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美國高校本科人文學科的困境與出路

      2021-10-28 02:45:26張靜寧
      關鍵詞:人文學科文理學院文科

      張靜寧

      (東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6)

      在新經(jīng)濟主義意識形態(tài)對大學滲透作用下,“創(chuàng)業(yè)精神”充斥美國大學,給人文學科帶來深刻的生存危機。各大院校的人文學科被裁減重組,人文學科教授終身制受到質(zhì)疑和挑戰(zhàn),人文學生人數(shù)銳減,學費飛漲,畢業(yè)生就業(yè)困難或者失業(yè),傳統(tǒng)的文理學院紛紛倒閉或者被兼并,營利性教育模式飛速發(fā)展并進一步擠占傳統(tǒng)人文學科市場,等等。美國學者迪里奧(Di Leo)說,“新經(jīng)濟主義的影響力在大學增長一分,人文學科的影響力就衰退一分”(1)Di Leo, Jr. R. Corporate Human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p.xix.。另外一些美國學者則以“被毀滅的”(2)see to Readings, B., The University in Ruin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邊緣的”(3)see to Ferrall,V. E. J., Liberal Arts at Brink.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失去靈魂的”(4)see to Schrecker, E., The Lost Soul of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The New Press, 2010.等等字眼來形容人文學科現(xiàn)今的處境。

      本文的“人文學科”(liberal arts或humanities),是一個兼具狹義與廣義的概念。首先,狹義的人文學科是指學科以及以學科為核心而形成的大學基層的組織單位——院系,和我國常說的“文科”一致,傳統(tǒng)上包括文學、歷史、哲學等學科;但由于學科的不斷發(fā)展,“人文”所囊括的學科種類不斷擴大,也包含外語、心理學、社會學、視覺與表演藝術、區(qū)域/文化/民族/性別研究、哲學與宗教等等。其次,liberal arts 和humanities,如韋伯字典定義的一樣,指“大學里的學科,如語言、哲學、歷史、文學、抽象科學,其主旨在于傳授通識,促使學生全面智力發(fā)展(如推理、判斷能力)……其意思與職業(yè)、專業(yè)(vocational/professional)相對”。這樣的定義就包括了一些我國常說的理科學科,如生命科學、理論數(shù)學、理論物理,還包括在我國大學并不常見的文理學(liberal and general studies)。這些廣義的文科,也是美國的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s)的核心學科與課程。與人文學科相對的是人們常說的職業(yè)、專業(yè)學科,包括農(nóng)業(yè)、經(jīng)管營銷、新聞傳媒、自然資源保護、教育、工程、醫(yī)療衛(wèi)生、家政、法學、圖書館科學、軍事、公安警察、公共行政與服務、神學等等(5)see to 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The Mapping of CIP Codes to Disciplinary Domains, The Carnegie Classification System, Downloads. (2018) [2020-06-25]. http://carnegieclassifications.iu.edu/downloads.php.。

      本文所謂的人文學科的困境,是指不管是狹義還是廣義的人文學科背后的“通識教育”理念的困境,即在美國文理學院建立之初,“把學生從傳統(tǒng)與習慣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學會寬容并充滿睿智的謙遜”并理解“民主社會的基礎和公民的責任”(6)Pascarella E, Wolniak G, Seifert T, “Liberal Arts Colleges and Liberal Arts Education”, ASHE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5,31(3), p,3.之宗旨的困境。本文所謂出路的探討,是指美國學者不僅主張讓這些學科在市場經(jīng)濟中生存壯大,還主張人文學科傳統(tǒng)理念的繼續(xù)發(fā)揚。

      一、美國人文學科畢業(yè)生、教師、文理學院面臨的困境

      (一)畢業(yè)生驟減,就業(yè)困難,收入減少

      學生和家長作為消費者對學科的生存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些傳統(tǒng)的學科,比如拉丁文、希臘文等,就是在市場的選擇中被逐漸淘汰的。本文使用美國教育部的高校綜合數(shù)據(jù)系統(tǒng)(Integrated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Data System(7)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Statistics, Integrated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Data System (2021)[2021-6-25]. https://nces.ed.gov/ipeds/datacenter/InstitutionByName.aspx.,簡稱IPEDS),分析從2011到2019年間,由卡內(nèi)基院校分類系統(tǒng)所承認的2558所四年制院校各學科的本科生畢業(yè)生變化情況,總結市場對學科的選擇傾向。

