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
奧地利和德意志有三分之一的邊界相鄰,歷史淵源悠久,兩國的人民可以用同一種語言交談……奇怪的是,我們可以通過他們的目光一下子將他們區(qū)別開來。德意志人的目光尖硬、冷峻、凝聚、專注,像一小塊碎玻璃。這塊碎玻璃越過國界,到了奧地利人沉陷而柔軟的眼窩里就融化了,好像從多瑙河里舀起一小勺水,晶瑩而溫和,平靜又散漫。
在奧地利這個不大的、充滿詩情畫意的山地之國轉(zhuǎn)一轉(zhuǎn),就會發(fā)現(xiàn)散漫好像一種有魔力的氣體彌漫在各處。那些起伏不斷的綠色丘陵全像睡漢,懶洋洋地舒展著軀體;那些紅色和白色的尖頂小樓也都隨遇而安,自由散落在山水之間;那些系著頸鈴的大牛站在山坡上,常常一站就是半小時,好像在等待照相一般……
如果把紐約街頭健步如飛的女秘書們請到維也納走一遭,準(zhǔn)會把維也納人嚇得驚慌失措,以為哪里失火了。我總覺得維也納起碼有一半人整天閑坐在街頭的咖啡館或茶座中。一些店鋪在門外用各式圍欄和花盆圈起一半過道,擺幾張小桌,放些鮮艷的花朵,還有些舒適的椅子。閑來獨坐其間,或酒或茶,慢慢清飲,亦思亦想,出神怔神,悠悠然不管時間長短;或兩三友人對酌閑話,常常把幾小時的光陰慷慨地坐在屁股下邊。
時間仿佛是用來享受的,所以奧地利人對時間既不吝嗇也不嚴(yán)格。奧地利人不準(zhǔn)時,若是遲到,見面便說一句:“對不起,我來晚了?!蔽伊粢馑麄兊谋砬?,歉意無多,好像見面時的一句口頭禪。
時間對于他們而言,是太少還是太多?
奧地利一年中法定工休日是96天(每個月有8天),這還不包括國慶、新年以及各種風(fēng)俗節(jié)日。再有,96%的奧地利人信奉宗教,宗教節(jié)日不勝其多,比如圣靈降臨節(jié)、耶穌圣體節(jié)、圣母瑪利亞升天節(jié)以及圣母瑪利亞懷孕節(jié)……有一種說法是:奧地利人有一半時間在度假。
許多小店鋪的老板還常給自己放假。他們平日賣東西賺錢,只要攢夠一次旅費,便關(guān)了店鋪,外出旅行。我在國會圖書館附近一家小古玩店里看中了一尊17世紀(jì)的石雕女神像,雖然風(fēng)化得厲害,但品位頗高。價錢談妥,再來購買時,三次均吃了閉門羹,原來老板到瑞士度假去了。
“人人都希望富有,但富有與幸福是什么關(guān)系?比方說,你一生到底需要多少錢?三百萬先令?好,如果你賺到三百萬先令,再多賺一先令也是多余的了。你何不停下來,去盡情享受這足夠使用的錢呢?”
我的一位奧地利朋友說,這是他們都認(rèn)同的一種生活觀念。他指著草地上曬太陽的人們讓我看。這些人穿著隨便,東倒西歪,有的說說笑笑,有的閉目養(yǎng)神,任由陽光愛撫,有的已經(jīng)呼呼大睡。朋友對我說:“你能想到嗎?有些人是手里攥著賬單來享受大自然的!”
噢,這些奧地利人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