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曉麗
“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边@是路生梅曾經在思想?yún)R報中寫下的承諾。
路生梅今年77 歲,是陜西省榆林市佳縣人民醫(yī)院的一名老大夫。
她個頭不高、身形瘦削、身板筆直,坐診時,一口“醋溜”的陜北話讓人很難想到她來自北京。
53 年前,她只身趕赴素未謀面的佳縣。從韶華到白頭,她將自己最美的年華奉獻給了這塊土地。53年間,異鄉(xiāng)成故鄉(xiāng),她把“入黨申請書”寫在黃土高坡上,書寫出最美的篇章。
一輩子,一顆心,一件事,古稀之年的路生梅終于兌現(xiàn)諾言?!白蠲泪t(yī)生”“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中國好人”……一路走來,她收獲贊譽無數(shù),卻說自己并不優(yōu)秀,也沒有作出什么突出的貢獻。
“祖國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1968 年,路生梅從北京第二醫(yī)學院(現(xiàn)首都醫(yī)科大學) 畢業(yè)。這個在首都北京長大的姑娘曾憧憬的是去一家知名醫(yī)院里為病人“望觸叩聽”,但為響應國家號召,她毅然服從分配,來到了條件艱苦、醫(yī)療資源短缺的西部縣城。
陜北,榆林佳縣,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在此交會,環(huán)境惡劣、條件艱苦,這里正是路生梅的分配地。
路生梅告別故鄉(xiāng),獨自一人帶著行李踏上西行之路。
那是路生梅永遠也忘不了的一個早晨。她拎著包裹,穿過縣城狹窄的街道,城外坑坑洼洼的土路盡頭,幾排墻皮脫落的舊窯洞就是她未來的工作地——佳縣人民醫(yī)院,“一個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的規(guī)模”。
瞬間,路生梅的一腔熱血涼了半截。然而,挑戰(zhàn)才剛剛開始。
第一,她要面對“生活關”。住窯洞,她不會燒火,只能睡冰冷的土炕;出入醫(yī)院,路旁是一片荒墳;下鄉(xiāng)出診,常需要走幾十里路,動不動就沾染一身跳蚤、虱子……最難的是缺水,“喝水靠驢拉”,渾濁的黃河水沉淀后才能喝,每天只有一瓢。
第二,她要面對“工作關”。路生梅的專業(yè)是兒科學,當時的縣醫(yī)院卻沒有分科?!叭思衣犝f是北京來的大夫,就覺得你什么病都能看?!甭飞氛f。為了不讓病人失望,她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學習各種醫(yī)學知識。白天坐診、出診,夜晚在油燈下看書、記筆記。
“除了內外科、兒科,我還學會了婦產科、皮膚科技術。不少老鄉(xiāng)習慣看中醫(yī),我又自學了針灸?!本瓦@樣,這位兒科醫(yī)生迅速成長為“十八般武藝皆通”的全科醫(yī)生。
“我不是來往過客,而成了這里的子民!”