      表1統(tǒng)計了8年間全美每年本科畢業(yè)生總數(shù)及各科畢業(yè)生人數(shù)占總畢業(yè)生比例的變化情況。總畢業(yè)生人數(shù)呈逐年上升趨勢,從1 659 099人到1 958 543人,增幅為18%。而所有的文科畢業(yè)生占總畢業(yè)生比例,除去跨學科研究略有增長外,都在大幅下降。其中降幅較大的如外語(1.30%到0.85%)、英語語言文學(3.21%到2.00%)、哲學(0.76%到0.49%)、社會學(8.47%到6.98%)、歷史(2.08%到1.18%),這些也是人們觀念里比較傳統(tǒng)的“不實用”學科。與此相比,職業(yè)、專業(yè)學科,畢業(yè)生比例增長較快的有工程(4.87%到6.47%)、醫(yī)療衛(wèi)生(8.90%到11.97%)等;而表現(xiàn)不好、畢業(yè)生比例下降較快的學科,如教育,則是人們觀念中比較偏文科的學科。這些數(shù)據(jù)反映出8年間畢業(yè)生總數(shù)增長原因基本與文科無關,以及畢業(yè)生回避文科的傾向。

      表1 2011—2019年間文科與職業(yè)、專業(yè)學科畢業(yè)生占總畢業(yè)生比例變化情況

      此外,人文學科所遭受的另一大威脅,即來自營利性教育機構的擠壓。這些機構如鳳凰大學(University of Phoenix)、阿波羅集團(Apollo Group)等以網(wǎng)絡職業(yè)培訓為主,多數(shù)以非實體形式存在。而這些機構的學生尤其排斥人文學科,比如在2000—2001年間所有的營利機構畢業(yè)文憑中,“文學文憑為零”。這些教育機構的管理人員認為文科知識無法由“計算機算法轉(zhuǎn)化成編碼知識”(8)Donoghue F. The Last Professor: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and the Fate of the Humanities,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08,p.101.而通過網(wǎng)絡傳授。

      以上人文畢業(yè)生驟減及與職業(yè)、專業(yè)教育、營利性教育的繁榮的情況對比反映出新經(jīng)濟主義意識形態(tài)下學生“職業(yè)主義”(careerism)的盛行。人們關心大學教育能不能讓學生獲得值得雇傭的技能,尤其在經(jīng)濟危機、學費飛漲的情況下,學生更加關心他們的教育投入能否獲得回報,以及他們能否償還求學時欠下的債務,如美國學者迪里奧所說,“大學生不在乎受什么樣的高等教育,他們要的是使他們獲得償債能力的教育”(9)Di Leo, Jr. R. Corporate Human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p. xix.。人文教育在人們心中往往是“無用的” “有錢人的奢侈品”,美國學者瑞克門(Drakeman)戲稱1933 年經(jīng)濟危機,人文社科的畢業(yè)生都是一手領文憑,另一手領學校發(fā)的一塊面包救濟糧(10)see to Drakeman D. Why We Need the Humanities: Life Science, Law and the Common Goo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6.。文科生不賺錢、找不到工作、教育投資的回報率不高也是大數(shù)據(jù)證實了的。美國教育部另一項名為本科及本科以后(Baccalaureate and Beyond Longitudinal Survey, 簡稱B&B)的調(diào)查(11)see to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Statistics, The Baccalaureate and Beyond 2016/2017, [2021-6-25] https://nces.ed.gov/datalab/index.aspx,跟蹤大約29 000名2015—2016年畢業(yè)生,對他們2017年第一份工作收入情況進行統(tǒng)計。表2顯示,社會學、人文學科、心理學畢業(yè)生所占的比例都隨著收入的升高而急劇下降,在最高收入?yún)^(qū)間分別只占到18%、7.4%和7.3%。其他表現(xiàn)稍好的學科如文理學、歷史、傳媒、公共行政與服務、設計與應用藝術都在前三個收入?yún)^(qū)間分布相對平均,而到了最高收入?yún)^(qū)間比例急劇下降,這表明文科學生難以達到高收入水平。這和計算機、工程、醫(yī)療衛(wèi)生畢業(yè)生的比例隨收入?yún)^(qū)間的升高而快速升高、集中在最高收入?yún)^(qū)間(三個學科畢業(yè)生分別占54.5%,61.2%和47.2%)的現(xiàn)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表2 2015—2016年各科畢業(yè)生2017年收入情況調(diào)查

      文科“無用”也因為一些教育機構的行為言論得到強化。如有營利性教育機構直白地在廣告中說,“我們是公司……我們不說‘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或‘拓寬學生視野’這些狗屁話”(12)Donoghue F. The Last Professor: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and the Fate of the Humanities.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08, p.97.。而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教育與勞動力中心2010年發(fā)表長達122頁報告,呼吁大學要以職業(yè)培訓為己任,“否則,我們將毀滅我們國家的未來……我們付不起這樣的代價”。美國學者法瑞爾(Ferrall)指出美國的政治政策文本也在有意無意強調(diào)人文“無用”論,因而更進一步深化人文學科的危機。2006年教育部長斯百林(Spelling)發(fā)布長達55頁的高校改革的建議,無一字提到人文教育,尤其是人文教育對培養(yǎng)公民的意義。美國政府也屢次提出對大學課程進行改革,強調(diào)護理、衛(wèi)生信息技術、制造、環(huán)保等職業(yè)教育的重要性(13)Ferrall V. E. J. Liberal Arts at Brink.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p.48.。

