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姣姣 王 維 羅旭光 藏好晶 高媛媛 樊衛(wèi)平
(山西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醫(y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教研室,太原030001)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給教學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號召下,山西醫(yī)科大學全體教職工迅速擴建并完善網絡教學平臺,在寒假近2周時間內高效完成了在線教學技術培訓和課程構建,所有學生如期線上開學。一學期的線上教學使課題組積累了經驗與教訓,本文通過分析2018級1364名本科生醫(yī)學免疫學考核成績,評估線上教學效果,探討后疫情時代的教學方法。
山西醫(yī)科大學線上教學主要依托超星教育集團的智慧教學系統(tǒng)進行,采用該系統(tǒng)電腦端的elearning(e-教學平臺)或手機端學習通,教師可進行線上課程建設、教學管理及學習數據記錄統(tǒng)計,學生可隨時隨地自主學習。
課前建設方面,課題組以知識點為中心進行全部章節(jié)屏幕錄制,串聯(lián)包含諸多知識點的速課視頻,形成系統(tǒng)完整的線上教學資源主體,知識點突出,結構清晰,便于檢索學習,同時將思政教育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融入速課視頻,通過人文故事深入淺出地闡明理論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速課視頻后附加相應教學課件、教學大綱,便于學生記錄筆記、理清重點、難點。每章末尾設有章節(jié)測試任務點并給出正確答案,以便檢測學習效果,及時查漏補缺。建立題庫、作業(yè)庫、試卷庫,利于學生全面鞏固復習。建立資料庫,發(fā)布免疫知識點相關的臨床經典案例、學術前沿動態(tài)等電子資料及其他優(yōu)秀課程網址鏈接,拓寬學生知識面,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實驗課程一方面錄制速課,講解實驗原理方法,另一方面實景拍攝全部實驗具體操作過程和結果分析觀察。課程進行中設置不定時打卡簽到,以監(jiān)督學生按時上課,緊跟教學進度。所有講課視頻設置防拖拽、防切換窗口,防止“刷課”行為。結合時事和課程內容設置相關討論題,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探討和拓展,如“新冠病毒COVID-19進入人體后激發(fā)何種免疫應答”“與CTLA-4及PD-1相關的抗腫瘤應用現狀”等。考核復習方面,通過上述作業(yè)發(fā)布和章節(jié)測試及時反饋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以考促學,教學相長。學生如有疑難困惑可在平臺隨時提問,教師及時解答,掃清知識盲點。教學管理方面,學院院長、教學副院長、教學秘書等作為“學生”監(jiān)督并參與線上教學,及時發(fā)現問題,督導每位教師教學,并要求教研室每月進行線上教學質量報告,方便改進下階段工作方向。所有項目設置不同權重比例計入過程性考核成績,結果可一鍵導出,清晰明了,公正透明。
教學評價方式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具體內容包括完成視頻學習(15分),章節(jié)測驗(15分),參與討論(5分)及打卡簽到(5分),共計40分。終結性評價試卷是從本校教務處購入的執(zhí)業(yè)醫(yī)師題庫中抽取的100道選擇題,由本教研室資深教授審查并修改調整,共涉及A1、A2和B13種題型,其中A1型題(單句型最佳選擇題)70道,A2型題(病例摘要型最佳選擇題)20道,B1型題(標準配伍題)10道,每題1分,共計100分。學生以e-教學平臺或學習通為考試平臺,以騰訊會議為監(jiān)督手段進行線上考試。最終形成性評價占總成績40%,終結性評價占總成績60%,多維度評價學生疫情期間學習情況。
3.1 形成性評價 全體學生形成性評價平均成績?yōu)椋?5.29±3.40)分,其中最高分40分,優(yōu)秀率(32分以上占比)高達87.89%,成績優(yōu)異,多數同學疫情期間依然能夠遵循課程進度安排,不折不扣地完成學習任務。但最低分僅10.25分,不及格率(24分以下占比)0.81%(表1),究其原因,某些同學居住偏遠地區(qū),網絡信號差,無法按時完成任務;而另一部分同學沉溺于舒適的居家生活,盡管教師多次督促,下達預情警告,仍不聽勸告,針對這部分同學,尚需輔導員加強其思想教育;專業(yè)分組結果顯示,兆泰和法醫(yī)專業(yè)成績相對偏低,其他專業(yè)成績較高(表2),原因與這2個專業(yè)學生不積極參與討論有關,提示后期授課中需著重提升其課堂參與度,逐步引領其表達自己的想法。
表1 學生整體成績分析(±s,分,%)Tab.1 Assessment analysis of whole students(±s,score,%)
表1 學生整體成績分析(±s,分,%)Tab.1 Assessment analysis of whole students(±s,score,%)
Items Average score Highest score Lowest score Excellent rate Failure rate Formative assessment(score:40)35.29±3.4040.0010.2587.890.81 Summative assessment(score:100)76.48±13.2598.0019.0048.0211.66 Total assessment(Formative assessment+60%Summative assessment)81.18±9.9398.1428.8560.703.67
表2 各專業(yè)學生成績分析(±s,分)Tab.2 Assessment analysis of students in each major(±s,score)
表2 各專業(yè)學生成績分析(±s,分)Tab.2 Assessment analysis of students in each major(±s,score)
Note:Compared with Zhaotai Major,1)P<0.05;compared with Stomatology Major,2)P<0.05;compared with Forensic Medicine Major,3)P<0.05;compared with Clinic Free Major,4)P<0.05;compared with Preventive Medicine Major,5)P<0.05;compared with Clinic MedicineⅠMajor,6)P<0.05.
