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震
支前擔架隊
1949年4月上旬,隨著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發(fā)展,南京浦口西部的湯泉、星甸、永寧、龍山等地相繼解放。但江浦和浦鎮(zhèn)、浦口(簡稱“三浦”)仍在國民黨軍隊手中?!叭帧迸c南京隔江相望,是南京的門戶。國民黨二十八軍的五十二、八十、一九五師奉命固守“三浦”。他們以江浦、浦鎮(zhèn)、浦口三鎮(zhèn)為犄角,企圖利用這一帶有利的地形和堅固的防御工事,負隅頑抗,把住南京的北大門,阻止解放軍渡江。4月中旬,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五軍按指示,決定集中優(yōu)勢兵力,解放“三浦”,然后強渡長江直搗南京。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及其前線指揮部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五軍于1949年4月20日發(fā)起“三浦”戰(zhàn)役。
為了支援“三浦”戰(zhàn)役,新成立不久的中共江浦縣委、縣政府成立了以副縣長葛平為主要負責人的支前領導班子,具體負責三十五軍的支前工作??h支前指揮部動員群眾組織擔架隊、救護隊,為準備攻打江浦縣城城廂鎮(zhèn)的一〇三師籌集糧草、收集情報、組織救護。剛剛獲得解放的老區(qū)人民得知解放軍攻打城廂鎮(zhèn)的消息后,支前熱情極為高漲。湯泉區(qū)在高里店設了一個糧草站,專門負責部隊的糧草供應。湯泉、永寧、星甸、橋林等地的群眾趕做了大量的燒餅、饅頭等食品送給前線的子弟兵。老驢運輸隊、支前服務隊、擔架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叭帧睉?zhàn)役前夕,解放軍大部隊進駐江浦龍山、星甸、湯泉等沿老山一帶村莊。村民紛紛騰出自家的屋子,讓子弟兵入住,拿出自家的柴火、灶具幫解放軍做飯。陳朝金、朱興沂、蘇友才等群眾冒著生命危險,給解放軍偵察員帶路;張金梓、陳朝炳、陳朝河、周開金、周春柱等支前民工主動將自家的梯子送到攻城前線。攻城戰(zhàn)斗打響后,支前群眾及時救運傷員。徐德根、雍光友等支前民工冒著槍林彈雨沖上前線,用擔架抬運傷員,翻山越嶺,將傷員送到幾十里外的湯泉野戰(zhàn)醫(yī)院。住在老山腳下的八里村村民周開炳不僅冒著生命危險為解放軍偵察員帶路,還將家中5間草房騰出來,給解放軍做前線作戰(zhàn)指揮部。戰(zhàn)斗結束后,他帶領擔架隊員將攻城犧牲的17名解放軍戰(zhàn)士的遺體抬到自家山坡地里掩埋,并用木牌寫下犧牲戰(zhàn)士的姓名,安放在烈士墓前,以便日后烈士親屬前來認領。
在支前工作中,多名民工為了人民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新成立的橋林區(qū)烏江鄉(xiāng)指導員陶炳祥、鄉(xiāng)長宋國相、副鄉(xiāng)長姜紹志及6名武工隊員為組織支前擔架隊,深夜遭國民黨殘余部隊及其操縱的反動刀會100多人的包圍,9人全部遇害。江浦西門王莊村農民陳興洲,在給解放軍帶路的過程中堅決要求參加人民解放軍。在帶領部隊攻打江浦外圍三步兩庵陣地守敵時,面對敵人射出的子彈,他將身邊的解放軍排長推開,自己被子彈打中,壯烈犧牲。
奪取江浦、浦口、浦鎮(zhèn)以后,南京的北大門被打開。按照上級命令,人民解放軍三十五軍馬不停蹄,大軍渡江,向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老巢南京守敵發(fā)起進攻。
在渡江過程中,地處江北的浦口人民響應黨的號召,立即行動起來,支援子弟兵渡江。當時江北大一點的木船不是被國民黨軍隊弄到長江南岸去了,就是被他們燒了。家住浦口三和鄉(xiāng)橋北的船工童達興將自家的小木船藏在江邊的蘆葦叢中,才免于被國民黨軍隊掠走。聽說解放軍要他協(xié)助渡江,解放南京,推翻蔣家王朝,他自告奮勇地帶著自家可裝載貨物120擔的木船幫助解放軍渡江。按照當時部隊的規(guī)定,解放軍三十五軍一〇四師參謀長張紹安硬要塞給童達興十塊鋼洋作為報酬,童達興堅決不收。張紹安只好用買來的一只野雞請童達興吃了一頓晚飯。飯后已是1949年4月23日黃昏,童達興劃船運送解放軍偵察連指導員楊紹津和6名戰(zhàn)士從江北的南京石油公司浦口儲蓄所出發(fā)。當時江面風平浪靜,軍民合作,依靠櫓槳、木槁逆水而上,行至輪渡口,調轉船頭,橫渡長江。船前行靠近南岸時,被國民黨守軍發(fā)現,向渡船開槍,船上的戰(zhàn)士們立即開槍還擊,頓時槍聲四起。童達興不顧個人安危,劃船冒著槍林彈雨,避開敵人的火力,將解放軍指戰(zhàn)員運送至南京下關煤炭港碼頭附近登岸,成為“南京渡江第一功勞船”。到達南岸以后,楊紹津和偵察連的戰(zhàn)士們及時和南京的地下黨組織取得聯系,分頭找船。童達興通過熟人找到一條被敵人掠到江南的大木船,前后一共劃了六趟,幫助一連解放軍指戰(zhàn)員渡過長江。一〇四師首長見童達興不顧個人安危,奮勇支前,很是感動,特地簡單寫了他的英勇表現作為證明,希望地方政府給予表彰獎勵。
