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桃
“狂瀾四面嚴相逼,群生彼岸須舟亟。方舟負任一何重?方舟遭境一何逆?”1924年,年僅24歲的于蘭渚寫下《方舟歌》,并正式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于方舟”,表達了拯救祖國同胞于水火之中的偉大志向。
1900年9月15日,于方舟出生于直隸省寧河縣(現(xiàn)為天津市寧河區(qū))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少年時期就受到了反帝愛國思想啟蒙。
十月革命勝利后,正在直隸省立第一中學讀書的于方舟通過報刊認真學習革命思想,積極撰寫文章揭露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和豪強倚仗權勢欺壓良善的惡行。五四運動爆發(fā)后,于方舟組織了“學生救國團”并擔任團長,帶領學生參加罷課、講演,創(chuàng)辦報紙,揭露反動當局罪行,呼吁同胞振作救國。
1920年1月29日,于方舟和周恩來等人因組織愛國學生去省公署請愿被捕。在獄中,于方舟仍堅持撰寫稿件,組織演說會和討論會,并通過絕食斗爭爭得讀書看報的自由。周恩來在獄中編寫的《警廳拘留記》和《檢廳日錄》中曾多次提及于方舟,字里行間充滿欣賞之情。
1920年秋,在李大釗的指導幫助下,于方舟倡導成立的新生社改為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后又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天津社會主義青年團,他們中的成員后來大多成為天津地方黨組織的骨干力量。1922年,于方舟化名“于紹舜”考入南開大學,一邊求學一邊從事革命活動。1923年,于方舟經(jīng)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24年,于方舟以共產(chǎn)黨員身份參加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并同毛澤東等人一起當選為中央候補執(zhí)行委員。同年9月,于方舟在中共中央和北方區(qū)委的領導下,成立中共天津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并擔任書記,天津人民的革命斗爭從此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
五卅慘案的消息傳到天津后,天津地委迅速組織各階層人民開展宣傳活動,工會組織在斗爭中迅速發(fā)展。1925年8月6日,天津總工會成立,于方舟出席會議并講話,勉勵工人頑強斗爭。此外,于方舟還親自領導了天津電車工人的罷工斗爭,迫使資本家取消車票加價。于方舟還巧妙利用各種關系將黨的文件和宣傳品送到農(nóng)村,推動基層支部建立,不斷壯大天津黨組織。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黨中央派蔡和森等人主持北方局工作,于方舟被選為中共順直省委委員、組織部長。10月,北方局制訂了“北方暴動計劃”。玉田暴動取得初步勝利后遭到奉系軍閥重兵鎮(zhèn)壓,中共順直省委派于方舟率領一批軍事干部加強對暴動的領導。在于方舟的主持下,農(nóng)民軍改編為京東人民革命軍,還制作了繡有鐮刀斧頭的紅旗,制訂了第二次攻打玉田城的計劃。10月底,部隊經(jīng)過周密部署奪取了平安鎮(zhèn)并召開群眾大會,將沒收的財物分給貧苦百姓。不久,部隊進入魯家峪,遭到反動民團兩三千人的包圍。在分散突圍時,于方舟等不幸被捕。在獄中,于方舟受盡酷刑,寧死不屈。1928年1月14日,于方舟等4位同志高呼著“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共產(chǎn)黨萬歲”等口號在玉田縣城外英勇就義。
于方舟在短暫的一生中,經(jīng)歷了從學生到革命者的轉(zhuǎn)變,組織過學生運動,領導過農(nóng)民斗爭和工人斗爭,對天津地區(qū)黨團建設、工農(nóng)群眾運動的發(fā)展都作出了重大貢獻。李瑞環(huán)同志在于方舟犧牲60周年時曾為他親筆題詞“津門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