Major Zhaotai"5+3"Clinic MedicineⅠClinic MedicineⅡClinic Free Stomatology Anesthesiology Pediatrics Psychiatry Preventive Medicine Imageology Forensic Medicine n 241122751821128810989821259274 Formative assessment(score:40)34.23±0.8435.40±2.781)3)36.00±3.001)3)35.43±3.491)3)36.02±3.081)3)35.38±2.561)35.17±3.4235.13±3.1334.55±2.684)6)35.57±3.681)3)34.27±3.014)6)33.22±4.652)Summative assessment(score:100)79.42±13.0979.81±10.893)4)5)77.55±12.813)79.04±13.333)5)73.79±12.952)80.35±9.2074.92±12.212)76.16±12.5074.13±14.3772.93±14.912)77.86±13.453)69.24±15.342)Total assessment(Formative assessment+60%Summative assessment)81.88±8.0983.28±7.823)82.53±9.663)82.86±10.093)80.30±9.1383.59±6.603)80.09±8.4580.72±9.243)79.03±9.712)79.33±10.802)80.98±9.763)74.77±12.06
3.2 終結性評價 全體學生終結性評價平均成績?yōu)椋?6.48±13.25)分(表1),最高分98分,優(yōu)秀率(80分以上)為48.02%,反映大部分學生居家期間能保持良好學習狀態(tài),能適應并充分接受線上免疫學授課知識。但最低分僅19分,不及格率占11.66%,提示部分學生存在學習障礙,除網絡狀態(tài)、環(huán)境等客觀因素外,不乏學生自律性差等自身因素,如某些學生脫離規(guī)律作息、教師面授、同學間相互監(jiān)督氛圍無法自覺學習。
試題難度和區(qū)分度是試卷分析常用定量指標[1]。難度系數是反映1份試卷難易程度、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程度的指標,通常以P值衡量,客觀題根據P=Mean/W(Mean為全體學生該題實得均值,W為該題滿分值)計算每道題難度系數,加權平均計算得到試卷整體難度系數,一般認為,P<0.6為難題;0.6≤P<0.7為較難題;0.7≤P<0.8為中等題;0.8≤P<0.9為較易題;P≥0.9為容易題。本次免疫試卷難度系數為0.76,屬于中等題,說明命題合理。區(qū)分度是區(qū)分應試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標,可依此拉開學生成績層次,通常用D表示,D=PH-PL(PH為成績排名前27%學生的平均難度系數,PL為成績排名后27%學生的平均難度系數)。D≥0.4為優(yōu)秀試題;0.3≤D<0.4為良好;0.2≤D<0.3為一般;D<0.2為差題。本試卷區(qū)分度為0.44,為可拉開學生成績層次的優(yōu)秀試題。所以本試卷總體質量優(yōu)秀,能客觀反映學生實際掌握的理論知識水平。
學生終結性評價成績在專業(yè)分組分析中顯示(表2),口腔專業(yè)成績最高,為(80.35±9.20)分,差異最小,“5+3”一體化專業(yè)成績次之,為(79.81±10.89)分,法醫(yī)專業(yè)成績最低,為(69.24±15.34)分??谇粚I(yè)在高考錄取中屬于一本B類,錄取分數并不高于“5+3”一體化、兆泰等一本A類專業(yè),但本次考試成績最佳,令人欣慰。經問卷調查、電話回訪,得知口腔專業(yè)學生整體學習氛圍很好,從大一開始便建立班級公眾號,互相交流和分享專業(yè)課相關科普文獻及科研公眾號資料,養(yǎng)成每日讀書打卡習慣。學生在校期間曾多次申請并獲批省級、校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得他們疫情居家期間依然能夠以最佳狀態(tài)學習。而法醫(yī)專業(yè)學生以男生為主,個性突出,思想活躍,喜好各種社團活動,專業(yè)課學習精力投入過少,學習熱情不高,疫情期間學習自律性更是大打折扣,以致成績排名落后,后期應加強專業(yè)課程重要性的思想教育,提高其對專業(yè)課的學習興趣,同時加強輔導員的督促作用,使學生注意力轉移到專業(yè)課。
整體來看,學生總平均成績?yōu)椋?1.18±9.93)分,12個專業(yè)中有9個專業(yè)總成績在80分以上,考核成績較好。說明本校醫(yī)學免疫學線上教學設計合理,教學資源充足,教學活動豐富,管理有序,線上教學能夠完成教學任務,是學生不能在校學習的一種很好的替代方法。
