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艷,陳 宏,路 宇,郭景麗,李圣君
(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新鄉(xiāng) 453731)
我國化肥使用量居世界首位,但是利用率卻很低,不利于我國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1]?;试鲂┡c肥料結合后,可延緩養(yǎng)分釋放,提高肥料利用率,其被關注度正逐步得到提高[2-3]。目前增效劑主要活性成分有氨基酸類、腐殖酸類、殼聚糖和免疫蛋白類,通過改善植物的生理生化狀態(tài),提高農藥和肥料的利用率,增強作物抵抗逆境的能力,最終達到農作物提質增產的目的[4]。
有關肥料與增效劑組合應用在農作物上的研究報道較多,其中水稻[5]、大豆[6]、玉米[7]、小麥[8]等多種作物均表現出較好的增效效果,但是以不同組合形式單獨應用在蔬菜上的研究卻較少。本試驗通過探究增效劑組配對甜菜生長及地上部鮮質量的影響,提出合理的增效劑組合配方,為農業(yè)生產推廣應用添加增效劑的新型肥料提供科學依據。
供試材料:黃腐酸鉀(增效劑1),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植物免疫蛋白(增效劑2),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然環(huán)保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增效劑3),蓬勃生物技術(武漢)有限公司。
供試作物:甜菜。
供試土壤:試驗地點位于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心連心國家農業(yè)科技園區(qū)溫室5號棚,其土壤基本理化性狀見表1。
表1 供試土壤基本理化性狀
試驗選用塑料花盆(230 mm×180 mm),每盆裝土3 kg。選取長勢均勻、根系健壯的甜菜(四葉一心)在2019年12月6日移栽,每盆定植1株苗,共計8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5次,試驗處理設置見表2。增效劑1、增效劑2和增效劑3分別稀釋6 000、10 000、150 000倍進行葉面噴施(根據推薦量施用),T5~T8處理的增效劑按各自稀釋倍數稀釋后等比例混合。甜菜種植1個月后收獲,分別于12月10日、12月18日、12月25日完成3次增效劑噴施,每次噴施均在10:00前完成,葉面噴施處理的噴施量以葉面滴水為度。盆栽試驗期間各處理栽培管理條件保持一致,適量澆水、除草、松土,每天觀察甜菜生長情況,并拍照記錄,同時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表2 試驗處理設置
每次葉面噴施后對甜菜株高、葉片數、葉面積、葉綠素相對含量(SPAD值)進行多次測定。葉片數以完全展開為標準進行計數,株高用卷尺測量自然狀態(tài)下由根基部到頂端的長度,SPAD值用便攜式葉綠素測定儀SPAD-502Plus測定。2020年1月8日對盆栽進行收獲測產,稱取鮮質量。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Origin 2017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繪圖,IBM SPSS Statistics 2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LSD法)。
不同增效劑噴施處理對甜菜株高的影響見圖1。
圖1 不同增效劑噴施處理對甜菜株高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甜菜在不同增效劑噴施處理下生長趨勢基本一致,但生長速率有一定差異。在整個生長期間,T3處理的株高基本上一直處于最高,其次是T4處理的。前2次噴施所有處理的株高增長速率均較快,其中以T3處理的增長速率最快,平均為0.33 cm/d;其次是T4處理的,平均為0.31 cm/d。T5處理在第2次噴施以后,株高增長速率較慢,平均為0.05 cm/d;但經過第3次噴施后,株高增長速率加快,為0.34 cm/d,株高遠高于對照處理的。T2、T7、T8處理在第3次噴施時,株高平均增長速率較慢,其余處理仍表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最終收獲時,所有處理的株高表現為T4>T3>T6、T8>T7>T5>T2>T1。
不同增效劑噴施處理對甜菜葉片數的影響見表3。
表3 不同增效劑噴施處理對甜菜葉片數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在整個生長期間,T8處理的葉片數最多;結合T4~T8處理的數據可知,收獲前葉片平均數總體表現為T8>T7>T6>T4>T5,說明增效劑2可以促進甜菜葉片數的增加,其次是增效劑1和增效劑3;第1次噴施后,T1~T7處理的葉片數差異不顯著,第2次噴施后,出現T5處理的葉片數顯著少于T1處理的現象;經過3次噴施后收獲時,T7、T8處理的葉片數與T1、T3、T5、T6處理的差異顯著,與T2和T4處理的葉片數差異不明顯,具體表現為T8>T7>T2、T4>T1、T6>T3、T5。
不同增效劑噴施處理對甜菜SPAD值的影響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3次噴施后的7 d內,不同增效劑處理下的SPAD值差異均不明顯。第1次噴施8 d后,T7處理的SPAD值較T2處理的增加20.97%;第2次噴施7 d后,T7處理的SPAD值較T2處理的增加19.30%;第3次噴施14 d后,甜菜收獲,T6處理的SPAD值最低,T1處理的SPAD值較T6處理的增加34.16%。
表4 不同增效劑噴施處理對甜菜SPAD值的影響
不同增效劑噴施處理對甜菜葉面積的影響見圖2。
從圖2可以看出:甜菜在收獲時,T2、T3和T4處理的葉面積無顯著性差異,說明3種增效劑對甜菜的葉面積均有促進效果且無明顯差異;T5、T6和T8處理的葉面積無顯著性差異,但均顯著低于T2~T4處理的,說明增效劑等比例混合后可促進葉面積的增加,但低于單種增效劑的促進效果;T1和T7處理的葉面積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增效劑2和增效劑3等比例混合后并不能促進甜菜葉面積的增大;除T7處理外,其余所有處理的葉面積均顯著高于T1處理的,說明無論是增效劑單獨噴施還是等比例混合噴施,均能促進甜菜葉面積的增加;T3處理的葉面積最大,其次是T4處理的。
圖2 不同增效劑噴施處理對甜菜葉面積的影響
不同增效劑噴施處理對甜菜地上部鮮質量的影響見圖3。
圖3 不同增效劑噴施處理對甜菜地上部鮮質量的影響
從圖3可以看出:收獲時T2、T3、T5、T6、T7和T8處理的甜菜地上部鮮質量差異不顯著,說明增效劑1和增效劑2對地上部鮮質量無顯著影響,分別與增效劑3組合時對甜菜地上部鮮質量的增產效果不明顯;T4處理的地上部鮮質量優(yōu)于其他增效劑單獨或組合噴施處理的,說明增效劑1和增效劑2對產量的促進作用不如增效劑3的;T2~T8處理的地上部鮮質量均高于T1處理的,比T1處理的平均增加1.76 g/株,其中T4處理的比T1處理的增產94.33%,增產率依次為T4>T8>T7>T6>T3>T2>T5;結合種植過程觀察和數據分析得知,所有處理的長勢均優(yōu)于T1處理的,T4、T6、T8處理的長勢均勻,其中T4處理的地上部鮮質量最高且無死苗現象,其次是T8處理的。
從圖4可以看出,甜菜的根系差異不是太大,這是因為噴施的養(yǎng)分由葉片直接吸收了,對于根的生長影響較小。在后續(xù)試驗中,可以配合施用適量的促進根系生長的肥料。
圖4 收獲時不同增效劑噴施處理甜菜根系對比
從葉面積、株高、地上部鮮質量以及長勢均勻等方面綜合考慮,T4處理是最優(yōu)的,即噴施增效劑3較合適。從葉片數和SPAD值分析,T7、T8處理是較適宜的,即增效劑2+增效劑3組合、增效劑1+增效劑2+增效劑3組合較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