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偉
01
公元743年元旦那天,特別冷,對著名詩人、畫家、音樂家王維來說,這一天特別漫長。
那天晚上,王維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要拉黑一個人。管家收到了明確要求——今后,凡是那個人參加的論壇、年會、剪彩、酒會、頒獎禮,王大人一概不出席。不要問為什么!
02
王維很有些來頭,他祖上是唐朝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當(dāng)很多讀書人屢敗屢戰(zhàn),一次又一次沖擊科舉的時候,王維就以22歲的低齡考中了進(jìn)士,幾年后又成了狀元。
很快,他又成了大唐山水田園詩代言人,但他的性格也有些小矛盾。一方面,他遺傳了佛教徒母親的個性,性格溫和。另一方面,他對某些人和事是抗拒的,這次拉黑,他的復(fù)雜內(nèi)心暴露無遺。
被拉黑的那個人,名字很陽光——李白。他們都是文化圈的人,本來有很多機(jī)緣成為好友,如果從他們的作品來分析,也有相似之處。來看一下:新豐美酒斗十千。(王維《少年行》)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難》)再看: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少年行》)縱死俠骨香。(李白《俠客行》)
如此“心靈相通”,最終卻老死不相往來。古代文人一般會在作品中表達(dá)他們的人生態(tài)度,就像今天我們發(fā)微博和朋友圈一樣,可是王維和李白的作品加起來上千首,一次也沒有@對方。
他們都是音樂發(fā)燒友,李白唱功一流;王維更是詩詞界的方文山,琵琶彈起來,令人意亂情迷??上?,兩人竟一次都沒合作過。真的很蹊蹺!
03
那時候的詩壇,有“南李北王”之說。李是李白,王是王維,孟浩然跟他們都是老鐵。這個湖北襄陽漢子,比李白和王維大12歲,從時間上看,他承接初唐四杰和盛唐李杜,是一個重要的線索性人物。
如果孟浩然說自己的朋友圈在大唐文化界排第二,估計沒有人敢說自己第一。
在交朋友這方面,孟浩然確實很有一套。一向狂傲的李白,在面對孟浩然的時候,忽然變得少有地羞澀,只剩下拜服,他一輩子給老孟寫過5首詩,沒有任何鋪陳,都是直抒胸臆。
在《贈孟浩然》中,他開頭就寫道——“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焙髞盹栒焊星榈摹端兔虾迫恢畯V陵》,更是很多人關(guān)于唐詩的最早記憶——“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p>
如果用六個字來形容老孟在李白心中的位置,那就是“我心中,你最重”。
老孟和王維也惺惺相惜,孟浩然在長安求職失敗,心冷返鄉(xiāng)的時候,會第一時間給王維弟弟寫詩——《留別王侍御維》:“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dāng)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yīng)守寂寞,還掩故園扉?!?/p>
有沒有一種孟大哥摟著王維痛哭的既視感?王維呢,一個勁地拍著孟大哥的肩膀,“別哭別哭,快回老家享受生活吧”——《送孟六歸襄陽》:“杜門不復(fù)出,久與世情疏。以此為良策,勸君歸舊廬。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好是一生事,無勞獻(xiàn)子虛?!笨疵靼琢藛幔孔钣匈Y格把王維和李白拉在一起喝酒的,只有孟浩然。
04
有人說,王李兩人個性不合。一個狂放到極致,一個內(nèi)斂到心痛。說到底,他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完全不同。
公元742年,經(jīng)過多年打拼,41歲的李白終于拿到朝廷的offer,進(jìn)入組織部門考察范圍,剛出家門,他大聲吟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苯酉聛淼氖?,大家都知道了,作為一個專職拍馬屁的小翰林,他很不跟主人見外,貴妃為他磨墨,力士為他脫鞋,玄宗為他調(diào)羹,在詩人界,能嘚瑟成這樣的,也只有李白。
同樣是這一年,王維從嶺南回到長安,任左補(bǔ)闕。雖然官位低得不像話,但在江湖上,王維比李白出名早得多,可是,有海外背景的李白深諳炒作之道。利用進(jìn)入宮廷一事,李白大做文章,一個月漲粉308萬,成為大唐“第一網(wǎng)紅”,這樣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王維會喜歡嗎?答案是不知道。只知道,在長安舉辦的多次party上,有李白就沒王維,有王維就沒李白。
這不是胡說,是專家考證過的——從開元十八年開始,賀知章經(jīng)常約張旭、李適之、李白等名士在長安喝酒,后來成了著名的“飲中八仙”,這個酒鬼飯局,王維從沒參加過;“老好人”張九齡第三次入京后,約王之渙、王昌齡和王維等人聚餐,李白不在邀請名單上;天寶三年,賀知章辭職歸隱,約了一大幫朋友喝咖啡,李白到場,當(dāng)時王維人在長安,但沒有人約他。對兩人的不和,大家已經(jīng)心知肚明。
05
還有人說,兩人完美“錯過”,是因為信仰不同。確實,他們倆一個信佛,一個求道。
李白是老莊的忠實信徒,瀟灑自由,作品從不遵循定律,沒有條條框框——“天子呼來不上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王維為了研究釋迦牟尼,喜歡描寫山林和溪流。他的作品,不管是畫還是詩,都流淌著連綿不絕的禪意——“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但我認(rèn)為,精神信仰的迥異,并不會導(dǎo)致他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巨大沖突,唐朝多種文明、多種宗教共處,是時髦,也是潮流。兩人互不買賬,一定另有原因。更多人認(rèn)為,王維是因為女人屏蔽李白的。準(zhǔn)確地說,那是個很不一般的女人——玉真公主。
她比王維和李白大9歲,是武則天的孫女、唐玄宗的親妹妹,生下來沒幾年,她就經(jīng)歷了皇室最黑暗、最血腥的歲月。親情成了權(quán)力的犧牲品——因被人誣告,玉真的母親竇德妃被婆婆武則天干掉,她沒有祖母和姑姑(太平公主)那樣的政治野心,從小信仰道教,想過靜修生活。公元729年,她遇到了王維。
眾所周知,王維除了有才,還特別帥,明眸善睞,鼻梁高聳,嘴角時常掛著微笑。其詩、其畫、其琴,令她神清氣爽,這樣的男人,是極品無疑了。兩個人花間彈曲、鏡前寫真、黃昏聯(lián)句,儼然一對姐弟戀人。
可是相處久了,玉真覺得王維跟他的玄宗皇兄一樣,身上缺點什么,對,是朝氣和銳氣。后來,她又遇到了李白。
他在她的別墅里左手持(酒)杯,右手揮筆,當(dāng)場寫了一首《玉真仙人詞》——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弄電不輟手,行云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yīng)相逢。
王維之前給玉真公主寫過一首《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yīng)制》,略顯拘謹(jǐn)靦腆。而李白的這一首,勝在想象奇特,因為奇特,更顯浪漫。
06
天寶四年,因為種種原因,李白與王維先后離開長安。
玉真公主也放棄皇家待遇,出家做了道士,落腳于安徽敬亭山。玉真公主死于762年。不久,李白逝于敬亭山下的當(dāng)涂縣。他晚年寫了一首著名的《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在詩里,他又把敬亭山當(dāng)成了玉真公主,狂放了一輩子,這首作品卻極盡寂寞,內(nèi)斂得讓人想哭?!丢氉赐ど健穼懲昴且豢蹋鋈幌肫鹆舜松辽矶^的王維:“就這樣吧!”“這一世我們各自奪目,如果你愿意,下輩子多喝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