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若舟
蒲草多長在水邊淺灘,常和蘆葦相伴而生,筑起一道水上綠色屏障。家鄉(xiāng)的河道里便有許多蒲草。起初,蒲草潛于水下,春風一破冰面,匍匐的根莖就探身而出,點點新綠躍出水面。天氣一暖,它們便瘋狂蔓延,從根部分出葉片,一株株,一條條,排兵布陣般,霸占了遠近的淺灘。
不久,蒲草就亭亭而立,像柄柄綠箭,劃破白色河面。那長箭浸在暖水里,仿佛失去了鋒芒,野鴨水鳥倒不怕它們,繞著蒲草來回巡弋,偶爾鉆進水里,啄食棲身草根的蟲子。漸漸地,長箭變得柔軟起來,宛若綠色絲帶,搖曳在大小河道里,給空靈的鄉(xiāng)村增添了一抹風情。
蒲草剛抽芽時,水面下有截假莖,人們叫它蒲菜,也有叫它草芽的。蒲菜潔白如玉,圓潤飽滿,肥嫩清香,享有“天下第一筍”美譽。剝開層層包裹的蒲衣,露出白嫩嫩的蒲身,蔥白一樣,似乎能掐出水來。明朝顧過對蒲菜情有獨鐘,“一箸脆思蒲菜嫩,滿盤鮮憶鯉魚香”,讀著他的詩,便有口齒含香的感覺了。
鄰居張小二不懂詩,可在享用蒲菜上,一點都不比顧過的做法差。初春,天還冷著,他便穿上皮衣皮褲,到河邊拔蒲菜?;丶液螅哑巡饲谐蓷l,豆腐切小塊,放幾粒海米,燒一碗白嫩嫩,鮮味十足的蒲菜湯。他偶爾也會拍幾粒蒜米,加一點鹽,淋幾滴香油,做盤涼拌。
夏天的河水像一面巨大的反光鏡,白得灼人眼睛。蒲草宛若溫柔的情人,用她那細軟的身姿,纏綿在水邊,窈窕出一片清涼的綠意。便在此刻,它把自己的花穗,高高擎在枝頭。這個被稱為蒲棒的東西,其實是蒲花,顏色深黃,長長的,像支短棒,又像點在水面上的蠟燭。小孩子會拔出當蠟燭使用,夏夜點燃照明,用它來誘捕螢火蟲。
蒲棒看起來很堅硬,像不屈的漢子,可它也似乎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經(jīng)不起炎夏滾燙的情話,聽得多了,就溫軟成一團團花絮。放在嘴邊,輕輕一吹,蒲絮就梨花一般,四散而去,我們邊吹邊追,蒲花輕飄飄的,似朵朵云彩。
秋水里的蒲草,朦朧在白霧里,瘦削的葉片微微泛出黃意,帶有幾分蘆葦?shù)氖捝^r(nóng)人更喜歡這時的蒲草,他們踏著夕陽余暉,走到淺水灘涂,悉心割下枯黃的蒲草,然后,編成儲物的蒲包、擋雨的蓑衣、厚實的蒲墊。有情趣的人家,還會編成花盆套,簡樸的蒲草裹著瓦盆,花開時節(jié),盆里多了些田園氣息,頗有幾分詩意。
人間草木最多情,蒲草也不例外?!皳P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揚之水,不流束蒲。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勤勞的女子遙望大漠邊關(guān),借柔韌的蒲草,向遠方的丈夫傾訴綿綿不絕的思念。而劉蘭芝則將蒲草的癡情蜜意發(fā)揮到了極致,“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成為亙古不變的愛情宣言。
母親只懂得蒲草有用,在寒冬臘月,編織大蒲包,用來裝醬豆壇子。蒲包厚厚的,棉襖一樣,包在壇外,熱氣裹在里面。不多久,香味隱隱飄散,醬豆燜好了,很是下飯。
如今,蒲草漸漸走出了我的視野,但對蒲草的美好情懷,年復一年,隨春天一道,在我的心底匍匐成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