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舉
開學了,不少家長發(fā)現自己的孩子沉迷收集奧特曼卡片。記者走訪北京、天津一些學校,發(fā)現學校附近的小店鋪、文具店多數在售賣奧特曼卡片,價格在幾元至幾十元,放學后有不少小男孩纏著家長買卡片。這種現象引發(fā)很多家長的批評與憂慮。
(9月16日 《南方都市報》)
奧特曼卡片在未成年人群體中盛行的原因,除了產品本身的特質,它還衍生出社交需求。當學校、班級玩這種卡片的人多了,未成年人就可以通過積攢、交換、贈予等方式,在一定范圍內建立共同語言,建立社交關系。
家長的憤怒與焦慮在于覺得不值,覺得卡片本該五毛一張。所以,家長首先要做到的,是客觀面對孩子所處的社會群體的價值判斷。
在媒體報道后面的評論中,就有人說,這種小卡片有滿滿的童年回憶。90后小時候收集的“小浣熊”干脆面里的卡片;神龜酸梅粉里不同造型的勺子;80后小時候收集的是變形金剛、圣斗士的不干膠貼,實際上,這些東西就是那個年代的“奧特曼卡片”。
這種熱潮有一種自我消解機制。盲盒的隱藏款概率低,但概率低并不能天然形成稀缺性,產生價格,還得有很多人想要才行??ㄆ膬r值在于同學之間的認同??ㄆ睦麧櫤艽?,會吸引很多廠家進入這個行業(yè)爭搶受眾,越來越多的其他卡片會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認同慢慢就被稀釋了。“審美疲勞”和隨著品類增加的“認同稀釋”,會使未成年人的“收集”與“賭”興趣變弱。更重要的是,隨著成長,他們對這些東西會不再感興趣。
收集、賭是人性的弱點,當然不應該助長,學校、家長要客觀面對,積極引導,倒也無須太過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