十多年,居然再次撞上,真是天賜良緣。

      鄉(xiāng)下,一到冬天,天氣晴朗的日子,常看見竹林里有挖筍人。沒什么秘訣,拿把鋤頭,專從裂縫或者凸起的地方下手,準(zhǔn)有收獲。

      冬筍似小船,微微翹起,兩頭尖尖,肉色乳白,殼薄質(zhì)嫩。冬筍味道清苦,含禪意,有內(nèi)斂之氣,葷素百搭,炒、燒、煮、燉、煨,均有一番風(fēng)味。冬筍終日藏在土中,頗有世外桃源的舊民之風(fēng)。

      冬筍價貴,春筍格賤,是不是因為太粗大了,太喜歡出頭了?春筍澀味稍重,吃得人舌尖發(fā)麻。有人說春筍味鮮如魚雞,梁實秋在一篇文章里贊其細(xì)嫩清脆。口味真是太私人化了,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嘴巴有一千種味道。

      味道,味道,味可言道?!兜赖陆?jīng)》開篇:道可道,非常道。味道自有無法言傳處,口感玄之又玄,一張嘴幾乎就是眾妙之門。不過春筍模樣清新水靈,像江南人家的女孩,看著舒服。

      母親會炒筍。上好的冬筍切成片,過一遍水后放兩個辣椒,加臘肉紅燒。不見經(jīng)傳,卻有真手段。

      刀和棒

      吃喝里是有刀和棒的,鴻門宴眾所周知。

      當(dāng)年商臣指使潘崇逼宮弒父,楚成王祈留一命。潘崇說:一國豈能容二君!楚成王知道熊掌難熟,想爭取點時間等待救兵,又問:已令廚師烹制熊掌,能等我吃了再死嗎?潘崇識破了他的心事,取下自束脖頸,命兵士將成王勒死。商臣即位,史稱楚穆王。這是吃喝背后的爾虞我詐、刀棒相加。

      食物的外形上,我覺得豇豆也可稱為棒,四季豆可稱為刀,柳葉刀,扁豆則有人稱為刀豆,像太極刀吧。實則扁豆是扁豆,刀豆是刀豆,有人把刀豆叫作挾劍豆。

      豇豆長在菜園里,農(nóng)民說風(fēng)調(diào)雨順,文人說滿園春色,商人說一地富貴,綠象牙?翡翠棒?我說兵氣盈目,一根根棒子懸在那里。

      癡迷《水滸傳》時,每次路過菜園,看見豇豆垂地,棍棒如林,風(fēng)一吹,木墩墩輕輕有聲。不免想起“景陽岡打虎”一回文字:“武松放了手來,松樹邊尋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里;只怕大蟲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見氣都沒了,方才丟了棒……”

      看見四季豆、刀豆,想起《黑旋風(fēng)沂嶺殺四虎》一節(jié):

      “李逵道:‘正是你這業(yè)畜吃了我娘?!畔聵愕叮柽叧赋鲅?。那母大蟲到洞口,先把尾去窩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軀坐將入去。李逵在窩內(nèi)看得仔細(xì),把刀朝母大蟲尾底下盡平生氣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蟲糞門。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

      因為這樣的想象,也因為這樣的故事,我對豇豆、扁豆、四季豆久吃不膩。喜歡豇豆的碧綠,讓人心曠神怡。

      挑一勺豬油放入鍋中燒滾,青椒切成絲,快速過油入盤,然后將掰成小指長的豇豆下鍋爆炒,火開到最大,豇豆翻滾,迅速吃油,綠得深沉熟透時,放入青椒,即成一款美味。有這樣一盤豇豆,我可以多吃一碗飯。

      小時候屋前屋后閑逛。瓜蔓地種有四季豆,新豆初出,那么多綠色的小刀,不知不覺著迷駐步了。那些綠藤上的小花很美,紫紅泛出幾絲白,那白因了紫的映襯,越發(fā)清雅。如果是清晨,白紫花開在清涼的露水里,嫩嫩的,柔柔的,引得一個少年俯身來嗅。

      與豇豆相比,四季豆有股青澀味。不論清炒或者紅燒,都要放姜或者蒜瓣,否則生氣未盡,入嘴豆腥猶存。我燒出來的四季豆,豆身自始至終是綠的,卻熟得透,豆肉細(xì)嫩,盛在金邊瓷盤里,真?zhèn)€“金玉滿堂”。