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副司令員粟裕和政治部主任唐亮為童達興頒發(fā)了“功勞船”證書。
婦女們支前做鞋
渡江戰(zhàn)役前后,因前方戰(zhàn)事需要,上級要求剛剛獲得解放的浦口西部老區(qū)組織民工支前。經過駐軍和地方政府20多天的宣傳教育,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老區(qū)人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踴躍參加支前工作。地方黨組織和新成立的地方政府組織支前民工營時,很多村莊出現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相爭積極支前的感人場面。1949年3月,上級要求江浦縣組織支前民工營隨人民解放軍二十五軍渡過長江,轉戰(zhàn)滬杭。當時江浦縣屬安徽巢湖地區(qū),江浦支前民工營隸屬于安徽巢湖軍分區(qū)支前司令部,于1949年3月12日在安徽省和縣西埠成立。江浦民工營有支前民工580多人,營長姜樹森,教導員蔡振耀。民工營下設三個連,一連連長趙東初,指導員唐圣典;二連連長唐明棟,指導員錢福海;三連連長楊興業(yè),指導員湯某因病未能隨軍。
支前民工童達興
江浦民工營于1949年4月16日奉命從西埠出發(fā),隨人民解放軍二十五軍經過兩天的急行軍,18日清晨提前到達西涼山附近的五顯廟。這時國民黨二十軍的一個團,憑借天險死守西涼山。解放軍二十五軍指戰(zhàn)員冒著敵人的炮火向西涼山守敵發(fā)起攻擊,戰(zhàn)斗打得十分激烈。江浦民工雖是初次臨戰(zhàn),但大家都把生死置之度外,冒著槍林彈雨,將彈藥送上陣地,把傷員抬下來。4月22日,江浦民工營隨部隊一道渡江,23日抵達蕪湖,24日又隨部隊直達灣沚。在解放灣沚的戰(zhàn)斗中,江浦民工營經歷了西涼山戰(zhàn)斗的考驗,更加臨危不懼,在彌漫的硝煙中搶送彈藥,轉送傷員,行動迅速,表現了驚人的勇敢。前面的民工倒下了,后面的立即沖上去。經過幾個小時的激戰(zhàn),灣沚的守敵全部被消滅。4月25日,江浦民工又隨部隊從灣沚向上海進發(fā)。經過五天的日夜兼程,于30日到達上海郊區(qū)。在上海郊區(qū)的顧家路和白龍港戰(zhàn)斗中,江浦民工營都出色地完成了上級指定的任務。尤其是在白龍港戰(zhàn)斗中,江浦民工營的民工們在解放軍缺乏供給的關鍵時刻,出生入死,用木船在夜間運送了十幾萬斤大米,保證了軍糧的供應。
江浦民工營嚴格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從灣沚到浙江紹興行程近500公里。民工營一直緊跟部隊行軍。部隊為了追擊、分割、包抄敵人,行軍神速,江浦民工沒有一個掉隊的。在從桐鄉(xiāng)到紹興90多公里的行軍途中,民工營斷了糧,又遇滂沱大雨,道路泥濘,有時還有敵人飛機低空掃射。民工們以驚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忍饑挨餓,連續(xù)一天兩夜急行軍,準時到達紹興。有一天晚上,民工們走到桐鄉(xiāng)的一個村莊,村里人都躲了起來,只有一戶人家燈火通明,桌上的飯菜吃了一半,屋子里卻空無一人。這時民工營的同志已經斷糧一天了,衣服又是濕的,真是饑寒交迫。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還是嚴守軍紀,沒有人去動一口飯菜。進屋后,只是靠在屋里的墻邊休息。到了半夜,這家主人以為屋里沒人,就悄悄進屋探看動靜。他見桌上的飯菜沒動,屋里的物件絲毫未損,深受感動,就問民工營是什么人。民工營的領導告訴他:“我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支前民工,是從解放區(qū)來支援解放你們的?!蹦俏葜髁⒓窗讯悴卦谕饷娴募胰撕痛遄永锏娜私谐鰜恚B夜為江浦民工安排食宿。江浦民工營在支前途中,給江南人民留下了“人民子弟兵,真正為人民”的良好印象。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五軍在上海郊區(qū)的黃渡鎮(zhèn)召開評功會。會上,部隊領導給江浦民工營的全體戰(zhàn)士每人發(fā)了一張獎狀(功勞簿),其中有150多人立功。民工營離開二十五軍時,軍部又獎勵江浦民工營軍馬20匹,發(fā)給每個人一個月的伙食費。民工營免費乘火車回到江浦?;亟趾?,營領導將二十五軍政治部致江浦縣的公函交給了江浦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