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燁,欽曉英,項小燕,陳立姣,盧 琪,朱 薇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杭州醫(yī)學院附屬人民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14
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腫瘤患者常用的靜脈輸液通路,具有留置時間長、創(chuàng)傷小、靜脈穿刺成功率高等優(yōu)點。但在導管留置期間可能會出現感染、靜脈炎或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研究證實握力鍛煉可有效增加靜脈血管的直徑和血流速度,并降低導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3]。目前臨床上指導患者使用導管配套的握力球進行鍛煉,但患者對握球的力度無法掌握,且鍛煉為機械性運動,缺乏趣味性,握球鍛煉的依從性差[4]。有研究指出,可采用遠程醫(yī)療設備監(jiān)督患者在家庭環(huán)境中的運動,通過手機APP輔助運動是一種有潛力的方式[5]。本研究將基于APP的趣味握力球運用在PICC置管患者中,觀察患者握球鍛煉的依從性及PICC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擇2019年1月至6月在杭州某三級甲等醫(yī)院行PICC的腫瘤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由醫(yī)院靜療組專科護士置管,并在醫(yī)院接受治療和維護者;年齡>18歲;智力和精神正常;無肢體偏癱、運動障礙,能配合完成握球運動;會使用智能手機;預期留置導管時間超過3個月。排除標準:病情危重或惡性腫瘤終末期患者;理解、閱讀能力不正常,不能與研究者有效交流者。脫落標準:各種原因導致留置時間<3個月,提前拔除PICC;各種原因不能在醫(yī)院維護的失訪者;自行退出者。按實施基于APP的趣味握力球訓練為節(jié)點進行分組,2019年1月至3月收治的患者60例為對照組,2019年4月至6月收治的患者60例為觀察組,干預過程未發(fā)生脫落病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腫瘤類型、化療藥物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均采用單腔耐高壓4F導管(同公司生產),由具有PICC穿刺資質的??谱o士按照超聲引導下聯合塞丁格技術行PICC穿刺流程進行穿刺置管。
1.2.1對照組
采用運動日志+握球鍛煉?;颊逷ICC置管后,統(tǒng)一發(fā)放PICC導管配套的握力球1個及運動日志本[6],由靜療組??谱o士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并指導握球鍛煉及填寫運動日志。握球鍛煉:患者置管側手以將握力球捏小至1/2大小的力量緊握,握2 s,松2 s,每日握球500次左右,手臂伸展角度不作要求(但不可越過頭頂),分早、中、晚3次完成[1]。運動日志包括置管天數、運動時間、握球數量、是否將球捏小至1/2大小、置管側肢體肘上10 cm的臂圍、置管側肢體皮膚顏色、皮膚溫度等,要求患者每日在鍛煉后填寫運動日志,每周導管維護時由護士核查運動日志,并對患者鍛煉方式、運動時間、運動次數及置管側肢體進行評估并分析其存在問題,進行相應指導。隨訪干預時間為3個月。
1.2.2觀察組
采用基于APP的趣味握力球鍛煉?;颊逷ICC置管后,統(tǒng)一發(fā)放Oriori智能握力球。由靜療組??谱o士協(xié)助患者完成手機APP安裝,使用手機藍牙與握力球綁定并指導患者APP的使用。
1.2.2.1 基于APP的趣味握力球介紹
基于APP的趣味握力球由握力球和手機APP組成。握力球為硅膠材質制成的橢圓形球,內置壓力傳感器、動作傳感器和藍牙4.0。通過藍牙與手機中的Oriori APP相聯。APP共有5個界面:“日志”“運動”“握力”“游戲”“朋友”。在“日志”界面,可以查看7 d的運動情況;在“運動”界面中可設定運動目標,查看當天握球次數,運動情況;在“握力”界面可測量握力大??;“游戲”界面含有十余款握力游戲,可在游戲中完成鍛煉;在“朋友”中添加好友,查看好友的運動情況及排名。患者握球鍛煉數據將自動傳輸到手機APP中并儲存。醫(yī)護人員通過好友界面可查看實時的數據,根據監(jiān)測數據情況進行提醒與干預。
1.2.2.2 基于APP的趣味握力球的應用