      四季豆又名蕓豆。蕓豆讓我想起《浮生六記》里的蕓娘,林語堂眼里“中國文學(xué)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四季豆在老家被稱作“五月梅”。五月梅這個名字,大有詩意,不知出自哪位鄉(xiāng)賢之手。

      有人稱扁豆為藤豆、鵲豆、羊眼豆、膨皮豆,我老家則喚月亮菜,月兒彎彎掛樹梢。白扁豆,銀光匝地;黃扁豆,清輝漫野;紫扁豆,紫氣東來。那是鄉(xiāng)村的詩意。

      豌豆飯

      豌豆上市,我鄉(xiāng)人好摻糯米煮飯,是為豌豆飯?;蛞灾ヂ橛团c豌豆、糯米搭配,或加咸肉、春筍。盛在瓷碗里,清清白白,清香盈室,有清白家風(fēng)。

      吃著豌豆飯,想起范文瀾故居。范氏故居小園遍植草木,我僅識芭蕉、桂花、鐵樹三種。廳堂懸有“清白世家”匾額。越劇《玉卿嫂》有唱詞說:“我本是清白人家出身好,家在村里名聲高?!狈段臑懯欠吨傺秃笠?。范仲淹徙知越州,在紹興龍山發(fā)現(xiàn)山巖間一廢井,井中有泉,使人清理冠名為“清白”。一來取其顏色清澈,二則以清白自律。家風(fēng)如此,沒得說的。

      補記:豌豆尖亦可入饌。取其嫩莖葉,熱鍋下油稍清炒,起鹽,脆嫩中透著清澈,鮮美鮮媚。

      關(guān)于粥,《隨園食單》如此定義:“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膩如一,而后謂之粥?!贝说日f法,深得我意。

      熬粥,在水量控制和谷米掌握上,需要講究,火候也很關(guān)鍵。

      淘洗過的大米外加幾顆大棗、半把綠豆、一勺薏米、若干紅米,舀瓢涼水淹沒它們。靜靜地在電飯鍋旁等待,鍋內(nèi)漸漸變得滾燙,湯水慢慢呈現(xiàn)出暗紅的黏稠。那些白米、紅棗、綠豆融在一起,咕嚕嚕冒泡。拿本書,在一邊守候,蒸騰的白氣淡淡地彌漫著,粥的淡香在四周飄溢。

      吃粥的時候,就咸菜或鴨蛋,很愜意,有世俗人間煙火之美。

      我在黃山腳下吃過一次粥,薏米熬就,稀爛入了化境。微鹽,進(jìn)嘴清香,淡如春風(fēng)之際,暖意上來了。暖意是炭火的溫存。幾段豬肚蜷縮碗底,素簡以一抹膏腴畫龍點睛。佐咸菜筍干,頓去經(jīng)日行旅風(fēng)塵。連吃四碗,草長鶯飛,徽州的九月,吃出一片江南的暮春。

      雞蛋

      母親將雞蛋一顆顆攢起來,存放五斗櫥。踮起腳尖,拉開抽屜看看。一顆顆圓潤的雞蛋白花花擺了一層,有種說不出來的富貴。

      鄉(xiāng)下,雞蛋被老百姓稱為雞子。小時候,鄰居家孩子比我大,說過不少孔子、莊子、韓非子、公孫龍子的故事,說這些人都是很久遠(yuǎn)、很古老的智者。他們的名字后面都帶一個“子”字,我長期把他們想象成雞子的模樣。

      想象中孔子圓滾滾,莊子滑溜溜,韓非子像荷葉上的露珠,公孫龍子是掌心的玻璃球。

      葛根粉

      將葛根粉在白瓷盞里以涼水稀釋至液態(tài),再沖入滾燙的開水——潔白褪去,灰褐走來,碗底凝凝冒著熱氣。撒入白糖,挑一匙入口,其味妙絕。

      沖開的葛根粉,像琥珀,透明清亮,充盈著淡淡風(fēng)雅。一股青氣不時撲面而來,仿佛水鄉(xiāng)夜航船,彌漫著河岸草木的味道,潤朗、水靈、鮮活。

      葛根粉是質(zhì)樸的,帶著鄉(xiāng)村氣息、民間氣息、山野氣息,不世故不圓滑。吃在嘴里,一線清涼從唇到齒,再順著喉嚨流至腸胃,有種褪盡鉛華的口感。

      沖好的葛根粉,色如枯草葉尖之秋露,味似薄荷涼茶之甘辛,具清熱、降火、排毒諸功效。據(jù)說真正的吃家,為求滋味醇正,沖葛根粉時不放糖。不放糖的葛根粉也吃過,略嫌平了些,好在入口有夏夜的草氣,讓人發(fā)思古之幽。

