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欣雨
在此之前從未想過,自己有天會學皮影。直到在演藝工坊聽到一通喧天鑼鼓開場,看見一行老師站定亮相,我才從恍惚中醒來,才開始意識到此刻的我站在這里意味著什么。耳中余音還在嗡嗡作響,心跳聲卻愈發(fā)清晰,猝不及防地,我就這樣闖進了皮影表演與我有關的世界。
一時間激動不已,下一瞬憂慮滿心。看著琳瑯滿目擺了一臺子精巧得讓人不敢觸碰的皮偶們,我陷入了沉思:這……是我能學得會的?嗯……確實不是,我試著操控一下皮偶后如是想到。這時,老師從旁邊走過來,我抬頭羞慚地笑著看了看老師,老師也靦腆地笑了起來,很好看,很親切,更準確點說是令人如沐春風,剛才的尷尬無措瞬間被我拋諸腦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我慢慢能簡單地控制小人顫巍巍地走兩步,心里感到無比的新奇激動,然而老師似乎比我更加激動,期待的目光幾乎要溢出來。也許是不忍心辜負這份期待,也許是真的被這光影變幻的故事吸引,總之,我慢慢走上這條皮影之路了。
金秋十月的長安,陽光明媚而不扎眼,微風清涼卻不刺骨,樹葉微黃,緩緩飄落,云輕天高地闊。每周六一邊享受著這樣的美景,一邊和好友一起急匆匆趕往教室,開始一天的皮影學習。直到夕陽西下,再帶著滿身疲憊與快樂走出教學樓,一路上打打鬧鬧回憶著一天中的收獲與趣事,笑得直不起腰。跟這段時光相比,以往種種都失去了顏色,仿佛以前都是渾渾噩噩重復著相同的生活,當下,才真正感受到“活著”的滋味。皮影課堂,喚醒了沉睡已久的靈魂。韻味悠長的唱腔配著打擊樂鏗鏘的節(jié)奏,一聲一聲撞擊著我的心臟,這是屬于我們民族最原始的脈動,沒有過多的修飾或渲染,質樸得有些簡陋,但能直擊靈魂。燈影之下,人物栩栩如生,隨著藝人的挑動演繹悲歡離合事,回溯千秋萬古景,世界只剩那一片暖光,所有紛紛擾擾心緒不寧都被拋諸腦后。
一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才匆匆相遇,卻又要匆匆而別。但這一個月似乎又被拉得很長很長,長得我?guī)缀跬浿暗奈叶荚诟墒裁矗洃浝镅b的都是跟隨老師學習皮影表演時的情景,甚至可以放電影一般地在腦海里重演一遍,這段時光,大約可以稱得上一個難忘了。難忘老師們的鼓勵肯定,難忘老師們的親切關懷,難忘我們一起度過的或專注表演或娛樂開懷的每個瞬間。我們與老師,應當說是一家人。相遇相識,是皮影的魅力吸引我們聚在了一起,課程結束,我們依然愿意繼續(xù)學習傳承這門藝術,卻已不單單因為皮影本身,它成為我們與老師之間的情感載體,是寄托,是牽念,縱然已分別,但只要皮影藝術還在,我們之間就不會遙遠,同樣,只要這份牽念還在,我們與皮影之間,也不會遙遠。
這次皮影學習,除了關于皮影本身的一些收獲,影響我最多的可能是對待生活態(tài)度的改變。皮影讓我找到了丟失已久的熱愛的感覺,有熱愛的事物是何其幸福,就好像漂浮在一片虛無中的靈魂終于找到了落腳之處,所有的事都有了方向與意義,雖然以后可能并沒有很多機會再去接觸皮影,但這種幸福會一直留存于心底。其次最重要的莫過于嘗試的勇氣,去接觸新的事物對于我來說從來都很困難,害怕做不好,害怕不喜歡,害怕可能的分別,為了避免一切不愿意接受的結果,所以就避免了一切開始。一開始只是想隨便看看,但皮影課堂沒給我隨便的機會,我必須去努力接受它,罕見地,我想去勇敢地試一試。老師從一開始就不斷地鼓勵我們,哪怕我們做得很不好,老師也會找各種理由為我們“開脫”,然后繼續(xù)肯定我們的所有努力,給我們無比的信任。這種被鼓勵被肯定被信任的感覺給我們不斷地向前的力量,讓我覺得,我真的可以做得很好,讓我覺得,我或許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事,讓我覺得,面對明天,我可以更勇敢一點。這次皮影活動于我就像是一個心理的反思站,像面對生活展開的一個“改革試點”,由點到線到面,逐漸走向全面“改革開放”,以學習皮影為契機,慢慢走向更好的自己。
皮影藝術的精妙不需我多加復述。此次學習,除了有許多個人化的體驗與收獲,也引起了些許關于“傳承”的思考。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多樣精彩,如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與信息網(wǎng)絡卻在不斷擠占它們的生存空間。為此,我們在想盡辦法為它們延續(xù)生命,這么用詞也不合適,它們本來就具有生命,只是生命之光逐漸黯淡了下去。我們以為是大家不接受它們了,是年輕人不喜歡了,可這次皮影教學顯示的結果并非如此,每位學員都以極高的興趣投入學習,都沉浸于皮影帶給我們的幸福中,沒有厭煩更沒有排斥。與上一代和上上一代相比,我們對皮影的喜愛并未減少,只是很可惜,以前竟從沒有機會接觸它。對我們來說是這樣,相信對于其他人來說也是這樣,拋開個人興趣不談,大家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傳統(tǒng)文化,更談不上去傳承發(fā)展。本次皮影學習活動給了我們接觸皮影的機會,同時也可以說給了這些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另一種可能,一種重新回歸到大眾視野的可能性。當傳統(tǒng)文化不再只是傳說,它的生命才能重煥光彩。說到文化傳承,以前我們總以一種“援救”的心態(tài)去對待,站在高高的云端指指點點,卻從未撥云見霧看看它們的模樣,這種視角本身就是一道阻擋傳承的鴻溝。只有敞開心扉,平等地去欣賞去學習交流,真正的傳承才有可能性。
傳承的口號喊得再響,也不如這樣一次面對面交流學習來得切中肯綮。感謝學校給我們提供了這樣好的機會,也希望社會給傳統(tǒng)文化更多“現(xiàn)世”的機會。從相識到相知再到相守需要漫長過程,但總歸要先認識,繼而才能有守護、有傳承。
(本文作者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2018級學生,皮影雕刻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