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歲末圍吊鍋夜飲圣琥步行向山
之字形山路,盤旋往復(fù)
人獸巨石旁,俯視山腰人家
零星的燈光交錯;乘興呼喊
回聲牽引出狗吠和山澗鳴泉
夜色中的水氣草木香洗漱
被熏染變黑的肺器。竹叢傾斜
山風(fēng)的形跡或背負(fù)躬行的身影
我們的大半生就在明暗間逆行
曾經(jīng)的家鄉(xiāng)消失;大地上憑吊流徙
此刻朝向的山嶺,黑魆魆樹木草叢
剪影:中間有你我隱藏的家園
大崎山,一個用來居住的地方
—此為異鄉(xiāng),也是新家
走在山道崎嶇,就是歸家之路
黃麻坳十四行
大崎山夾著黃麻坳。公路干道邊
隱于草木坡地,石頭雕刻它的名
秋日梯田中柿樹張掛牧溪山柿圖
溪澗轟鳴竹林幽寂隱映王維輞川
以公路為軸心,如青草鋪開人家
茶園和水庫,緩慢轉(zhuǎn)動整個世界
山道彎曲隱匿在板栗樹間,伸向
現(xiàn)代版的桃花源,白云纏繞屋脊
泉水養(yǎng)育他們的稻禾、豬狗牛羊
螢火蟲夜行照明;墓碑赫然聳立
房舍旁。棺材師突破了行政區(qū)域
勞作深山人家。從樹杈的雀巢
山民院落,看見向陽山舍屋脊
避難所,余生升起炊煙的地方
在工地
房子一天天變樣,在長高
開始另一層砌墻。從城中趕往
工地,雛形顯露;群山起伏
砌到一半的窗墻,框住了遠山
青翠。落地玻璃窗含四季
松門朝向東方:開門見山
詞語及物,恪守其本色
房子在集空,朝向虛薄
筑居繁忙。憑靠柱廊側(cè)身
從泥墻望去:山頂白云
拂拭靜思。從地窖的私密
到比鄰閣樓的露臺,樓道上下
彎曲。你多年的逃離獲致安歇處
余生的修習(xí),兌現(xiàn)于誕生的庭院
人面茅花
萬物有其自身之美。抬頭見
回廊邊角,芭茅抽出紫灰色
花穗搖晃或低垂,映襯山舍
物性塑形,冬末風(fēng)中的皓首
白發(fā),和你一起護持山嶺
無用的芭茅;貧瘠而奢華
平原河邊的蘆荻遷徙至山嶺
柔弱堅韌;廢名從北地回返
楚地家鄉(xiāng)發(fā)明的芭茅,注入
身世的書寫。順從與鋒芒
手指被割傷滴血;花線投影
竹簾窗紗;尋常麻雀的雙足
讓它彎曲低首。人面茅花
你們共有蕭瑟,和俯身的美學(xué)
看云居
一團灰云罩住西邊太陽。從芭茅
望過去,光線和云團在那里僵持
充滿隱喻的云象。永不停歇的
徒勞游戲,在唯一的時刻
向坡地池塘繞去,長長云陣
支撐天空的弧形;傍晚依恃
水泥廊柱,廊柱正支撐白云
和往事,從早年異地游來
和山坳火燒云糾纏疊合
當(dāng)你躺在藤椅或從炕房出門
正好碰面互視;身體內(nèi)外
冒現(xiàn)的云朵如消逝復(fù)見的故人
云氣和天空:蘇格拉底的神靈
游蕩其中;戴摩尼昂之聲被聽聞
當(dāng)太陽翻過山脊
從山脊平射出的日光透過竹簾
映現(xiàn)于墻面,影影綽綽的竹影
光帶,交叉于地板。投影屏幕旁
浮現(xiàn):門窗的傾斜復(fù)影
光與物象,它們的重影共生的
矩形陰翳,稀疏或輕淡
太陽越過了山嶺,光線同時
抵達室內(nèi),長長的光柱斜伸
如霍珀的畫作,寂靜的深度
立柜的書脊被照亮;灰色自畫像
也抹上橘光。光塊錯落,漫延至
陰暗內(nèi)室,漸漸隱沒被墻面吸收
光影交織的虛像空間,你是它的反影
屏住呼吸,趁著即逝的晨光
燕子詩
房子還未落成它們就跟蹤而來
尾隨我的燕子,從江漢平原
到北京地安門的筒子樓
現(xiàn)在飛到毛坯山房前的水池
劃了幾個弧形,留下熟悉私語
“這是一個不錯的落腳處?!?/p>
回廊閑坐,它們在這里穿梭
門前的空地,足夠它們蹁躚
銜泥歸來,以山地泥丸草絲
回廊屋檐吐唾;多年前一樣
你用不同時空的目光打量
燕子交錯。它們在身邊穿行
也不回避—拋下聲聲叮囑
你的燕子詩要增補改寫了
柳宗宣,1961年出生于湖北省國營后湖農(nóng)場。曾任《青年文學(xué)》雜志詩歌編輯多年,現(xiàn)供職于江漢大學(xué)新詩研究所,碩士生導(dǎo)師。出版詩集三部,詩學(xué)專著《敘事詩學(xué):當(dāng)代詩文本閱讀》,隨筆集《語詞居住的山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