      在窗臺邊,背陽坐著,捧一碗葛根粉,溫潤在手心,滋養(yǎng)著舌頭。一些快意漾開了,紅的、黃的、綠的、紫的、藍(lán)的,各色鮮花在晴朗的心頭朵朵開放。時逢陰雨,情緒亦然。

      一靚湯

      兩匙新鮮的豬油,燒滾,剝好的毛豆倒入鍋底,炒至七分熟,放鹽及相關(guān)作料,添水,待開后,捻碎青菜葉一撮撒上,淋下攪好的雞蛋糊,半分鐘起鍋盛碗。只見豆粒于碗底沉浮,莢衣在湯面出沒,雞蛋隨湯匙蕩漾,青菜如輕舟徜徉。饞意襲人,輕呷一口,浮生如夢心自醉,仿佛天上人間。

      耳食者

      大餐名菜不好寫,吃得也不多。粗茶淡飯的文章,讓人有過日子的感覺。我等文人,更多時候是在家里念“一尺鱸魚新釣得”“桃花流水鱖魚肥”之類的詩詞。鱸魚是何味,鱖魚怎么肥,耳食終日,偶爾吃個一兩次,不得要旨。日常生活還是“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蒸梨常共灶,澆薤亦同渠”,是為耳食者也。

      知味不易

      近年寫出不少飲食文章,是先前沒想到的。有個階段,見不得談吃喝的文字,閑來讀書,凡涉飲食部分一律跳過不讀。為什么呢?說不出。吃到一款美味,自然高興,吃完,也滿心喜悅,但告訴別人如何美味,太虛無。魚肉青菜嚼在嘴里的滋味,能描述嗎?有人沒吃過榴梿,問什么味道,答曰“軟軟的,有些臭”,分明答非所問。在湖邊吃新捕的鮮魚,滑嫩鮮美,經(jīng)年不忘,別人問起,也只能說滑嫩鮮美而已。要說怎么樣的好吃,也是一言難盡。五官的感受都是如此,借助文字,越發(fā)亂花迷眼。

      后來讀李漁、張岱、周作人、梁實秋諸位飲食文字,或有膏腴之美,或有蔬筍之氣,或有春韭秋菘之味,終生心悅。飲食文字的寫作,仿佛秘戲,有私密的快感。寫其他文章,也有私密的快感,感受不如飲食文字深也。

      人分妍與媸,吃有色香味。食物有絕色之表,人才生憐香之情。人有憐香之情,方存知味之心。《中庸》云“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可見知味不易。我認(rèn)為,能知味者,非幾十年的嘴上功夫不可,而要把食物的色香味立于文字,光靠嘴上功夫還遠(yuǎn)遠(yuǎn)不夠,還需要筆下手段。

      味道無法言傳,這是飲食文字的難。將意會處錄成文字,免不了自說自話、夢囈翩翩。忘了誰的筆記,說山里人不識海味,有客海邊歸來,盛贊海鮮之美,鄉(xiāng)間人爭舐其眼。此乃說味高手也。

      發(fā)飯癲

      新炒的蔬菜,冒著油光,米飯里拌了肉湯。我大哭不止,不肯吃飯。祖母說:“莫理,由他發(fā)飯癲?!边瓦捅迫?。

      祖母生于一九三三年,歷經(jīng)滄桑,飽受磨難。一個人面對著白花花的米飯大吵大鬧,在她看來,天理難容。

      白色城堡

      白色城堡,扭頭可以看到,盤踞在桌子上。大塊的白色,是她無邊的心事。大塊的白色,是她干凈的想法。白色的身子散發(fā)著清香,有稻米的清香,蔗糖之甜香。

      第一次看到豐糕,就認(rèn)為她是米做的白色城堡:圓頂建筑,那圓頂?shù)幕《葓A潤仿佛屋頂,四周是高而挺的墻。真舍不得吃。吃掉一個白色城堡!我又不是闊少,還沒奢侈到那程度。只好擺放在那里,當(dāng)秋天餐桌的清供。

