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四川省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善本分析

      2021-10-12 07:09:15樊迪
      收藏與投資 2021年9期
      關(guān)鍵詞:四川省分析

      摘要:四川省共有246部古籍善本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這些珍貴古籍在地域上分布集中,寫印年代以明朝為主,版本方面以刻本數(shù)量最多,版本類型隨時代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入選善本經(jīng)、史、子、集四部齊備,并以數(shù)量豐富的早期版本、佛經(jīng)、杜甫與“三蘇”文獻等為特色。

      關(guān)鍵詞:四川??;《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分析;特色文獻

      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正式啟動,同年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申報工作正式開始。從2008年公布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單至今,第一至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收錄13 026部古籍善本。十余年來,四川省在古籍普查成果的基礎(chǔ)上積極申報《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截至2021年,全省共有13家單位收藏的246部古籍入選。各單位收藏的國家珍貴古籍數(shù)量及具體刊印年代如表1所示。

      一、四川省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善本分析

      由表1可知,四川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善本在地域上分布集中,寫印年代以明朝為主。

      (一)地域分布集中

      四川省圖書館收藏了全省47%的國家珍貴古籍,數(shù)量居全省之首。其次是四川大學(xué)圖書館和四川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保有量分別為全省總量的19.5%和21.5%。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再次之。以上4家單位收藏的入選古籍數(shù)量占全省的92.6%。13家收藏單位分屬成都、自貢等5地,其中位于成都市的9家共收藏了238部國家珍貴古籍,占全省入選總量的96.7%。入選善本及其收藏單位集中在成都市域,呈現(xiàn)高度聚集性。當然這種情況并非個例,陜西省同樣有13家單位共148部古籍入選前4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其中142部收藏在西安市的8家單位中①[1]。文獻集中的重要原因是共和國成立之初的圖書文獻接收和管理政策,也和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狀況有關(guān)。政治中心使政策主導(dǎo)下的文獻聚集,經(jīng)濟繁榮使文獻采購成為可能。在四川擁有國家珍貴古籍的5個市(州)中,4個都是長期以來經(jīng)濟較發(fā)達的地區(qū),而甘孜藏族自治州是藏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成都和西安更是兩省千年來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集中了政策和經(jīng)濟的雙重優(yōu)勢。就四川而言,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善本中不僅有舊藏、調(diào)撥和捐贈文獻,也有收藏單位自行購買的珍本。

      (二)寫印年代以明朝為主

      四川省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善本有唐寫本2部,宋刻本10部,元刻本25部,明代版本168部,清代版本41部。明本書數(shù)量最多,占全省總量的68%,而明本中嘉靖時期印行的有82部,幾乎是明本書的一半。四川的國家珍貴古籍中明朝版本、嘉靖版本數(shù)量眾多,這與明朝文化、刻書業(yè)的繁榮以及國家珍貴古籍的評選原則有關(guān)。明朝前中期政治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經(jīng)濟形勢逐漸好轉(zhuǎn),文化漸趨繁榮,學(xué)術(shù)的發(fā)展與印刷技術(shù)的普及帶動了刻書業(yè)的興盛。明朝官府、私人和書坊刻書規(guī)模都相當可觀,可謂“我國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2]。《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甄選標準有“時代早,流傳少,價值高”[3]三項,在實際甄選工作中,專家將明穆宗隆慶六年(1572)以前產(chǎn)生的古籍算作時代早[3],明世宗嘉靖是明穆宗前一任帝王,在位期間屬于“時代早”這一評選標準的晚期,相較于更早的時代可以保存下來更多的文獻。

      (三)刻本最多,版本類型隨時代發(fā)展越發(fā)豐富

      四川省的入選善本中有196部刻本,22部寫本和28部抄本、稿本、活字印本、磁版印本等其他版本??瘫疽詥紊┯∷⒈緸橹?,共180部,另有套印本16部。單色(墨色)印刷是中國傳統(tǒng)書籍印制的主流,流傳下來的印本最多,這在四川也不例外。入選的套印本中,15部是明代套印,1部為清康熙內(nèi)府刻套印本。明代閔氏、凌氏刊印的套印本以精美聞名,歷來為讀書人和藏書家所重,四川的入選善本中,明確標明為閔氏、凌氏所出的套印本有11部,占套印本總量的2/3。

