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食道要從日常飲食著手,從“入口處”減少食道黏膜損傷和炎癥的發(fā)生。
溫度:10℃~40℃? 食道黏膜比較柔嫩,適宜的食物溫度在10℃~40℃, 而人們能耐受的最高溫度在50℃~60℃,超過這個溫度,食道黏膜就容易被燙傷。
濃度:嘗試低濃度飲食? 腌制的高鹽食物、高濃度酒精或濃茶等刺激性食物或飲料,同樣會侵蝕或刺激食道黏膜,長此以往,可能誘發(fā)慢性炎癥和食道黏膜癌變。
硬度:別總吃太硬的食物? 為了保護食道黏膜,還需要控制食物的硬度。進食偏硬的食物,會加重食物與食道黏膜的摩擦,造成食道黏膜,特別是食道狹窄處的黏膜機械性損傷。
速度:每口嚼20~25次? 狼吞虎咽導致食物在口腔中得不到充分咀嚼,無法與唾液充分混合,而這種粗糙、沒有充分潤滑的食物,很可能對食道黏膜造成損傷。《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用15~20分鐘吃早餐,中、晚餐用30分鐘左右。普通人群一口飯建議咀嚼20次左右,腸胃不好的人及老年人群,每口飯菜盡量咀嚼25次以上。
食道癌早期發(fā)生都很隱匿,因此高風險人群應及時進行篩查:包括年齡在50歲以上,嗜好燙食或腌制食物,長期酗酒或吸煙,出現(xiàn)吞咽不暢、進食有停滯感、吞咽疼痛或困難者,以及有長期反流性食道炎病或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等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