      (二)人文社科教師待遇差、工作不穩(wěn)定、地位降低

      人文學科面臨的危機也體現(xiàn)在人文大學教師的生存狀況,包括他們的收入和雇傭情況。

      首先,美國大學人力資源協(xié)會(College and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for Human Resources, 簡稱CUPA)2017—2018年關于美國大學教師的數(shù)據(jù)表明,公立四年制本科院校教授的平均年薪為98689美元,副教授為78408美元,助理教授為67410美元。除區(qū)域文化民族性別研究這一領域外,所有文科教師的年薪全部低于各級別的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為公共行政與服務,略低于平均值,最低為英語語言文學和視覺與表演藝術教師的年薪,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的平均年薪處于同級別倒數(shù)第二和倒數(shù)第一的水平。與文科教師普遍低薪的狀況相比,其余職業(yè)、專業(yè)學科教師的年薪基本都居高不下,法律和經(jīng)濟管理/市場營銷教授平均年薪分別為130 067美元和124 422美元,工程類教師的平均年薪為123 929美元(見表3)。這種差距,在私立大學可能會更加明顯。

      表3 2017—2018年美國公立大學各科教師平均薪酬 (美元)

      其次,美國大學,尤其是2008年經(jīng)濟危機以來,為節(jié)約成本,越來越傾向于雇傭非終生軌教師,保證大學有彈性的廉價勞動力,認為這是節(jié)約成本、提高效率的最好方式。美國學者鐸拿厚(Donoghue)認為,“終身制雖然緩慢但又毋庸置疑地在消失”(14)Donoghue F. The Last Professor: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and the Fate of the Humanities.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08. p.55.。他說:“終身教授存在了80年,但我不確定在未來的80年這一頭銜是否會繼續(xù)存在?!?15)Donoghue F. The Last Professor: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and the Fate of the Humanities.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08. p.xi.美國大學的教師基本分為四類:終身教師、終身軌教師、非終身軌全職教師、非終身軌臨時教師 (如美國人文與科學協(xié)會的劃分)(16)see to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Estimated distribution of humanities faculty members across tenure statuses by discipline, Fall 2017. Humanities Indicators, a Project o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2017)[2021-6-25]. https://www.amacad.org/humanities-indicators/higher-education-surveys/2-faculty#32791.。前兩類受終身制保護,而后兩類合稱非終身軌教師,不受終身制保護。根據(jù)美國大學教授協(xié)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統(tǒng)計,2015年美國大學非終身軌教師平均達到57%,而1975年和1995年這個數(shù)值分別是34%和47%,表明雇傭非終身軌教師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17)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Trends in the Academic Labor Force,1975—2015.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2015) [2021-6-25]. https://www.aaup.org/sites/default/files/Academic_Labor_Force_Trends_1975-2015.pdf.。人文學科也貫徹該策略。根據(jù)美國人文與科學學會2017—2018年間對四年制本科院校展開的“人文院系”調(diào)查(Departments Survey)(18)see to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Estimated Distribution of Humanities Faculty Members Across Tenure Statuses by Discipline, Fall 2017. Humanities Indicators, a Project o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2017)[2021-6-25]. https://www.amacad.org/humanities-indicators/higher-education-surveys/2-faculty#32791.,文科院系的非終身軌教師占38%。所有文科中“科學史”由于比較冷門,只有少數(shù)頂尖研究型大學才會開設,所以終身教師和終身軌教師比例較高,占88%;其余比較大眾化的文科,如英語、外國語言文學、傳媒等,非終身軌教師比例分別為41%、49%和55%,接近或超過半數(shù)(表4)。

      表4 2017—2018年美國本科四年制大學文科教師雇傭情況

      非終身軌教師在文科院系大量出現(xiàn),說明文科教師的地位低下,因為失去了終身制保護的大學教師的命運是顯而易見的:工資低、工作量大、受到過度的管理與問責、失去學校和公共事務的話語權、工作朝不保夕。非終身軌臨時教師也被戲稱為“學者中的吉卜賽”或“大學里的自由基”(19)Donoghue F. The Last Professor: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and the Fate of the Humanities.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08, p. 56.,有些臨時教師不得不輾轉(zhuǎn)于三個或更多的學校,以維持正常的收入水平。這些學者的基本感受是“羞愧、消極與不安”(20)Di Leo, Jr. R. Corporate Human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p. 46.。有學者描寫大學對非終身軌教師過度管理的現(xiàn)象,“教室后墻是玻璃墻,行政人員隨時巡視教學大樓,以保證這些教師不會提前五分鐘下課”(21)Donoghue F. The Last Professor: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and the Fate of the Humanities.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61-62.。