      唐五代時期,抄寫仍是書籍生產(chǎn)的最重要方式,傳至今日的唐五代文獻絕大部分是寫本,同時,雕版印刷術(shù)得以發(fā)明,刻印本開始出現(xiàn),到宋代,雕版印刷成為生產(chǎn)書籍的主要方法。明朝時,多種早已發(fā)明的書籍生產(chǎn)技術(shù)如活字印刷、木板套印等得到普遍應(yīng)用,產(chǎn)生了更多種類的印本。到清朝,古籍版本類型更加多樣。四川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也具有這種歷史發(fā)展的普遍性:唐代為寫本,宋、元兩朝皆為刻本,明朝文獻版本增加了鈐印本,刻本中出現(xiàn)了套印本,清朝的版本類型進一步豐富,41部清代版本文獻分屬刻本(含套印本)、寫本、抄本、稿本、活字印本、磁版印本、彩繪本、拓本多種類型。

      (四)內(nèi)容上四部齊備,品類多樣

      《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收錄的四川收藏善本中大部分是漢文古籍,另有4部彝文古籍,2部藏文古籍,這些少數(shù)民族古籍是四川多民族聚居、文化多元化的見證。漢文古籍的內(nèi)容涵蓋了經(jīng)、史、子、集四個部類,十分豐富,其中唐寫本都是佛教經(jīng)典,屬于子部文獻;宋本分屬史、子、集三部,既有正史、《茶經(jīng)》(11453),也有杜甫詩集、朱熹文集;元、明、清三朝文獻則四部皆備。從數(shù)量上看,集部文獻最多,其次為史、子部,經(jīng)部文獻相對較少。集部以各朝別集為主,主要有李白、杜甫、“三蘇”、朱熹等名人別集,其余總集、楚辭、詩文評、曲類等數(shù)量不多。史部的正史、編年、地理類典籍較多,次為紀事本末類,奏議、金石、目錄等再次之。子部文獻涉及宗教、醫(yī)學(xué)、類書、藝術(shù)等類別。經(jīng)部文獻中多易類,另有春秋、小學(xué)、禮記等。

      二、特色文獻

      (一)數(shù)量豐富的早期版本

      就一部書籍而言,版本最早者無過于手稿。四川入選前6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稿本共8部,皆為清代成書,其中1部為藏文文獻,另外7部為漢文文獻,有介紹西洋諸國國情的《西洋雜志》(04225、08083),清代“性靈派”詩人張問陶的詩集《張船山詩稿》(06166),章炳麟的手稿《小學(xué)答問》(07456)等,都是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稿本是文獻最原始的記錄,通常只有一部或幾部,不便傳播,也難以長久保存,而抄寫和刊印能夠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通常書的版本越早,疑誤奪失就越少,越能更好地反映書籍本身的面貌和作者的意旨,因此古本、舊本、宋本歷來為文獻學(xué)者所重。四川入選善本中的早期版本不僅有宋刻《通鑒紀事本末》(02824)、宋刻朱熹文集、作者自刻《明醫(yī)指掌圖》(04612)等,還有國內(nèi)現(xiàn)存最早版本的《華陽國志》(01526)、《茶經(jīng)》(11453)等。這些早期版本無論從文物還是文獻角度來看,都值得我們重視。

      (二)佛經(jīng)

      四川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佛經(jīng)有唐寫本《妙法蓮華經(jīng)卷第四》(12307)、宋刻本《注華嚴法界觀門》(03044)、元代金銀寫本《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07172)、孤本大藏經(jīng)《洪武南藏》(01953)等6部漢文佛經(jīng)和1部藏文經(jīng)書《中陰聞教得度經(jīng)》(12936)。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它們或是四川入選善本中時代最早的,或是書寫材料特殊的,或是保存相對完整的孤本,各有特色。尤其《洪武南藏》一書不僅卷帙浩繁,而且刊成十年經(jīng)版便遭焚毀,極少有印本流傳下來,而四川省圖書館藏本(01953)現(xiàn)存六千零六十五卷,是目前所知存世最為完整的一部,極為珍貴。