握球鍛煉時要求患者置管側手握住握力球,以自身最大握力的80%進行鍛煉[7],每日握球500次左右?;颊咦陨碜畲笪樟τ伸o療組專科護士對其進行測量和記錄。最大握力測量方法根據美國手功能治療師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of Hand Therapist,ASHT)推薦的標準握力測試姿勢[8]進行測試。鍛煉中,根據患者病程中身體情況的變化,動態(tài)調整握球力度。研究人員每天對APP自動上傳的數據進行追蹤、監(jiān)測和結果分析。若患者數據出現異常,如未握球或握球數量不達標等情況,專科護士通過微信或電話聯系患者了解原因并督促其鍛煉。同時根據患者情況予以相應的健康指導,包括握球的力度、數量、時間及APP的使用。如患者出現置管側肢體疼痛、腫脹、皮膚溫度升高等癥狀懷疑導管相關性血栓時,及時行血管超聲予確診。隨訪干預時間為3個月。
1.3.1帶管期間握球鍛煉依從性
根據運動日志記錄情況,握球鍛煉達標率=握球天數/置管天數。握球鍛煉依從性評價標準[9]:達標率≥80%為依從,60%~<80%為比較依從,40%~<60%為不夠依從,<40%為不依從。依從率=(依從例數+比較依從例數)/總例數×100%,于干預3個月后進行評價。
1.3.2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PICC置管3個月內,發(fā)生導管相關性血栓、靜脈炎、穿刺點紅腫、堵管、導管破裂、導管外滑等情況。每例患者干預期間多次發(fā)生同一種并發(fā)癥均計為1例。
觀察組患者依從率高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3個月后鍛煉依從性比較
兩組患者皆未發(fā)生導管相關性血栓、導管破裂,觀察組穿刺點紅腫、堵管發(fā)生例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導管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依從率高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可能原因,普通的握力球無法完成握力的測量和計數,需依靠患者掌握握球力度并計數,使用不方便;此外,常規(guī)握球鍛煉模式,為患者單人鍛煉,純機械性活動,缺乏趣味性,患者鍛煉意愿不高。智能趣味握力球含有抗壓力金屬傳感器,可完成握力測量,且智能握力球通過藍牙與手機APP連接,鍛煉運動軌跡可通過APP自動記錄,使用方便。而且,基于APP的趣味握力球具有添加好友功能,患者可隨時查看好友的鍛煉情況以及排名,好友間可互相比拼,榜樣的示范效應,有助于激發(fā)患者的鍛煉動力。有調查顯示,游戲已經成為住院腫瘤患者主要的娛樂方式之一,病情穩(wěn)定時,打游戲可以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提高治療耐受力,增加住院愉悅感[10]。握力球APP中含有十余款握力游戲,實現了運動與游戲相結合,提高了患者運動的熱情。且部分游戲具有聯機對戰(zhàn)功能,可以與好友一同完成游戲,達到了病友間相互競爭相互鼓勵的作用?;颊咴谟螒蛑?,可輕松達到握球鍛煉的目的。同時大多數腫瘤患者在化療后可出現納差、乏力、體弱等情況,此時患者的最大握力降低[7]。如仍要求患者將球捏至1/2大小,患者很難堅持,從而影響鍛煉依從性。智能趣味握力球則可通過測量患者最大握力,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實時對握球力度做出調整,患者更容易接受。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穿刺點紅腫、堵管發(fā)生例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夠充分有效的上肢運動會造成導管相關并發(fā)癥[11],對照組穿刺點紅腫及堵管的發(fā)生率高可能與患者握球時不能測量握力大小,進而導致握力過大或不足。PICC置管后早期穿刺點未愈合,此時握力過大,頻率過快,容易導致穿刺點周圍的皮膚與導管不斷摩擦,使穿刺點發(fā)紅;而握力不足,不能有效促進上肢靜脈回流,導致堵管發(fā)生率增加。傳統(tǒng)的運動日記有監(jiān)督患者鍛煉的作用,但不能體現患者的鍛煉效果。部分患者在鍛煉過程中雖然數量達到了要求但很多時候是無效鍛煉。而基于APP的趣味握力球可在手機中顯示每次握球的力度,患者在鍛煉中可更直觀地了解是否達到預期要求。且醫(yī)護人員通過APP反饋的數據及時進行監(jiān)測和分析,并給予正確的指導和干預,從而促進患者行為改變,改善鍛煉效果。兩組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及導管外滑無差異,說明趣味握力球不會增加帶管風險,具有良好的安全可行性。同時,研究中兩組均未發(fā)生導管相關性血栓及導管破裂,這可能與樣本量太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