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啟華,上官華英,周黎平
(鷹潭市人民醫(yī)院兒科,江西 鷹潭 335000)
由于腸道病毒感染等因素的影響,易引發(fā)小兒手足口病等出疹性疾病。發(fā)病時,該病多表現(xiàn)為丘皰疹、斑丘疹等皮損癥狀,且主要散布于患兒的手部、足部、口唇、臀部等位置[1]。朱本輝等[2]研究指出,部分患兒病情相對較輕,經(jīng)7~10 d對癥治療能完全康復;但部分患兒的病情進展較迅速,并伴有腦、心、肺等并發(fā)癥,如治療不及時,不僅會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甚至還會增加死亡風險。熱毒寧注射液作為一種具有消腫、退熱功效的中藥劑,包含梔子、金銀花、青蒿等中藥,治療小兒手足口病臨床療效顯著[3]?;诖耍狙芯窟x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討論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0.5~6歲,平均年齡(3.42±1.25)歲。討論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0.6~5歲,平均年齡(3.38±1.27)歲。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版)》[4]中關(guān)于小兒手足口病的診斷標準;本研究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兒具有良好的治療依從性;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心、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臨床資料缺失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3 方法 患兒入院后,需根據(jù)藥敏試驗結(jié)果,合理選擇阿莫西林、克林霉素、頭炮曲松鈉等抗生素開展抗病毒治療。此外,醫(yī)護人員還應借助物理降溫、藥物降溫等方式緩解患兒的發(fā)熱癥狀。
對照組患兒采用利巴韋林注射液治療。取10~15 mg利巴韋林注射液(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3063),并與200 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混合,給予患兒靜脈滴注治療。治療時,滴速控制在每分鐘30~60滴,每天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5 d。
討論組患兒采用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取10~15 mg熱毒寧注射液(江蘇康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217),并與200 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混合,給予患兒靜脈滴注治療。治療時,滴速控制在每分鐘30~60滴,每天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5 d。具體用藥劑量應根據(jù)患兒年齡進行及時調(diào)整:≤5歲的患兒用藥劑量<10 mL;>5歲的患兒用藥劑量為10 mL。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癥狀改善時間、血清炎癥因子水平、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①癥狀改善時間:退熱時間、咽峽消腫時間及皮疹消退時間。②血清炎癥因子:抽取兩組患兒的晨起空腹肘靜脈血約3 mL,離心后,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③臨床療效:顯效,發(fā)熱、咽痛等癥狀基本消失,皮疹明顯消退,患兒可正常進食及活動;有效,發(fā)熱、咽痛等癥狀明顯好轉(zhuǎn),皮疹有所減輕,患兒可正常進食及活動;無效,患兒病情狀況無顯著改善,甚至出現(xiàn)了病毒性腦炎等危重并發(fā)癥[5-6]。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④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皮疹瘙癢、頭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兩組退熱時間、咽峽消腫時間、皮疹消退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d)
組別對照組討論組t值P值例數(shù)40 40退熱時間3.57±0.96 1.92±0.64 9.044 0.000咽峽消腫時間5.47±1.23 3.28±0.83 9.334 0.000皮疹消退時間6.93±0.88 5.37±0.61 9.214 0.000
2.2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IL-4、IL-6及IL-10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討論組IL-4、IL-6及IL-10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ng/L)
表2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ng/L)
注:IL-4,白介素-4;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
組別對照組討論組t值P值例數(shù)40 40 IL-4治療前27.13±3.06 27.09±2.98 0.059 0.952治療后19.45±2.76 13.56±2.45 10.093 0.000 IL-6治療前10.37±1.28 10.42±1.33 0.171 0.864治療后7.95±1.29 4.96±1.23 10.609 0.000 IL-10治療前28.54±3.08 28.62±3.15 0.114 0.908治療后20.27±2.89 14.58±2.55 9.337 0.000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討論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7.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討論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手足口病具有發(fā)病急、感染性強、經(jīng)呼吸道及消化道傳播等特點,是目前臨床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純喊l(fā)病后通常會表現(xiàn)嗜睡、頭暈、口腔皰疹、手足皮疹等臨床癥狀,甚至還會出現(xiàn)驚厥等神經(jīng)癥狀,進而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7-8]。臨床多選擇抗感染、消炎、抗病毒等藥物治療手足口病,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兒控制病情進展,但在不良反應、遠期療效等方面仍存在較大爭議。
熱毒寧注射液屬于臨床常見的一種中成藥制劑,藥物成分主要包括梔子、青蒿、金銀花等[9]。經(jīng)祖國醫(yī)學辨證分析,梔子具有清熱利濕、瀉火除煩、清肝明目、消腫止痛等功效;青蒿具有退黃、清虛熱、截瘧、除骨蒸及解暑熱等功效;金銀花具有涼血止痢、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等功效。經(jīng)系統(tǒng)化多重提取上述藥物的有效成分后,能在清熱解毒的同時,幫助患兒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毒能力。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治療后,討論組癥狀改善時間、血清炎癥因子水平、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臨床中應用熱毒寧注射液能降低手足口病患兒的炎癥因子水平,臨床療效顯著,且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臨床采用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可獲得確切療效,既能縮短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又可避免不良反應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