      (三)杜甫和“三蘇”文獻

      杜甫和“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父子是歷史長河中無法忽視的璀璨明珠,都為四川留下了濃墨重彩的文化印痕。他們的詩、詞、文章千古流傳,多有經(jīng)典。古人為今人存耀,今人亦當為古人增輝。作為杜甫人生中的重要駐點和“三蘇”的家鄉(xiāng),四川省內(nèi)收藏了許多與之相關(guān)的文獻,不少都被收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計有杜甫詩文集15部,含宋刻3部,元刻3部,明刻9部,其中11部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品;“三蘇”文獻11部,包括蘇軾詩、文、表啟、全集等8部,蘇洵《嘉祐集》2部及三人合集1部,2部是元刻本,9部為明刻本(含朱墨套印本2部,三色套印本2部)。

      此外,中醫(yī)文獻、名人批校題跋本、南三閣《四庫全書》零本、民族文獻等也是四川所藏國家珍貴古籍中的亮點。

      三、結(jié)語

      四川省古籍資源豐富,其中不乏珍貴的古籍善本。2008年至今,全省共有246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其中既有漢文文獻,又有彝文和藏文文獻,它們是四川悠久歷史和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見證。這些善本有2/3寫印于明朝,主要收藏于成都的各單位,中心化和聚集化現(xiàn)象十分明顯。四川的入選善本中刻本數(shù)量最多,版本類型隨時代發(fā)展不斷豐富,從側(cè)面展現(xiàn)了中國書籍版本的發(fā)展歷程。這些珍貴古籍品類多樣,并以數(shù)量豐富的早期版本、佛經(jīng)、杜甫和“三蘇”文獻等為特色。作為“時代早,流傳少,價值高”[3]的精品,其歷史、文物和文獻價值不容忽視,值得深入研究并受到良好的保護。

      作者簡介

      樊迪,1988年生,女,漢族,四川成都人,四川省圖書館館員,歷史學(xué)碩士,研究方向為古籍與民國文獻整理保護。

      注釋

      ①上述信息從姜妮《<陜西省名錄>各單位入選情況統(tǒng)計表》中統(tǒng)計得出。

      參考文獻

      [1]姜妮.從《陜西省珍貴古籍名錄》到《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思考:陜西古代文獻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6:66.

      [2]曹之著.中國古籍版本學(xué)[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15:267.

      [3]李致忠.昌平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09-210.

      猜你喜歡
      四川省分析
      速讀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
      先鋒(2022年5期)2022-06-13 22:58:01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xué)優(yōu)秀學(xué)術(shù)期刊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產(chǎn)業(yè)保持平穩(wěn)較快增長
      四川冶金(2019年5期)2019-12-23 09:04:34
      四川省土木建筑學(xué)會
      四川建筑(2019年6期)2019-07-21 02:59:28
      四川省 多舉措增強2500萬 農(nóng)民工獲得感
      電力系統(tǒng)不平衡分析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24
      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發(fā)展趨勢分析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抑郁癥100例分析
      在線教育與MOOC的比較分析
      常山县| 万荣县| 马尔康县| 巴楚县| 保亭| 扶余县| 湘潭市| 娱乐| 大渡口区| 武宣县| 海林市| 五莲县| 高雄市| 石林| 南开区| 任丘市| 灯塔市| 承德市| 温宿县| 昭苏县| 特克斯县| 威信县| 盐源县| 揭东县| 福泉市| 凤凰县| 资源县| 宣汉县| 新龙县| 五莲县| 潼关县| 平顶山市| 邵阳县| 古田县| 泽库县| 通城县| 临邑县| 济宁市| 科技| 无为县| 黔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