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然
當地時間周四,美國三大股指延續(xù)了“9月疲軟”的走勢,當天出爐的美國8月零售銷售數據環(huán)比意外上升,也未能明顯提振股市表現(xiàn)。截至收盤,道指跌0.18%,標普500指數跌0.16%,納指漲0.13%。旅游與休閑類股普遍在周四領漲歐洲各國股市,截至收盤,英國富時100指數上漲0.16%,法國CAC40指數上漲0.59%,德國DAX30指數上漲0.23%。
英國8月CPI依然爆表,創(chuàng)出逾九年來最強增速,市場預計英國央行將在明年轉向,加大加息力度。歐洲央行方面,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未公布的歐洲央行通脹預期數據提高了歐洲央行的加息概率。
如果將目光轉移到樓市,可以發(fā)現(xiàn),二季度全球樓市持續(xù)“繁榮”,歐美、亞太等多地房價強勁上升。
當地時間周四,美國三大股指延續(xù)了“9月疲軟”的走勢,當天出爐的美國8月零售銷售數據環(huán)比意外上升,也未能明顯提振股市表現(xiàn)。道瓊斯指數周四收跌0.18%,報34751.32點;標普500指數跌0.15%,報4473.76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0.13%,報15181.90點。
盤前公布的美國8月份的零售銷售數據增長0.70%,遠高于此前分析師預測的負增長0.80%。雖然這一數據意外增長,但從細分項目可以看出,大額商品汽車及零部件的8月零售銷售額環(huán)比大幅下降3.60%。截至9月11日的一周首次申請失業(yè)救濟人數為33.20萬人,略高于專家預測的33萬人。
以上數據都令股市承壓,僅生物科技類股上漲明顯,推動納指小幅收漲。能源和材料等板塊普跌,導致道指與標普500指數承壓收跌。
標普500指數此前已經連續(xù)七個月上漲,并且年內漲幅已經達到近20%。華爾街的許多人預計今年剩余時間的交易會更加艱難,預期回報并不高。有些分析師甚至認為可能會出現(xiàn)10%-15%的回調。
歐洲方面,廉價航空瑞安航空大幅上調未來五年客運量增長目標,股價大漲近8%,并帶動其他航空公司一并上漲。旅游與休閑類股普遍在周四領漲歐洲各國股市。截至收盤,英國富時100指數上漲0.16%,法國CAC40指數上漲0.59%,德國DAX30指數上漲0.23%。
近兩年寬松的貨幣政策是股市堅挺的重要原因,隨著疫苗接種率上升,疫情下的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必然不可持續(xù),投資者越來越關心貨幣政策何時轉向。
當地時間周三,英國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該國CPI指數8月同比上漲3.20%,這一數字高于7月份時的2%,也高于調查中的最高2.90%的預期值,達到了2012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其中,最強的上行壓力來自酒店和餐廳的價格,這相比去年的數據發(fā)生巨大轉變。去年8月,英國政府為了鼓勵人們在疫情后消費并重振經濟,在周一至周三的用餐時間向用餐者提供每人50%的折扣,折扣最高達10英鎊,使得整個行業(yè)大幅打折。除了去年低基數的原因,隨著疫苗接種率提升,政府幾乎完全放松了管制措施,因此,激增的消費也刺激了價格升高。
此外,二手車和燃料價格也是推高CPI的因素。英國汽油價格達到2013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平均每升134.60便士;二手車價格則在過去四個月里上漲了18.40%,這些都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運輸成本的上升。
對于8月份通脹率如此高的數據,雖然英國國家統(tǒng)計局稱大部分漲幅可能是暫時的,但作為參考,英國央行今年早些時候曾預測,到今年年底通脹率將達到4%,是其目標水平的兩倍,然后在2022年和2023年回落。
也難怪市場不太相信英國統(tǒng)計局的說法,不少人已經轉向對勞動力和材料短缺導致更持續(xù)通脹的擔憂,而且未來幾個月能源成本飆升將帶來影響。因為與全球其他央行一樣,英國央行在疫情最嚴重時降息,并恢復量化寬松舉措。有媒體表示,英國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們注意到了通脹急劇上升,他們正在權衡是否要求盡早結束疫情高峰期推出的刺激計劃。
歐洲大陸方面,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未公布的歐洲央行通脹預期數據提高了歐洲央行的加息概率。根據未公布的內部情景預期,歐洲央行預計將在2025年前實現(xiàn)其2%的通脹目標,該模型還表明歐央行有望在未來兩年的時間內加息,從而縮小與美聯(lián)儲預期行動的差距。
部分投資者預計歐洲央行2023年底前加息,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歐洲央行的長期通脹前景似乎證實了這一假設,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連恩在本周與德國經濟學家的私人電話會議上討論了這一點。
美聯(lián)儲何時縮債也是投資者近期最關切的問題之一,在市場靜待美聯(lián)儲9月議息會議之時,機構預期美聯(lián)儲或不急于采取行動,11月或12月將是較好的行動窗口期。
今年,國內樓市相對疲弱,尤其是近期一些頭部地產企業(yè)面臨的困境,更令投資者喪失信心。但如果將目光轉移到海外,可以發(fā)現(xiàn)今年海外房價“漲聲”一片。
亞洲最大的房地產科技公司居外IQI日前發(fā)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房價報告》顯示,二季度全球房價漲勢洶涌,歐洲、美國、加拿大和亞太部分國家和地區(qū)房價強勁上升。
這份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在歐洲、亞太、美國和加拿大,兩位數的房價上漲正成為常態(tài),而且“這一波樓市繁榮的規(guī)模是前所未有的”。
報告認為,低利率、貨幣寬松以及一些國家政府的大規(guī)模刺激措施是全球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報告顯示,在目前已全球公布住房統(tǒng)計數據的56個住房市場中,有43個市場的實際房價有所上升。
在美國,房價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點。同樣,加拿大11個主要城市的房價在經歷了兩年的放緩后,再次強勁上漲。歐洲國家中,黑山、斯洛伐克、瑞典、荷蘭、德國等房價明顯上漲。在亞太地區(qū),新西蘭、韓國、日本、斯里蘭卡和澳大利亞等國房價漲勢較快。
不過,也不是所有國家的所有房子都在上漲,泰國和菲律賓的公寓價格就在下跌,這些地方過去也是一些投資客喜歡的投資標的。以泰國的公寓為例,去年來自中國的客戶數量就少了近30%。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