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民
因為夏季奧運會的舉辦,2020年本該是日本廣受矚目的一年;沒想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全世界的腳步,讓東京奧運會不得不順延至2021年夏季舉行。
1964年,東京首次舉辦夏季奧運會。新干線那子彈頭形狀的列車甫一亮相,即成為日本的標志之一。它也推動了世界交通史上的一次技術進步,為磁懸浮列車的出現(xiàn)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時隔近60年的2021年,當日本再次成為夏季奧運會東道主,在經(jīng)濟和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東京奧運會又為世界帶來了哪些亮眼的科技?
全新的轉播方式
盡管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舉辦,但全球的新冠疫情依舊沒有好轉跡象。日本政府只得無奈宣布,采用云直播的方式直播本次奧運會比賽。由于所有海外體育愛好者只能通過電視來觀看這場體育盛事,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愈發(fā)考驗本屆賽事的轉播能力。
其中,日本公共放送協(xié)會以8K(7680×4320)超高清視頻分辨率信號轉播賽事,并利用5G技術傳輸信號,這使得體育賽事呈現(xiàn)從“臺前觀看”到“身臨其境”,不再是天方夜譚。
8K是什么概念呢?8K技術可以讓屏幕上的每一條水平線充滿約8000個水平像素點,其總像素數(shù)量相當于目前高清電視分辨率1920×1080的16倍,顯示效果實現(xiàn)了質的飛躍。在超高清分辨率和多聲道的加持下,8K電視畫面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鮮活地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即便走近屏幕,依然看不到任何像素點。那些曾經(jīng)模糊不清的細節(jié),如泳池的水花、裁判手中的黃牌或紅牌、運動員晉級后激動的淚水抑或是失敗后的落寞表情,哪怕是跳遠賽場上飛揚的沙土,在新技術的加持下,電視機前的觀眾都能一覽無余。另外,這種對細節(jié)的呈現(xiàn)效果也為教練修正運動員的技術動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此外,日本將5G商用之路的起點也設在東京奧運會上,東京奧運會已成為日本5G商用的首個大型應用場景。
那么,為何選擇8K+5G這樣一個組合呢?
相較于4K,8K對視頻技術參數(shù)和網(wǎng)絡傳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7680×4320的分辨率、BT.2020標準的色域范圍、12bit的色彩深度、120fps的幀率,130Mbps的碼率則要求端到端帶寬達到300Mbps、時延小于20米每秒。這對于服務器存儲和數(shù)據(jù)傳輸都是非常大的挑戰(zhàn),只有通過5G網(wǎng)絡才能實現(xiàn)。
此外,5G在奧運會上還有其他更大的作用。在競速比賽時,5G技術結合面部識別技術和3D運動員追蹤技術,通過人工智能和攝像頭的合作,能夠在電視上疊加真實影像和游戲元素的信息,把每個賽道數(shù)字繪制成不同顏色,并且能夠顯示運動員的實時速度。
AI積分支持系統(tǒng)和智能裁判
對于觀眾而言,全息投影、VR、AR等技術的投入運用,意味著不能到現(xiàn)場也沒關系,在家同樣可以體驗現(xiàn)場的競賽氛圍。因為借助科技的支持,觀眾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體驗最好的前排座位”。
另外,AI裁判和“計分支持系統(tǒng)”也在東京奧運會持證上崗。該系統(tǒng)利用了3D激光傳感器和AI技術。首先,兩個3D激光傳感器會以每秒200萬的頻次發(fā)射激光到運動員身上,以便全方位捕捉、追蹤選手的動作,光束隨著運動員的移動而變換角度,可以保證記錄的完整性。接著,系統(tǒng)將運動員的動作實時轉換成三維立體圖像,AI再對圖像中運動員的動作進行全方位分析,通過捕捉分布在運動員手、肘、腳等部位的18處感應點所反射的信息,來確認肢體或關節(jié)的動作、位置、幅度等,然后將記錄與數(shù)據(jù)庫資料進行比較,從而判斷出運動員的技術完成度及其動作是否合規(guī)。在動作技術難度連年升高的背景下,對于體操裁判和運動員雙方而言,這樣的打分方式無疑會使比賽更公平。