剛來佳縣時,路生梅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在這里安家,一待就是一輩子。她坦言,有段日子,走與留,在心頭反復掂量。
“不是怕苦,而是想去攀攀醫(yī)學高峰?!弊鳛橐幻t(yī)生,路生梅也渴望學術成就,幾次想要考研究生繼續(xù)深造,但她到底沒能割舍下這片黃土地。
路生梅說:留比來更需要勇氣。她能留下來,不僅僅是醫(yī)者仁心的愛與責任,還有佳縣人沉甸甸的情感。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路生梅到離縣城十幾里的崔家畔村出診,她穿的是北京帶來的塑料底棉鞋,在雪地里走幾步就摔一跤,一路跌了40 多跤。后來,她索性半躺著滑下山坡,到患者家時幾乎成了“泥人”。
因患者病情較重,路生梅留下治療了好幾天,直至患者好轉。準備離開時,細心的女主人為她送上一雙千層底的棉布鞋,路生梅霎時感動得紅了眼圈。
在那個返回縣城的冬夜,她思考了許久,最終決定留下來,并把“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寫進思想?yún)R報。而那雙棉布鞋,她至今也沒舍得穿,細心珍藏著,在她看來,那不是一雙鞋,而是老百姓沉甸甸的期望。
路生梅(左一) 在家中為患兒義診
此后的歲月里,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路生梅都再沒有動搖。她像臘梅堅守寒冬一般,堅守著“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的承諾。
“一定要讓老百姓少花錢治好病?!?/p>
當年的佳縣,不僅缺醫(yī)少藥,醫(yī)療水平落后,更讓人揪心的是鄉(xiāng)親們醫(yī)療常識的匱乏。一些老百姓生病不去醫(yī)院、不找醫(yī)生,而是請“神婆”驅邪?!爱?shù)剡€有一種病,叫‘四六風’,意思是,凡是感染破傷風桿菌的孩子,存活期只有四到六天?!焙髞砺飞凡胖溃?shù)貫樵袐D接生時,會用削尖的高粱稈割臍帶,有的用家里的剪子剪臍帶,剪之前也不消毒。
這些無知的做法深深震撼了路生梅,她立志要改變這一切。
扎下根來的路生梅專注于提升當?shù)蒯t(yī)療水平。她醫(yī)術高、有闖勁,像是一頭“拓荒牛”,在佳縣人民醫(yī)院開創(chuàng)了多個先河。
為了挽救更多小生命,路生梅著手創(chuàng)建獨立的兒科,成為首任兒科主任。在她的倡導下,佳縣開始普及新法接生。如今的佳縣新生兒死亡率已降至千分之零點六。
為了提高護理質量,她東奔西跑、四處籌資,讓科室所有護士分批進修。當時佳縣是榆林地區(qū)最窮的縣,佳縣醫(yī)院是全區(qū)最落后的縣醫(yī)院,但佳縣兒科水平,特別是小靜脈穿刺技術卻名列前茅。
隨著治愈的患兒越來越多,“佳縣兒科”在周邊縣區(qū)打響了名氣,許多外地病人慕名而來。路生梅立下很多規(guī)矩:給老百姓看病,要堅持少花錢治大病、不花錢能治病的原則,要堅持不濫用抗生素給病人看病……
如今的佳縣人民醫(yī)院已成為一家二級甲等醫(yī)院。“我們依舊堅持路主任少花錢治大病、不花錢能治病的原則?!贬t(yī)院現(xiàn)任兒科主任武艷說。
“生命不息,服務不止?!?/p>
從路大夫、小路、路姐,到路姨、路奶奶,50 多年間,路生梅的稱呼慢慢變化著,不變的是她那顆甘于奉獻的心。
1999 年,路生梅退休了,同齡的大夫要么含飴弄孫,要么被其他醫(yī)院返聘。路生梅醫(yī)術精、人品好,很多醫(yī)院爭相高薪邀請,但她一一拒絕。路生梅仍然選擇在佳縣工作,但卻是免費義診?!皣乙呀浗o了我退休工資,我不缺錢,不能再拿另一份錢。”
每天,路生梅的辦公室里都擠滿病患。除了在佳縣人民醫(yī)院、佳縣中醫(yī)院輪流坐診,她的住址很多人都知道,有的病人白天上班,下班后才能過來,她也從不推拒。
路生梅的電話號碼更是佳縣老百姓的免費“急診熱線”。只要有人問她的電話,她就告知;只要來電話,她都接,一時沒接上有空就馬上回撥,“萬一是急病呢?一點兒不能耽誤”。多年來,無論白天黑夜,路生梅手機從不關機。
路生梅閑不住,除了義診看病之外,她還組建了老年志愿者團隊,帶動身邊更多的老年人做公益,為社會作貢獻?!罢锹反蠓虻氖论E感動了我,我才加入了志愿者團隊?!敝驹刚呃類鄯逭f。
50 載已過,路生梅仍在“超期服役”,古稀之年,仍退而不休。她說:“生如火花,人的一生有多少能量就釋放多少能量,我將繼續(xù)發(fā)揮能量,做群眾身邊的孺子牛、老黃牛、拓荒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