      當人文教師不受終身制保護的時候,也代表人文學科失去了其批判的精髓。傳統(tǒng)的人文教授被稱為“公共知識分子”“社會的良知”等等。美國學者鐸拿厚說,人文教授傳播與創(chuàng)造了文化理想,這是他們權威的根源,他們是“社會契約”型的學者,不同于掌握專門技能的專家型學者,如工程師和醫(yī)生等(22)Donoghue F. The Last Professor: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and the Fate of the Humanities.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08, p. 68.。當人文教師失去了參與學校與公共事務的自由,受到過度的管理與問責,失去了實踐批判功能的權力,他們就成了美國學者迪里奧所說的“消極、馴服、遵從、溫順”的主體(23)Di Leo, Jr. R, Corporate Human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p. xviii.?!疤魬?zhàn)權威以及全面審視社會及文化——包括學術文化——的能力,是大學繁榮的前提。在失去這種能力的時候,大學就荒蕪了?!?24)Di Leo, Jr. R, Corporate Human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p.ix.大學人文學科有可能面臨著其根基的喪失。

      (三)文理學院式微,入不敷出

      文理學院是美國高等教育系統(tǒng)中的“小眾,”學校的規(guī)模普遍偏小,通常1000到2500學生,坐落在比較偏遠的地區(qū),以培養(yǎng)本科生為主。這樣的學校一般達不到規(guī)模效益。因其宗旨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學生服務的成本往往居高不下,比如堅持小班授課,不像一般研究型大學一樣“為追求名聲,嚴格選擇學生,以研究為目的,讓教師盡量減少授課”(25)Ferrall V. E. J, Liberal Arts at Brink.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p.14.,生師比與其他類型的院校相比往往偏小。其收入依賴于兩種主要途徑:學生學費和捐贈基金。在2008年以來的經(jīng)濟危機中,這兩種收入都有縮減趨勢。為吸引學生,學校不得不給予學費折扣,就造成了學費收入縮水。而捐贈并不穩(wěn)定,而且各個學院的差異很大。有的歷史悠久、名聲顯赫的“富?!本栀浕鸹鶖?shù)大,如果管理投資得當,有望不斷增長;而有的學院捐贈基數(shù)較小,即使在經(jīng)濟危機中沒有直接蒸發(fā),也發(fā)揮不了多大的作用。捐贈基金總是依照“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規(guī)律增加或減少,這對缺乏歷史底蘊和基金積累的院校特別不利。

      表5為美國高校綜合數(shù)據(jù)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分析了卡內(nèi)基院系分類系統(tǒng)所羅列的共243所(216所私立,22所公立,5所沒有提交數(shù)據(jù))文理學院的2016經(jīng)濟狀況。

      表5 2016年美國文理學院經(jīng)濟狀況

      2016年私立的文理學院(以下數(shù)據(jù)均為216所學院均值)總支出是總收入的125%,說明普遍存在入不敷出的情況。雖然學費較高,達到21545美元,但學費總收入只占到年總收入的57%。生均總收入和生均總支出的差為9446美元,也就是說2016年每招一個學生,學校就要虧損9446美元。私立文理學院,除工資支出占總支出的40%外,如學者法瑞爾所說,住宿制、小課、教授授課、堅持不用研究生代課、豪華設施(圖書館、實驗室和運動設施等)都是支出居高不下的原因(26)see to Ferrall V. E. J, Liberal Arts at Brink.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本文篇幅無法顯示每一所文理學院的情況,其實排名靠前的名校收支不平衡的現(xiàn)象都十分嚴重。2018年,美國新聞(US News)排名第一位的威廉姆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年總支出是總收入的2倍多,而第二名的阿姆赫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則達到5倍多。所幸私立學院的捐贈基金都相對比較龐大,216所學院平均生均占有184 411美元。排名美國新聞前5位的學院平均生均捐贈基金接近百萬美元,排名前51位的50所學院(有一所沒有提交數(shù)據(jù))生均捐贈基金30萬美元左右。所以目前私立文理學院在每年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基本依靠捐贈基金維持營運。而美國學者法瑞爾的研究表明,在2008年經(jīng)濟危機以前,兩百多所文理學院只有幾所會有入不敷出的現(xiàn)象(27)see to Ferrall V. E. J, Liberal Arts at Brink.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公立文理學院的經(jīng)濟狀況更不容樂觀。雖然表面上公立學院每年勉強收支平衡,總支出是總收入的99%,但這些學院的學費收入普遍較低,捐贈基金非常少,生均占有36493美元,有的“窮?!眲t只有幾千、幾百美元。所以這些學院都在勉強營運,在經(jīng)濟危機中并沒有抵御風險、應對突發(fā)狀況的能力。