在實際比賽中,人工智能裁判只“擔任輔助作用”,最終結合AI和裁判員雙方的判斷,并經(jīng)過裁判綜合判斷后,打出最終分數(shù)。
人臉識別
對于2021年舉辦的這屆奧運會來說,日本鐵了心想要把它辦成一屆科技含量十足的盛會,除了增加8K信號轉播外,還啟用人工智能面部識別系統(tǒng)。這也是人臉識別系統(tǒng)首次在奧運會上得到大規(guī)模應用。
這套人工智能面部識別系統(tǒng)是英特爾與日本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成果,通過一套名為NeoFace的面部識別系統(tǒng)來識別、管理比賽期間超過30萬的人員,包括運動員、志愿者、媒體記者和其他工作人員等。日本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含有IC芯片的身份驗證機會自動驗證那些進入場館的人員身份,且全部40余個場館都配備有這種檢測裝置。該系統(tǒng)主要提供門禁服務,啟用該功能后,既能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身份檢查的漫長等待時間,又能減輕對工作人員的依賴程度,并減少人員交叉感染的風險。測試結果顯示,即使有多人快速通過,該識別系統(tǒng)也能非常順利地完成認證:屏幕幾乎會立即顯示IC卡持有人的照片。
東京的夏季非常炎熱,因此,引入人臉識別加快身份驗證進程顯得尤為重要。
無處不在的機器人
在日本,機器人不僅是一個產業(yè),而且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
東京都政府以奧運會為契機,啟動了“為全市安裝機器人”的大型項目,并在奧運村建立“機器人村”。東京奧運會使用機器人來維持秩序,進行安保服務等,機器人可以從事語言翻譯、導航等工作,然后再配合自動駕駛汽車,整個過程看上去都不太需要人力,讓人覺得新奇而有趣。
據(jù)報道,為服務好東京奧運會,豐田公司還開發(fā)了場地支持機器人FSR(Field Support Robot)。其原本的作用更側重于減輕賽場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但在限制觀眾人數(shù)的本屆奧運會,投入這類機器人還能夠起到控制場內人數(shù)、保持防疫距離、減少人們接觸和感染新冠病毒的作用。
此外,日本警方將此次奧運會列為“高科技安全起始年”。在警備部分,日本政府派出AI機器人協(xié)助維安作業(yè),類似的警衛(wèi)機器人彌補了日本國內存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日本綜合警備保障公司則推出“情感可視化”人工智能警察巡邏系統(tǒng),用以識別可疑包裹等。
無人駕駛汽車
在東京奧運會上,日本正式大量啟用無人汽車,并最快在2022年將該系統(tǒng)商業(yè)化。
為了迎接東京奧運會,豐田公司早早為奧運村研發(fā)了一款無人駕駛汽車e-Palette。有報道稱,豐田公司為東京奧運會配備了20輛e-Palette無人汽車,它們沿指定環(huán)路,以12英里(約19千米)的時速在奧運村往來運送運動員。這款無人駕駛汽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它擁有一塊自動伸縮的傾斜踏板,即使是需要坐輪椅的乘客也可以輕松地上下汽車,非常人性化。豐田公司表示,這些在特定區(qū)域內運營的車輛是完全自動駕駛汽車,無需人工干預。據(jù)說,豐田概念車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還能夠識別駕駛員的情緒和偏好,并與他們交談。
盡管東京奧運會一波三折,但前期投入建設和使用的公共設施已產生明顯的經(jīng)濟效應。為服務奧運會而開發(fā)的影像、通信、自動駕駛等智能系統(tǒng)以及得到進一步開發(fā)的機器人產業(yè)、5G的建設,都將在東京奧運會結束之后,繼續(xù)發(fā)揮作用,服務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