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躍忠
編者按
教師的成長是影響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教師成長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從某種意義來說,學校教育質量由教師素質來決定的。教師的成長是教育改革的原動力,是提高學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是學生發(fā)展的根本保障。一個學校有沒有凝聚力,有沒有向心力,有沒有向上的力量,教師是關鍵。
中小學教育是為學生終身發(fā)展而奠基的,我們應該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fā)展。只有通過教師的成長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學生的發(fā)展。
教師作為教育的第一資源,是課程改革的主體,是決定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不僅僅是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它既是一種狀態(tài),又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不僅是社會發(fā)展對教師的期待,是教師自身成長的內在需要,而且是學生發(fā)展的榜樣。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尤其是專業(yè)成長的過程內容豐富、范疇廣闊,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無論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順利推進,還是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進入21世紀,隨著市場經濟地位在我國的逐步確立,商品經濟迅猛發(fā)展,社會變革突飛猛進?!鞍倌甏笥嫞逃秊楸尽背蔀楣沧R,國家對教育的投入連年增加,各種現代化的設備紛紛涌進教室……看似教育條件改善了不少,教師理應比以往更輕松,教學更順心,但是,現實的情況卻令人匪夷所思。
教師似乎比以前更忙更累了,壓力更多更大了,心理問題即“心病”也出現得更多更重了。
身心俱疲。常年的超負荷工作,大部分教師都呈現了明顯的亞健康狀態(tài),包括心血管、胃腸道、呼吸和其他系統(tǒng)的不適;近視眼、老花眼、頸椎病、肩周炎等慢性疾病纏身;職業(yè)導致的慢性咽喉炎更是比比皆是。長期的精神緊張和焦慮,導致很多教師有或多或少的抑郁、狂躁、食欲不振、入睡困難、無法集中精神等。
無心從教。僅僅依賴網絡資源,不專研教材,不認真?zhèn)湔n就走上講臺,借著多媒體,“胡言亂語”,甚至有部分教師干脆直接播放多媒體,袖手旁觀,美其名曰培養(yǎng)自學能力;作業(yè)隨意,批改馬虎,學生和家長承擔了大部分批改任務;教學質量渴望不高,“比、學、趕、超”意識不強;不遵守工作紀律,遲到、早退、曠工時有發(fā)生。甚至個別教師開始厭惡教育工作,職業(yè)的崇高感喪失殆盡,遮遮掩掩地進行著有償家教,或者試圖離開教育崗位,另覓職業(yè)。
憤世嫉俗。自慚形穢,看不慣社會上的高收入群體,紅眼病嚴重,認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在他們之下。假裝清高,不入主流,開始與社會大眾若即若離,不關心社會,不積極主動參與社會管理,奉獻服務社會。對社會上的很多事情不能從正面去看,往往帶著偏激和狹隘的心思去評說。有個別教師還在網絡等媒體散發(fā)不當言論,影響社會穩(wěn)定和安定團結。
(一)外部因素
社會。在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下,“效率第一,金錢至上”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加上歐美等各種個人主義思潮的輪番交織上演,導致教育的外部環(huán)境不斷被顛覆,越來越復雜。另外,教育自身的內生清凈也在不斷跌宕,變得越來越浮夸?!白饚熤亟獭痹诓糠值貐^(qū)還僅僅停留在口頭、文件、新聞里,沒有真正地落到實處;特別是在“收入不低于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更是形同虛設,有名無實,極大地挫傷了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和社會期望度?!敖處煿?jié)”和“學雷鋒”成為難兄難弟,一年只一天。教師地位沒有切實提升,工作任務反而加倍襲來:各種問卷、各種調查、各種志愿服務擠走了相當部分的正常工作時間。
學校。教育系統(tǒng)的人事制度改革也使教師產生了巨大壓力。如全員聘用制、人事代理等,打破了傳統(tǒng)的鐵飯碗,過慣了安穩(wěn)生活的教師,不得不開始面對生存危機,安全感沒有了,常常處于恐慌、焦慮、不安的狀態(tài)。而且,人事制度改革也容易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同事間信任感開始減弱,同樣帶來了教師心理的極大負擔。為了先進榮譽、蠅頭小利,班級間、同事間的明爭暗斗層出不窮。
