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平,王香茹,2,張恒恒,王海民,馬亞杰,時增凱,張聚明,宋美珍*,張西嶺*
(1.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南 安陽 455000;2.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西部農業(yè)研究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0)
棉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簡稱“兵團”)的第一大經濟作物,其收入占兵團職工收入的60%~70%[1-2]。2019年和2020年兵團棉花種植面積分別為87.9 4萬hm2和86.5 3萬hm2,棉花總產量分別為202.8 0萬t和213.4 1萬t,分別占全國棉花總產量的34.4 %和36.1 %,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40.6 %和41.4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簡稱“第七師”)是主要的植棉大師,常年植棉面積12萬~14萬hm2,占兵團總植棉面積的15%左右;棉花產量超過20萬t,占兵團棉花產量的10%左右。近年來第七師在新技術推廣、優(yōu)質棉新品種示范方面為兵團先進師,原棉品質位于兵團前三名。同時,第七師與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簡稱“中棉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簽訂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與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該協(xié)議中強調雙方共同努力,力爭用3~5年時間將第七師打造成“優(yōu)質配棉生產基地”,優(yōu)質棉的主要品質指標達到或超過澳棉標準,優(yōu)質棉種植面積占第七師植棉總面積的50%以上。2020年中棉所胡楊河試驗站啟動第七師百個優(yōu)質棉科技示范戶項目,示范品種為中棉113。中棉113是由中棉所牽頭選育的優(yōu)質棉新品種,2019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甘審棉20190003),并通過新疆引種。該品種主要特點是早熟、優(yōu)質、抗枯萎病、耐黃萎病、長勢穩(wěn)健、抗逆性強、葉片小、吐絮暢、穩(wěn)產高產、適宜機采[3]。示范主要采用“寬早優(yōu)”一膜三行種植模式,形成“中棉113+寬早優(yōu)技術+專家服務團隊+科技示范戶”體系,做到品種先進、種植模式領先、技術節(jié)本增效綠色具有可持續(xù)性,實現(xiàn)高收益。2020年第七師百個優(yōu)質棉科技示范戶項目中,第七師建立的138個優(yōu)質棉科技示范戶,平均籽棉產量在6900kg·hm-2以上,并涌現(xiàn)出了一批籽棉產量超過8250kg·hm-2的高產示范田,如第七師129團13連科技示范戶諸宗學種植的中棉113籽棉產量高達9480kg·hm-2,刷新了中棉113在第七師種植的高產記錄。因此,結合第七師的實際情況和中棉113的生長特性,總結了中棉113在第七師播前整地、播種時間、播種技術、田間管理技術、機采技術等主要高產栽培管理措施,為中棉113在第七師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撐,促進第七師棉花產業(yè)發(fā)展與棉農增產增收。
秋季棉花機采后,以機械回收棉田滴灌帶,并統(tǒng)一交給滴灌帶廠家回收。用桿式耬膜機耬撿地膜,再通過人工挑揀把殘膜運出田外,并統(tǒng)一上交回收場。棉田滴灌帶和殘膜回收后,將棉稈粉碎,均勻鋪在棉田表面,要求拔稈無遺漏,所留棉茬高度為5~12cm,粉碎后的秸稈長度為2~5cm。在此基礎上增施基肥提升土壤肥力,每666.7 m2施磷酸二銨15~20kg或三料過磷酸鈣20kg,硫酸鉀5kg,尿素5kg。優(yōu)質地塊可適當減施基肥。保水肥性較差的棉田,每666.7 m2可增施硫酸鋅1~2kg、硼砂1.0 ~1.5 kg作基肥。基肥應均勻撒施。施肥后及時耕翻,耕翻深度為30cm左右,耕翻后耙平整細,要求碎土均勻,無明顯顆粒。