      每天上班,總要看她一眼,煢煢孑立的樣子,卻不寂寞。其實她還有一個伙伴的,我送人了。大清早能看到豐糕,寓意很好,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豐糕的豐是豐收的豐。秋天了,稻米入倉,做一點豐糕,瑞雪兆豐年呵,白色的豐糕是大地的瑞雪。豐糕的豐是豐滿的豐,像財主獨生的丫頭,養(yǎng)得白白胖胖的,待字閨中,愛上了長工的兒子。

      深夜。紙窗下兩個剪影。跳動的燭光下傳來一個蒼老的女聲:“這丫頭實心眼得很?!蹦┝耍謬@了口氣,“嫁給他以后日子怎么過?”這時一個蒼老的男聲說道:“慌么事?丫頭眼光不錯,那后生勤勞,嫁他不虧,老婆子莫管,我心里有數(shù)”。

      豐糕上會寫上字,“新春大吉、壽比南山、萬事如意、富貴吉祥”之類。我的豐糕是無字豐糕,上面撒有紅絲,那紅紅得樸素,紅得不動聲色。

      去桐城玩,朋友送我兩塊豐糕。豐糕的名字,有村野的富貴氣。王府的富貴氣不稀罕,村野的富貴氣才富得飽滿,貴得真實。

      豐糕,米做的糕點——以米粉、白糖蒸制而成。可蒸食,油煎,泡湯,不一而足。我的豐糕該怎么吃呢?看看再說吧。

      桐城豐糕像桐城文學(xué),大塊文章啊。

      松花餅

      松樹開花了,黃燦燦如馬尾掛滿枝頭。在山里走得久了,風(fēng)吹過,頭面有松花的氣息。將松花曬干摻糯米粉做餅,蒸熟即食,是為松花餅。

      松花餅顏色頗好,像桂花糕,淡淡的嫩黃,仿佛夏日鱖魚游過溪流,水底倒影綽綽斑駁,心境一時舒朗。松花餅不算佳肴,但得了谷物的滋味也有山林的野趣,糯米的甜膩中一股馥郁的松香,如云在野,輕逸悠悠。

      宋人林洪喜歡松花餅,說用其佐酒,心頭灑然起山林之興,駝峰、熊掌也沒有那等風(fēng)味。讀書人風(fēng)雅如此,是顏回心性的一記回聲。宋朝做松花餅與今人不同,摻入蜂蜜,狀若雞舌、龍涎,味道香甜。

      前日吃得一回松花餅,有舊味也有自然風(fēng)韻,一時也多了林下之思。

      松花味甘,性溫,益氣,主潤心肺,除風(fēng)止血,也可以釀酒。松花酒沒有喝過,我沾酒立醉,友人越醉越喝,不獨是宋人風(fēng)味,更近似松下的魏晉人了。

      責(zé)任編輯惠靖瑤

      猜你喜歡
      小吃
      “會唱歌”的小吃
      特產(chǎn)小吃DIY
      麥當(dāng)勞的小吃貨
      靜心·冰鑒·冷飲·小吃
      開胃小吃“絲娃娃”
      我是一個小吃貨
      小讀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3:56
      怕冷的小吃貨 等
      怕冷的小吃貨
      廈門品小吃
      大家都愛吃小吃
      马龙县| 长沙市| 荣昌县| 樟树市| 弥勒县| 华亭县| 台前县| 双流县| 碌曲县| 广德县| 大荔县| 旬邑县| 连山| 本溪| 宁远县| 丰顺县| 霸州市| 耿马| 莱西市| 布拖县| 辽阳县| 九龙县| 香河县| 永安市| 格尔木市| 黎川县| 南漳县| 华池县| 五莲县| 基隆市| 平陆县| 平潭县| 诸城市| 辰溪县| 岳阳市| 卓尼县| 民勤县| 西和县| 苍南县| 望奎县| 调兵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