家長。家長對教師的期望值和要求越來越高,自己卻鮮少學習和提升,不緊跟時代發(fā)展。部分家長忙于工作,勤于娛樂,袖手旁觀,甩手給老師的比較普遍;平時不聞不問,出了問題第一時間找學校、老師的不是,很少從自身出發(fā)尋原因。社會的不良影響,誤導了很多家長的正確價值取向,導致網絡暴力、人身攻擊甚至惡意傷害等惡性事件時有發(fā)生。
學生?,F在的學生嬌生慣養(yǎng)的較多,“小皇帝”“小公主”病普遍泛濫,管理困難。而他們從小接觸世界,閱讀書籍,知識豐富,有較獨立的想法和主見,不唯教師是從,不主動承擔學習任務。心智發(fā)展往往跟不上身體成長,幼稚的事情經常發(fā)生,作業(yè)不做,欺負同學,打罵師長,離家出走,甚至自尋短見等惡劣現象也時有發(fā)生。
(二)自身因素
主觀認識不夠。有些教師淡忘了拿起教鞭的初心,認識不到從事教育的真正使命,對教師職業(yè)的崇高感漸漸淡漠。個體容易受到物欲橫流社會的腐蝕,崇尚票子、房子、車子等物質。集體主義思想弱化,攀比心理作祟,享樂主義思潮涌起,不愿多奉獻,一心想著撈好處。
學習動力不足。社會在發(fā)展,知識在迭代,要求在提升,一些教師的知識結構卻不注意更新和完善,不主動學習各方面的新思想、新知識、新技術……吃老本的現象比較嚴重。平時工作敷衍了事,不注意反思、總結、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簡單應付,不思進取。
運動鍛煉不勤。都知道生命在于運動,但就是不肯花時間來鍛煉身體。普遍深陷電子產品的牢獄,一有空就猛刷各種App。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的不良心理不僅嚴重影響自身的工作和生活,還深刻危害到了正常的師生關系,甚至會投射、引發(fā)學生的心理障礙,從而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未來人生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應,理應引起各方的關注。
自身主動找原因?!按蜩F還需自身硬。”教師要十分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教育初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教師觀、學生觀。明白自己到底有什么、缺什么、要什么,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積極學習,不斷反思,總結提煉,努力提高個體綜合素養(yǎng)。教師要打開視界,走進社會,了解社會,關心社會,服務社會;主動去擁抱這個風云變幻、日新月異的新時代;能正確地判斷“真、善、美”,辨別“假、惡、丑”,崇尚科學的社會風氣。教師還應理解他人,體諒家長的難處,多從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遇事沉著冷靜,學會用規(guī)則辦事,用法律護身。我們要關心學生,把“無條件”的愛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盡心盡責對學生。與同事和睦相處,同甘共苦,傾力相助,共同提高。
學校關心要落實。學校要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物化、綠化、美化校園;要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友善的教育氛圍;營造向上,向善的工作樣態(tài);評優(yōu)、評先,職務晉升要公開、公平、公正;學校事務要經常性地征詢教師們的意見,努力發(fā)揮教師在學校管理、發(fā)展上的主人翁意識。領導還要關心教職工的生活,問寒問暖,多組織開展各種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主動調和教師間的矛盾和摩擦。
社會合力來重視。全社會都要把“尊師重教”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從心底里重視,從行動上落實,真正讓教師這個職業(yè)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國家還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努力做到教育的均衡發(fā)展;關心解決好教師的切身利益問題,努力按照《教育法》給教師合理的薪酬待遇。輿論的宣傳要有力,要多宣傳模范教師的先進事跡,讓教師的良好形象樹起來、美起來、高起來。監(jiān)督更要給點力,對于不尊重教師的行為,加大曝光力度,切實維護教師的崇高聲譽。家長們也要將心比心,教育好自己的同時,更要教育好孩子,做到尊敬教師、尊重教師的辛勤付出,配合教師開展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
令人欣喜的是,教師的心理問題已經引起了各方的關注,也得到了各方的重視。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教師自身的不斷努力調整下,在社會各界的切實幫助下,這些困難肯定能夠被一一克服;教師的明天肯定會越來越好,教育的未來也肯定會越來越好!
(作者單位: 浙江省平湖市當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