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是個歷史迷,喜歡看古典題材的故事書,并曾經(jīng)幻想著能夠穿越回古代,參與到那些著名歷史事件中去,或者到歷史故事發(fā)生的地方,看看真實的場景。我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富裕,今天早已淘汰的黑白電視機在那時候還是極其新潮珍貴的奢侈品,家里根本買不起,所以我的童年大部分時間是陪伴著一臺收音機度過的。
每到播出評書《三國演義》時候,我都支起耳朵一字一句不愿漏掉。記得里面有一個情節(jié)是“董卓火燒洛陽城”,說當時諸侯聯(lián)軍進攻東漢的都城洛陽,奸賊董卓眼看要守不住,決定撤往西邊的長安,臨走時一把火把洛陽燒掉了。城中有恢宏壯麗的皇家宮殿,都是從漢光武帝劉秀時代逐步建立起來的。東漢數(shù)代帝王的積累和創(chuàng)造頃刻間化為一片廢墟,令我這個聽眾都覺得惋惜極了,并對描述中雄偉奢華的皇宮和園林產(chǎn)生了一種無比的好奇與探秘之心。
再后來又聽過楚漢相爭的故事,講述西楚霸王項羽殺入秦都咸陽,一把大火燒掉了秦朝的皇宮,尤其是號稱廣袤三百里、窮奢極侈的阿房宮,“大火三月不息”,就更加使我大感痛惜不已,恨自己未能生逢其時,一睹這座歷史上最宏大宮殿的真容。
也許就是從那時起,對于中國古建筑的好奇和對龐大宮殿建筑群的向往就深深地根植于我的心底。隨著后來讀過的歷史故事越來越多,我也逐漸知道了西漢的未央宮、建章宮、曹魏的銅雀臺、隋代的汾陽宮、唐代的九成宮、大明宮、興慶宮等著名的皇家宮苑,但這些宮殿建筑群則無一不是在歷代的戰(zhàn)火和動蕩之中徹底摧毀消失,也就令我充滿著希冀的幻想一次次地破滅。
直到有一天我從出差去北京的姑姑手中看到了一張旅游地圖,上面有故宮的平面圖和一點故宮建筑的照片,我才知道了中國竟然還保存著明清時期的皇家宮殿。在那個知識和資訊獲取困難的年代,這種發(fā)現(xiàn)對我簡直如同撥云見日一般興奮。
那時候什么都匱乏,我平常玩的就是幾塊廉價的橡皮泥,用來捏塑各種造型,比如飛機、將軍、兵器或者看見什么奇特的造型就模仿一下。后來我按照那張旅游地圖上的故宮平面圖還捏塑出了一部分建筑群呢。當然,大部分宮殿的造型全憑想象,但各宮殿的位置是按照平面圖認真確定的,平鋪在家里的書桌上好長時間。我欣賞著自己的作品,從中想象著歷史上在那些宮殿中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故事。長大后我曾多次來到北京,并且?guī)缀趺看味家ス蕦m里看一看,雖對里面的布局已經(jīng)很熟悉,但卻是百看不厭,每每不舍離去。
清華大學出版社孫元元老師曾與我一起做了一本講長城知識的繪本《長城》,她建議接下來應該畫一本《故宮》,把故宮的修建歷史和相關故事都講述給小讀者們。
這個建議一下子喚醒了我心靈深處埋藏著的對于故宮紫禁城深深的情愫,雖然故宮這個命題的核心是圍繞著這座明清兩代的皇家建筑群展開,但在我心中又不僅限于此。仿佛我對阿房宮、未央宮、大明宮等歷代宮殿的無限遐想和神思也全都傾注到了繪本創(chuàng)作之中。
《故宮》繪本沿用了《長城》里我?guī)е鴥蓚€女兒穿越歷史時空與古人對話的形式,有古有今地全方位講述了與故宮相關的故事和知識。其中涉及的歷史人物盡可能按照流傳至今的畫像或照片來進行繪制,哪怕連龍袍上的團龍圖案、屋檐下的一朵斗栱也要進行細致入微的刻畫,許多服裝和器物也盡可能按照史料記載或現(xiàn)存實物進行創(chuàng)作,力求盡可能在各方面都進行真實的還原,讓小讀者從書中得到更真實的歷史信息和知識。
故事中有故宮興起的恢宏氣派,也有歷代不斷重修的傳承延續(xù),更有國家動蕩衰落時候的戰(zhàn)火和破壞,并且直面了故宮曾經(jīng)被侵略者占領的屈辱往事,也見證了侵略者最終投降的莊嚴時刻。當昔日的皇宮禁地成為人民的博物院,我又將其中的精華部分用大量篇幅展現(xiàn)出來,并配有諸多與古建筑和文物相關的知識講解及一幅詳細寫實的故宮全圖。
《故宮》繪本的創(chuàng)作和修改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為了做到盡可能嚴謹和正確,在歷史面前不敢有絲毫馬虎,前后一共創(chuàng)作了50多幅圖,累計用去了近一年時間。
由于長時間缺乏運動,人到中年的我,小肚子也開始鼓脹起來了,女兒們笑稱這是我付出的代價。她們希望早日看到繪本的誕生,說:“爸爸,你再不完成,我們都要長大了……”
編輯/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