      文理學院式微的另一表現(xiàn)是,文理學院獲得文科學位的畢業(yè)生占文理學院畢業(yè)生的比例在急劇下降。美國學者賓特(Brint)等人說,如今文理學院在市場經(jīng)濟中的生存之道是掛文理學院之名,行職業(yè)、專業(yè)教育之實(28)see to Brint S. , Riddle M., Turk-Bicakci L.,et al. “From the Liberal to the Practical Arts in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and Curricula Change”,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05,75(2), pp.151-180.。據(jù)美國學者法瑞爾統(tǒng)計,1987年,全美文理學院的畢業(yè)生中,大約10%的學生獲得職業(yè)、專業(yè)學位;到2008年,獲專業(yè)、職業(yè)學位的學生已達到30%。在一些比較低端的、名聲不顯的文理學院,獲職業(yè)、專業(yè)學位的學生遠遠超過50%。本文通過對美國高校綜合數(shù)據(jù)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2016年243所文理學院所頒發(fā)的畢業(yè)文憑中,33%是職業(yè)、專業(yè)文憑。但文理學院的內(nèi)部差異較大:在美國新聞排名前51位的50所學院(有一所沒有提交數(shù)據(jù))所頒發(fā)的文憑中,職業(yè)、專業(yè)文憑占22%,而在美國新聞排名后50位的學院中,職業(yè)、專業(yè)文憑占44%。美國學者迪里奧認為“這一現(xiàn)象仿佛給人文學科打了一個巨大的耳光”(29)Di Leo, Jr. R., Corporate Human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p.9 .。

      二、人文學科的價值和學者對其衰落的憂慮

      人文學者面臨的問題是,他們對人文學科的辯護,能引起人文學者的認同與共鳴,卻不能讓處于人文學科外部的人信服。 目前最常見的有從三個層次對人文科學的辯白:人文科學培養(yǎng)思維習慣和批判能力,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種能力是公民意識與民主生活的基礎;也是較之職業(yè)、專業(yè)教育靈活多變,使學生終身適應各種條件變化,包括市場要求千變?nèi)f化的基礎。

      美國學者納斯博姆(Nussbaum)認為,人文學科的教育使學生“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學會積極、有力并縝密地批判”(30)Nussbaum M., Not for Profit: Why Democracy Needs the Humanities. Princeton and 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 p.18.,他們勇于挑戰(zhàn)權威,并且不局限于眼前的問題或個人的忠誠,“能夠體會并同情別人的困境”,即能夠共情或換位思考,這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zhì)”(31)Nussbaum M., Not for Profit: Why Democracy Needs the Humanities. Princeton and 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0, p.6.。缺乏人文教育賦予學生的這些特質(zhì),學生們有可能成為“技術型的溫順的主體”或者在市場經(jīng)濟中變得“貪婪而麻木”,“他們沒有個性,人云亦云,用溫馴的官僚的眼光看待世界,主宰行動”(32)Nussbaum M., Not for Profit: Why Democracy Needs the Humanities. Princeton and 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 p.23.。在缺乏批判性或有同情心的公民意識的情況下,整個國家的民主生活就會受到威脅,而整個世界也因此“不能建立高尚的文化”(33)Nussbaum M., Not for Profit: Why Democracy Needs the Humanities. Princeton and 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0, p. 8.。

      加拿大學者??怂谷舻?Axelrod)認為,人文教育所培養(yǎng)的能力,比起單純的技術或職業(yè)教育,使學生更適應市場變化。比如,加拿大30家高科技大公司的總裁就曾經(jīng)聯(lián)合發(fā)表聲明,充分肯定人文學科所培養(yǎng)的能力:“我們公司所處的環(huán)境在不斷地變化。為了公司的繁榮,我們需要各層次的有創(chuàng)見的思考者,能在大環(huán)境里做出決斷。他們必須具備溝通能力——能推理、能創(chuàng)造、能寫作、能演講……即是說,我們需要領導者?!?34)Axelrod P., Values in Conflict: The University, the Marketplace and the Trials of Liberal Education. Montreal, Canada: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02, p. 67.而美國教育協(xié)會(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的調(diào)查也表明人文科學科學生具有“溝通、團隊協(xié)作能力,有靈活性,能與不同背景的人相處,理解全球化的意義,受過行業(yè)道德培訓”,因而在市場經(jīng)濟中別具競爭力(35)Axelrod P., Values in Conflict: The University, the Marketplace and the Trials of Liberal Education. Montreal, Canada: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02, p. 68.。學生和家長往往強調(diào)專業(yè)、職業(yè)教育帶來的直接收益,而大公司的領導者往往強調(diào)員工的靈活性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從長遠看,反而是人文畢業(yè)生發(fā)展更好。

      雖然許多學者都強調(diào)人文知識的概念性、象征性的價值(36)see to Amara N.,Ouimet M., Landry R., “New Evidence on Instrumental, Conceptual and Symbolic Utilization of University Research in Government Agencies”, Science Communication, 2004,26(1) pp.75-106.,美國學者瑞克門則另辟蹊徑,主張人文知識與人們生活相關的實用性和工具價值。瑞克門認為,科學研究不僅要受到宗教、道德的監(jiān)督(如胚胎干細胞研究),其社會價值也需要從哲學、神學、經(jīng)濟學等方面去衡量。最終決定這些研究值不值得投資,研究成果能否走向市場,能否帶來最終的經(jīng)濟收益的是人文知識。比如,英國醫(yī)藥衛(wèi)生部(National Health Service)的幾次相關生物技術的政策制定都由著名人文學者參與,他們也最終決定這方面研究的走向(37)see to Drakeman D, Why We Need The Humanities: Life Science, Law And The Common Goo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5.。

