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針對腫瘤的光熱療法因治療部位精確可控、殺傷效率高且副作用小等優(yōu)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為此科學家研發(fā)了多種載體,期望將光敏劑遞送至腫瘤部位。但由于腫瘤的異質(zhì)性和個體差異,光熱療法的治療效果仍有待提高。腫瘤組織具有致密的細胞外基質(zhì)和較高的間質(zhì)滲透壓,這進一步限制了載體內(nèi)的光敏劑向腫瘤內(nèi)的滲透。此外,治療后腫瘤部位邊緣殘留的微小病灶也容易造成腫瘤的轉移和復發(fā)。
受血小板會天然黏附于受損血管并能形成血栓的啟發(fā),中國科學家馬光輝等人提出了用血小板仿生劑型來改善腫瘤光熱療法聯(lián)合免疫治療的新策略,他們將具有高光熱轉換效率的聚合物納米顆粒和免疫治療藥物溫和高效地導入血小板中。在實驗動物體內(nèi),載藥納米顆粒和免疫治療藥物借助血小板的天然性質(zhì),選擇性地黏附于有缺陷的腫瘤血管部位。在低功率近紅外光的照射下,光熱所引起的腫瘤局部急性血管損傷可激活附近的血小板,使它們在腫瘤血管處形成血栓,以此來建立含大量光熱納米顆粒和免疫治療藥物的“彈藥庫”。大量的血小板在上述激活狀態(tài)下進一步分泌納米級血小板囊泡,將光熱納米顆粒和免疫激動劑運送到腫瘤組織深處,從而抑制腫瘤的轉移和復發(fā)。
馬光輝等人表示,該方法目前仍處于動物水平的臨床前研究,實際臨床療效有待進一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