在春季冰雪融化拖拉機能進地時,用三排齒耬膜耙耬殘膜,同時人工撿拾殘膜、殘稈、殘留滴灌帶,耬膜耙作業(yè)后要達到土地平整、表土細碎、無雜草、無殘膜。播前每666.7 m2用33%(質量分數(shù),下同)二甲戊靈乳油180~260mL,或48%氟樂靈100~120mL兌水30~40L,對土壤進行處理,打藥做到噴灑均勻,不重不漏;打藥后,將除草劑混耙到3~5cm(壤土)或5~8cm(砂壤土或輕質土)深的土層內。具體流程是插線、打藥、對角耙、直耙后沿地邊耙1圈、待播。播前土壤質量達到“墑、平、松、碎、凈、齊”六字標準。
當膜下5cm地溫連續(xù)3d穩(wěn)定通過12℃,離終霜期不足10d時即可播種。滴水出苗棉田可適當早播,但滴水期離終霜期時間也應少于10d。第七師適宜播種期一般在4月10-20日,應根據當年氣候適期播種,氣溫上升快的年份可提前播種。
3.1.1播種模式。第七師中棉113播種以寬早優(yōu)一膜三行模式為主,常規(guī)一膜六行模式為輔。出苗正常的地塊,建議采用寬早優(yōu)一膜三行76cm等行距(每米行長16或18穴)播種模式。出苗差的地塊,采用常規(guī)一膜六行(每米行長12穴)模式。
3.1.2播種質量。第七師一般采用鋪滴灌管、鋪膜、一穴一粒精播、壓膜、覆土等一體機播種。地膜厚度為0.0 1mm,寬度為2.0 5m,每膜鋪3條滴灌帶;寬早優(yōu)一膜三行模式的666.7 m2播種量為1.0 ~1.3 kg,常規(guī)一膜六行模式的666.7 m2播種量為1.5 ~1.8 kg。正常年份播種一般采用正封土,要求播深1.5 cm,種行膜面覆土厚度為1.0 ~1.5 cm。雨水多的年份采用側封土,種行膜間不覆土膜邊覆土。播種質量要求:播行端直,接行準確,76cm等行距偏差≤50mm,膜面干凈平展,壓膜嚴實,采光面大,覆土適宜,錯位率3%以下,空穴率2%以下,單粒率95%以上,出苗率90%以上。
寬早優(yōu)一膜三行模式要求播種密度為13.5萬~15.0 萬株·hm-2,株高為95~115cm。
常規(guī)一膜六行模式要求播種密度為18.0 萬~19.5 萬株·hm-2,株高為75~85cm。
第七師采用干播濕出技術,播后立刻布管,接好出地孔及接頭。正常情況下,應在24h內滴水;若遇到冷凍、雨雪等惡劣天氣,可適當推遲至天氣穩(wěn)定時滴施出苗水。壤土棉田每666.7 m2滴水15~20m3,沙壤土棉田每666.7 m2滴水25~30m3,同時每666.7 m2隨水滴施腐殖酸滴灌肥1~2kg、尿素1~2kg,以提高出苗率。滴水量以浸潤區(qū)與播種行相接而又不造成地面徑流為準(鹽堿較重的地塊,浸潤區(qū)應超過播種行5~10cm)。
若播前地整得好,播種后7~15d,棉苗會陸續(xù)露出種孔,不需放苗,就能達到一播全苗。若整地過虛或過實,會有部分棉田出現(xiàn)苗與孔不對應的現(xiàn)象,這時就需要人工輔助放苗。放苗的原則是放綠不放黃,即放出子葉平展的棉苗。放苗時,應避開中午高溫時段,放苗孔不宜過大,以免影響棉田保溫保墑。
中耕松土可以破除土壤板結,提高地溫,同時可防除雜草,促進棉花生長。棉田中耕要求做到深淺一致,不拉鉤、不拉膜、不埋苗、不鏟苗等。當?shù)孛尢镆话氵M行中耕作業(yè)2~3次。第一次是在棉苗剛出土時,中耕深度8~12cm,耕寬20cm左右。第二次在棉花2~4片真葉時進行,中耕深度13~15cm,耕寬不低于22cm。在棉花5~8片真葉時,依據棉田土壤墑情及棉苗長勢長相確定是否進行第3次中耕。如果進行此次中耕,則要求耕寬在16~20cm,以不拉膜邊為準。
正封土播種的棉田,不需要再次封土;側封土播種的棉田,一般采用滾筒式或攪輪式專用機械封土。為了有土可封,通常是先中耕再進行機械封土。封土時間要適宜,一般在棉苗2~3片真葉時進行。其主要作用是保溫、保墑、防除種孔周邊雜草,提高地溫,促苗早發(fā),使棉苗穩(wěn)健茁壯生長。
每次滴水施肥要根據棉花生長的需肥、需水規(guī)律,第七師氣候變化,棉田土壤墑情,棉株長勢長相,以及滴水規(guī)律等科學調整。中棉113生育期滴水施肥技術詳見表1。
表1 中棉113生育期滴水施肥技術
中棉113生育期共滴水10~12次,每666.7 m2滴水總量為300~350m3,需46%(質量分數(shù),下同)尿素40~50kg,73%磷酸一銨25~30kg,52%硫酸鉀20~25kg。其中有4次滴水較為關鍵,要格外注意。一是5月底6月初的第1水要滴透;二是7月中旬打完頂,第6水滴水施肥量要適宜,防止棉花贅芽2次生長;三是7月下旬棉株下部果枝有2~3個大鈴時,第7水應加大水肥用量,特別是尿素用量;四是第12水根據棉花后期生長情況決定是否滴施,8月底之前停水停肥。此外,中棉113現(xiàn)蕾期每666.7 m2噴施硼肥、鋅肥各50~80g,噴液量為30kg左右;在初花期、花鈴期每666.7 m2噴施硼肥、鋅肥各100~150g,噴液量為40kg左右;噴施硼肥、鋅肥能促進棉花現(xiàn)蕾、開花、結鈴等,提高棉花產量。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钡睦砟睿瑥臓I造良好的棉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出發(fā),將生態(tài)調控和人為干預有機結合;以保護和利用自然天敵為中心,以農業(yè)防治為基礎,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無害化防治為重點,以化學防治為補充,以提高防效、節(jié)約成本、減輕危害為目標,把病蟲害損失控制在較低水平。