      瑞克門又指出美國公民自由發(fā)展史上的每次里程碑式進步都是由人文學科來推動的。比如,19世紀70年代美國最高法院在裁定摩門教徒重婚案件的時候,不得不借助歷史學家從文獻中發(fā)掘的托馬斯·杰弗遜給友人的信件,來重申憲法第一修正案中政教分離的原則,“關于殖民時期的學術研究直接轉(zhuǎn)化為憲法內(nèi)容”(38)Drakeman D, Why We Need The Humanities: Life Science, Law And The Common Good. New York: Palgrav Macmillan,2015, p.65.。1954年布朗與教育委員會一案(Brown vs. Board of Education),標志著臭名昭著的種族隔離在公立學校終結。瑞克門認為當時最前沿的社會學、心理學關于隔離對兒童傷害的研究,在最高法院的裁定中起著關鍵作用。而近年的安樂死的案件,關于公民“死亡的權利”論證,又大量援引經(jīng)典與現(xiàn)代的哲學著作。以上例證都表明人文知識推動了美國公民權利的每一次進步,這也是人文學科“工具”的價值(39)see to Drakeman D, Why We Need The Humanities: Life Science, Law And The Common Goo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5.。

      以上種種都是人文學者論述的人文學科的內(nèi)在和外在價值。但在市場的規(guī)則前面,美國大學的人文學科應當怎樣做,或者做什么,才能挽回人文學科發(fā)展的頹勢呢?也就是說,新經(jīng)濟意識形態(tài)下人文學科的出路在哪里呢?這是美國大學人文學者關心和研究的問題。

      三、對人文學科發(fā)展出路的探討

      (一)打破學科壁壘,“合縱”辦學

      傳統(tǒng)人文各門學科因知識體系和大學行政機構的無限發(fā)展和擴張而不斷分化,各自遵循不同的認識與運作的規(guī)則,各科之間壁壘森嚴,不通有無,獨立的學科無論是吸引生源還是知識轉(zhuǎn)化都處于弱勢地位。因而有學者提出“合縱”是人文學科在市場經(jīng)濟激烈競爭規(guī)則之下大勢所趨?!昂峡v”有三個方面的意思:第一是指人文學科之間壁壘的破除與綜合;第二是弱化人文學科與專業(yè)或職業(yè)學科之間的二元對立;第三是指各大院校,或因?qū)W校類型相似(如文理學院),或因地域相近,通過行政和管理手段進行多方面的聯(lián)合。

      近年來,人文各學科過分細化、各自為政的現(xiàn)象屢屢遭到批評。如學者卡斯提(Cassity)和安格(Ang)批評文科學者“各自專注于自己的好奇心、獨立專研,以出版獨著為榮”(40)Cassity E, Ang I, “Humanities-industry partnerships and the ‘knowledge society’: The Australian experienc”, Minerva, 2006, 44(1):p.52.。而這種學科分裂的狀態(tài)受到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美國學者賓特強調(diào),在文科學科紛紛縮減,仿佛“被推土機推平”的時候,有兩門跨學科性質(zhì)的新興專業(yè),文理學(liberal/general studies)和跨學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的招生則總是穩(wěn)中有升,以強勁的發(fā)展勢頭獨樹一幟?!斑@說明文科發(fā)展的一種有趣的趨勢,學科之間的壁壘正在慢慢消失?!?41)Brint S. G., Riddle M., Turk-Bicakci L.,et al., “From the Liberal to the Practical Arts in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and Curricula Change”,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05,76(2), p. 159.美國學者米勒(Miller)也主張大力發(fā)展“新文科”,即“文化研究”,“綜合經(jīng)濟、政治、文本分析、性別理論、歷史、后殖民理論、物質(zhì)對象和政策的角度”進行教學和研究,這樣的“新文科”能促使學者和學生自我反思,也使他們關注社會公平與變革。“新文科”是跨學科的,與其說是一系列學科中的一種,不如說是文科本身(42)Miller T. Blow up the Humanities. Philadelphia, P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12, p. 108.。

      另外,也有許多學者批評文科與專業(yè)、職業(yè)教育人為的二元對立。人文社科有其獨立的主張與傳統(tǒng),但與專業(yè)、職業(yè)教育并不矛盾。美國學者賓特認為,美國教育從來都注重實踐,即使在莫里爾法案(The Morrill Act)與贈地運動之前,人文傳統(tǒng)最盛行的時代也是如此(43)see to Brint S. G., Riddle M., Turk-Bicak L.,et al., “From the Liberal to the Practical Arts in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and Curricula Change”,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05,76(2), pp. 151-180.。學者巴斯卡瑞拉(Pascarella)等人認為,“過去三十年,人文與職業(yè)教育之間的對立漸漸改變。人文或職業(yè)教育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大學都致力于提供體現(xiàn)深厚人文底蘊的職業(yè)教育的課程”(44)Pascarella E., Wolniak G., Seifert T., “Liberal Arts Colleges and Liberal Arts Education”, ASHE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31, 2005, 31, p. 8.。