新型冠狀病毒并未隨高溫而消失,國際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拐點無從預測。我國疫情控制良好,學生秋季大規(guī)模返校,但由于個別高中風險區(qū)域,尚無法完全消除疫情。因此線上線下并存,相輔相成的教學模式即混合式教學模式可能成為后疫情時代教育特點[2]。
經過為期半年的免疫學課程線上教學,課題組發(fā)現以下弊端:缺少師生互動,屏幕錄制講課視頻學生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長時間線上學習難免產生疲憊和孤獨感,而教師也無法直接根據眼神交流得到教學反饋,不能就學生狀態(tài)強調重點、調整語速;缺乏集體學習環(huán)境,少數同學學習自律性、主動性會下降;某些學生不善于思考卻喜好隨時提問,面對每日眾多提問,教師疲于應答;少部分偏遠山區(qū)同學不具備在線學習條件;最難以克服的問題是學生不能動手完成實驗操作,無法體會實驗的操作手法和細節(jié)。但線上教學也有其獨特優(yōu)點,教學資源豐富,實現形式多樣,可充分運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學習,可以反復多次聽講重點難點;通過獲取名師資源實現優(yōu)質資源共享;學習動態(tài)和測評數據易于隨時統(tǒng)計監(jiān)測(圖1),以數據驅動醫(yī)學教育信息化[3]。
圖1 教學活動與學情統(tǒng)計Fig.1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learning statistics
針對以上問題,課題組可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做好線上、線下教學兩手準備,前期學生分批返校階段及全面返校后2周過渡期采取線上教學,后期逐漸過渡為線下教學,線上、線下課時比例按照1∶2進行,具體課時占比依據疫情及時調整。線上教學以理論課為主,而線下主要進行重點難點輔導串講、共性問題答疑及實驗課程教學。線上教學可適當添加直播課程,如直播與錄播按照1∶1進行。直播過程中可發(fā)起簽到、搶答、抽簽、投票、連麥等環(huán)節(jié),發(fā)布隨堂測試并當堂統(tǒng)計答題情況,實現線上授課與傳統(tǒng)教學一樣的互動。線下教學期間要求學生單人單椅,保持一定距離。課程設置方面,適當補充教學圖片、動畫和視頻,繪制思維導圖,使抽象的免疫課程生動具體化,并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4-5]。開展案例教學、研究型教學,鼓勵學生積極查證資料,教會學生在線搜索、加工信息并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借助騰訊會議、華為會議等軟件開展PBL教學、翻轉課堂、見面課等多種教學方式。受課時所限無法課堂深入講述的臨床免疫章節(jié)內容,可提供自學平臺,錄制10 min左右的微課視頻,符合人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規(guī)律[6]。建立“1+N”學習小組,選出班級課代表,一般性問題通過小組互幫互助解決,小組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或共性問題由課代表提交教師,統(tǒng)一作答。章節(jié)測試不僅給出答案,還要補充詳細答案解析以幫助理解。教學管理方面,通過軟件實時監(jiān)控“教”與“學”并雙向線上評估,互相反饋,共同進步。對某些積極性不高、拖延癥嚴重的問題學生,輔導員應加強思想教育,教師則針對性提問,引領其參與并跟緊學習進程,從循循善誘到建立預警反饋,進行點對點精準督促。樹立大數據思維,依據后臺學情統(tǒng)計情況表揚積極活躍的專業(yè)、班級及學生,激勵并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通過上述措施提升線上教學質量,使線上線下教學有機融合,滿足后疫情時代教學需求。
大規(guī)模信息化教育對所有師生而言無疑是一場大考驗,同時也是一次加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常態(tài)化的契機。事實證明,線上教學可以挑大梁,研究者要做的是極大地發(fā)揮線上教學作用,延續(xù)傳統(tǒng)教學模式優(yōu)點,通過不斷探索和改進,使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完美結合,發(fā)揮更多更好的教學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