棉田害蟲防治要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為主,主要包括田間設置黃板、懸掛殺蟲燈、種植誘集帶、性誘劑誘殺等技術。害蟲化學防治要嚴格按照防治指標實施。薊馬、棉蚜防治:薊馬最佳防治期是棉花齊苗至3片真葉期,當有蟲株率達到3%~5%或百株蟲口達到5~8頭時;棉蚜防治指標為苗期卷葉株率達到1%,蕾期卷葉株率達到5%,花鈴期單株倒三葉蚜量達到300頭或卷葉率達到10%;防治的藥劑可用啶蟲脒+阿維菌素或吡蟲啉+阿維菌素,建議交替使用,提高防治棉蚜、薊馬效果。棉鈴蟲防治指標:蛀鈴率達到2%,防治的藥劑可選用茚蟲威(在卵孵化盛期或低齡幼蟲期施用)、氯蟲苯甲酰胺等。棉葉螨防治指標:花鈴期單塊棉田內紅葉面積達到666.7 m2,累計紅葉面積達到本片區(qū)棉田種植面積的1%;防治的藥劑可選用炔螨特、阿維菌素等。農藥使用按照GB/T8321.8-2007《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八)》要求[4]。
中棉113抗枯萎病、耐黃萎病,一般不發(fā)生枯萎??;黃萎病的發(fā)生期主要在6月底7月初,針對黃萎病發(fā)生嚴重的棉田,建議在第1水、第2水時隨水滴施枯草芽孢桿菌或棉萎克等提前預防。
中棉113在整個生育期生長穩(wěn)健,在寬早優(yōu)模式下,以促為主,少化控,一般在人工打頂之前不需要化控。在水肥充足的情況下,可酌情化控,打頂結束5d后化控1~2次,第一次每667m2噴施縮節(jié)胺5~7g,若未控住,則1周后每667m2再噴施8~10g。
常規(guī)一膜六行模式下,應根據棉花長勢長相適度化控,每次化控縮節(jié)胺用量不應太大,打頂后化控同“寬早優(yōu)”模式。
4.8.1人工打頂。打頂時間確定原則:一是“枝到不等時”。寬早優(yōu)一膜三行模式下,單株果枝達到10~12個,平均每個果枝至少結1個鈴,666.7 m2鈴數(shù)90000個以上;常規(guī)一膜六行模式下,單株果枝達到8個左右。二是“時到不等枝”。第七師轄區(qū)≥10℃年積溫為3800℃左右,無霜期為180d左右,棉鈴發(fā)育需要40~45d。因此,第七師寬早優(yōu)一膜三行模式棉田一般在7月1-5日打頂,不能晚于7月10日;常規(guī)一膜六行模式棉田在6月底7月初打頂。打頂方法:只打去頂端一葉一心。
4.8.2化學打頂?;瘜W打頂整枝劑有棉花塑形和封頂2種?;瘜W打頂通常在7月5-15日,選擇較為成熟的化學打頂劑施用2遍,其間間隔5~7d。施藥要求:藥液霧化質量好,噴施均勻,不重、不漏;噴后6h內若遇雨須補噴;藥劑噴施完應控水控肥,并適時適量使用縮節(jié)胺[5-6]。
脫葉催熟應堅持“絮到不等時,時到不等絮”的原則。第七師機采棉一般在吐絮率超過30%時進行脫葉;而中棉113早熟性表現(xiàn)突出,自然吐絮率≥50%時為最佳脫葉時間。一般在9月5-15日,每666.7 m2采用噻苯隆(80%水分散粒劑)25~30mL+助劑25~30mL+乙烯利(40%水劑)70~100mL,或脫吐隆10~12mL+伴寶50mL+乙烯利70~100mL,或瑞脫龍30mL+助劑10mL+乙烯利70~100mL,兌水30~40L噴施。噴藥前后3~5d的日最低氣溫應≥12℃,日平均氣溫應≥18℃。要求噴施霧化質量好、均勻,噴透,每片葉都能噴到,不重不漏。脫葉催熟效果優(yōu)于GB/T21397-2008標準[7]。
第七師中棉113機采時間一般在9月25日-10月15日,當脫葉催熟劑噴施后20d左右,脫葉率≥90%,吐絮率≥95%,籽棉回潮率≤12%時,適時機采。機采要求:選擇適宜的采棉機型,并調試機械,提高作業(yè)質量。按照NY/T1133-2006標準調試采棉機并進行作業(yè)[8];為保證質量,采棉機進地時間以避開早晚露水為宜,一般在10:00至22:00。作業(yè)質量要求:采凈率>95%,掛枝率≤0.8%;遺留棉率≤1.5 %;撞落棉率≤1.7 %;含雜率≤10%,含水率≤10%。機采后及時做好中棉113棉包標記,以便實現(xiàn)按品種優(yōu)質優(yōu)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