      各大院校以文科各科綜合、人文與職業(yè)教育結合來加強競爭力的實踐舉措體現(xiàn)在大學“聯(lián)合體”上。全美大約有100個“聯(lián)合體”,最著名的有“五院合營”(Amherst, Hampshire, Mount Holyoke and Smith College, 和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費城西郊“三校合營”(Swarthmore, Haverford 和Byrn Mawr Colleges),以及“五院兩校合營”(Pomona, Scripps, Clarmont McKenna, Harvey Mudd, and Pitzer College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和Graduate Institute of Applied Sciences)。這些聯(lián)合體都進行院系層面的合作,學生可以自由地從聯(lián)合體中其他學校選課,比如,“五院兩校合營”的學生每年平均有6000門課程從聯(lián)合體其他院校選修(45)Ferrall V. E. J. Liberal Arts at Brink.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p. 85.。這些聯(lián)合體院校同時也推出了淡化人文學科邊界、淡化人文職業(yè)教育對立的政策。比如,許多學校(如阿姆赫斯特學院)提出“我的專業(yè)我做主”(create your own major)(46)see to Amherst College, A Guide for the Submissio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Proposal to the Special Programs Committee.Amherst College, Interdisciplinary Major Programs [2021-6-25] https://www.amherst.edu/academiclife/departments/interdisciplinary-major-program.,即學生不再嚴格隸屬于某一院系、某一專業(yè),他們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任意個性化的課程組合。每個畢業(yè)生的“專業(yè)”都不盡相同,又與各自興趣、需求契合,而學校則提供給他們?nèi)≈槐M的課程資源。這樣文理學院可以名聲、威望吸引學生,又不妨礙學生對職業(yè)教育需求。這些學校聯(lián)合體的組合有各式目的,但維護和發(fā)揚人文傳統(tǒng)是他們共同、終極的目的。這也是人文學科在市場競爭中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舉措。

      (二)走向市場,發(fā)展自身的經(jīng)濟價值

      有學者重申在新經(jīng)濟意識形態(tài)下人文學科的獨立性以及與市場保持距離的必要性,即“知識有其內(nèi)在的目的,不用為職業(yè)與商業(yè)服務”(47)see to Bullen, E., Robb, S., Kenway, J.,“‘Creative Destruction’: Knowledge Economy Policy and the Future of Arts and Humanities in the Academy”,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2004,19(1), pp.3-22.,但也有學者認為人文學科應該回歸現(xiàn)實,在“學術資本主義”浪潮中結合市場,發(fā)掘其教學與研究的經(jīng)濟的價值。

      美國學者米勒提出,美國的人文學科其實兩極分化嚴重,有“高尚”的私立大學的文科,如哈佛大學每年都接受大量的校友捐贈,無論市場怎樣變化,都無關痛癢。事實上美國學者和恩(Hearn)等人的研究表明,只有歷史悠久、資金雄厚的大學能很好地保留人文傳統(tǒng)(48)see to Hearn J. C., Balasco A. S., “Commitment to the Core: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Humanities Degree Production in Four-Year Colleges”,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15,86(3), pp. 387-416.,但這些精英院校只有極少數(shù)。其余“一般”的州立大學的文科,不能無視市場的要求,如適應學生求職需求等。所以斯洛特(Slaughter)等人提出的“學術資本主義”理論——“創(chuàng)業(yè)精神”充斥大學,無論大學本身還是大學中的個人都以各種形式參與市場,獲取經(jīng)濟回報——在人文學科中也有極廣泛的應用(49)see to Slaughter S. & Rhoades G., Academic Capitalism and the New Economy: Markets, State and Higher Education.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4.。學者歐瑪斯皮艾拉(Olmos-Peuela)等人總結了各國政治文本所強調(diào)的人文學科的經(jīng)濟價值,如英國國家學術院(The British Academy)提出:“我們總是強調(diào)科技工程與數(shù)學學科對……國家經(jīng)濟復蘇的重要性,我們不要忽略人文社科的關鍵作用。”歐盟委員會(The European Commission)也強調(diào)“我們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我們盡可能廣泛地利用學術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不是要放棄,而是要利用人文社科”(50)Olmos-Peuela J, Castro-Martinez E, D’Este P., “Knowledge Transfer Activities i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Explaining the Interactions of Research Groups with Non-Academic Agents”, Research Policy, 2014,43(4), p. 697.。

      在美國本土,要開發(fā)人文學科經(jīng)濟價值的呼聲也十分高漲。美國學者迪里奧悲觀地說人文學科處在“市場規(guī)則之中”(51)Di Leo, Jr. R., Corporate Human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3.p.24.,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人文學科實際上已經(jīng) “公司化”(變成corporate humanities 或humanities Inc.)。在市場中謀求人文學科的出路,“不求這些學科獲得新生,至少可以獲得緩刑”(52)Di Leo, Jr. R., Corporate Human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3.p.25.。美國學者米南德(Menand)認為人文學科對學校的貢獻在于教學,通過學費收入而掙錢。他說人文學科適應市場要求非常容易,“幾乎每門人文學科都可以與實用技術相關聯(lián),英語系可以開設寫作或出版的專業(yè),純理論數(shù)學可以變成應用數(shù)學甚至工程學”(53)Menand L., The Marketplace of Ideas: Reform and Resistance in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10, p.55.。這樣的改革有利于吸引學生到人文學科來,雖然綜合市場要求的學位可能更難。美國學者羅茲(Rhoades)等人認為美國大學人文學科中“教學資本主義”盛行,即利用培訓、夏校、收費碩士學位、招收外國學生等等盈利(54)see to Rhoades G, Slaughter S., “Academic Capitalism in the New Economy: Challenges and Choices”, American Academic, 1(1), 2004.。學者布棱(Bullen)等人呼吁大學人文學科與“創(chuàng)造性工業(yè)”(或稱“文化產(chǎn)業(yè)”)建立聯(lián)系,如“出版業(yè)、影視、廣告、音樂、視覺與表演藝術、軟件、建筑與服裝業(yè)”等?!拔覀儜斉囵B(yǎng)這樣的學生,讓他們在休閑、娛樂、文化與創(chuàng)造的領域就業(yè)。我們培養(yǎng)的不僅是知識工人,我們培養(yǎng)的是新型的 ‘文化中間人’。他們是生產(chǎn)、推銷、傳播‘符號產(chǎn)品’的中堅力量。”(55)Bullen, E, Robb, S., Kenway, J.,“‘Creative Destruction’: Knowledge Economy Policy and the Future of Arts and Humanities in the Academy”,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2004,19(1), p. 12.

      總之,在關于保持人文學科獨立性與人文學科市場化、商業(yè)化的爭論中,后者顯然被看做是人文學科在新經(jīng)濟意識形態(tài)下生存或“獲得緩刑”的出路。這種主張對于美國重振人文學科具有可行性。

      四、結語

      美國人文學科目前的狀況及其發(fā)展的走向,對各國的人文教育有普遍的借鑒意義。我國的人文學科發(fā)展與美國不盡相同,但也有相似之處。不同是所謂人文學科,中美兩國的內(nèi)涵并不一樣。在學科發(fā)展方面,中國由于行政管理的鴻溝,其聯(lián)合辦學的可能性要比美國少。受市場的沖擊大小也不一樣,比如,因為人文學科擴招的成本比理工科擴招低得多,在行政的干預下,中國大學的人文學科在大學擴招的浪潮中顯示的是一派繁榮而不是蕭條的景象。即是說,中國人文學科面對的是“類市場”(Quasi-market),是由政策創(chuàng)造和干預的市場,而不是完全的市場。但有一點是和美國相同的,比如,過去受到追捧的諸如文學、歷史、哲學等學科,都出現(xiàn)了畢業(yè)生就業(yè)困難的現(xiàn)象??梢?,中國人文學科即使在政策的保護下擴招,在某種程度上也必須接受市場規(guī)則的檢驗。所以,對比中美兩國的人文社科發(fā)展的趨勢,美國學者憂慮的是如何在傳統(tǒng)和市場之間獲得平衡,在市場運作規(guī)則面前保留人文學科的核心內(nèi)涵,中國高教學者卻可以考慮如何正視市場規(guī)則,發(fā)展中國人文學科。簡而言之,中國的教育界應充分認識人文學科的主要價值和發(fā)展的意義,充分研究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人文學科發(fā)展的經(jīng)驗和教訓,不僅是借鑒其優(yōu)點和長處,也要研究其發(fā)展的曲折之路,以便開辟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文科”發(fā)展之路。

      猜你喜歡
      人文學科文理學院文科
      “人文價值再思考與中國的人文學科體系構建研究”專題研討會
      中國音樂學(2021年3期)2021-11-20 05:40:24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作品選登
      湖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作品
      大眾文藝(2020年15期)2020-09-11 02:28:04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黑夜的獻詩
      大眾文藝(2019年23期)2019-12-15 09:59:08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藝術家(2018年7期)2018-09-22 02:09:20
      西安文理學院高萍教授
      唐都學刊(2018年3期)2018-06-12 08:20:22
      別再這樣為人文學科辯護了
      博覽群書(2017年12期)2018-01-15 08:11:38
      孫文科
      云龙县| 磐石市| 海门市| 郴州市| 紫金县| 远安县| 洛扎县| 永年县| 荥经县| 京山县| 平遥县| 陆良县| 邹平县| 资源县| 太仆寺旗| 枣阳市| 大丰市| 当雄县| 辽源市| 洪江市| 昌江| 贺兰县| 灯塔市| 濉溪县| 嘉鱼县| 泽普县| 青川县| 日土县| 额尔古纳市| 双桥区| 河池市| 射洪县| 舟山市| 元江| 卫辉市| 弋阳县| 湘阴县| 三穗县| 岳普湖县| 永定县| 柏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