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牧童
今年春節(jié)的梅花村特別喜慶,一是大伙兒憑著自己的雙手,終于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年貨辦得比任何一年都豐盛;二是去年在外打工的青壯年響應號召,大都主動留在打工所在城市過年,加班工資加上春節(jié)留守的各項福利,荷包比往年滿。
其實,今年過節(jié),最高興的還是梅花村里的老年人。像全都約好了似的,青壯年們節(jié)前紛紛給家中的老人買了國產(chǎn)智能手機,成為今年梅花村春節(jié)的新風尚。因此,村里“從上街頭到下街頭”都能看到一邊學玩手機,一邊樂呵呵傻笑的銀發(fā)“低頭族”。
回鄉(xiāng)度寒假的大學生艾艾被一幫子七八十歲的老婆婆推舉為“智能手機學習教練”,每天都在村東頭大祠堂那面古色古香的馬頭墻下,一邊和婆婆們曬著太陽,一邊耐心地教老人們學習使用智能手機。
幾天下來,艾艾發(fā)現(xiàn),這些破天荒擁有了智能手機的婆婆最感興趣的其實并不是什么微信和微博,而是手機擁有的強大的拍照和視頻功能。這些一輩子連照相機也沒有見過,甚至沒有照過幾次相的老奶奶,現(xiàn)在也可以在村頭屋角擺個“POSS”,相互留下并不年輕的照片或影像,用滿是老繭的雙手相互轉(zhuǎn)發(fā)這照片和視頻,還可以傳給千里以外的親人。在驚奇現(xiàn)代科技如此發(fā)達之余,可真把這些一輩子住在山里的老人喜歡得整天合不攏嘴,呵呵哈哈的!
艾艾是外婆一手帶大的。外婆今年已經(jīng)七十八歲了,她本姓秦,一輩子爭強好勝的秦奶奶在一口牙齒掉得差不多的時候,就開始宣稱自己從現(xiàn)在起,隨夫家姓“吳”,要別人叫她“吳奶奶”。外孫女兒艾艾總是在一旁偷偷地笑,她知道“秦”是開口音,一說自己姓“秦”,滿口缺牙就暴露無遺了;而說自己姓“吳”,這是閉口音,可以掩飾掉口中無牙的尷尬——至少秦奶奶是這樣想的。
話說這天,艾艾發(fā)覺外婆和村里另外幾個七八十歲的老婆婆嘰嘰咕咕,像是在商量什么天大的秘密。果然,晌午之后,阿婆和村里另外六個剛剛擁有智能手機,年齡都是七八十歲的“閨蜜”開始行動了。七位平均年齡七十八九歲的婆婆各自把家中的事兒麻利地處理好,便興奮地用剛學會的微信相互邀約,一個個把自己打扮得“俏果果地”(梅花村方言:很漂亮的樣子),從不同方向悄悄爬上了梅花嶺。
梅花嶺是村里風景最好的去處。這個時節(jié),那里的青山綠水中,各色梅花正在盛開。艾艾知道愛美愛追潮的婆婆們是要到嶺上去,用剛學到的智能手機照相技術(shù),給自己留下最美的夕陽影像,檢驗一下剛剛從她這里學到的“本事”,好向外地的親友“顯擺顯擺”。
可是,梅花嶺上景色雖美,但山高水險,還有許多懸崖絕壁,這些上了年紀的老奶奶在那里玩攝影,可不是鬧著玩的。怎么辦呢?艾艾知道奶奶們正在興頭上,別說是她這么個黃毛丫頭,就是九頭牛也甭想把她們拉回來的。于是,艾艾決定尾隨她們上山,在身后悄悄跟著,真要有什么事,自己還可以隨時保護和幫忙。
但是俗話說“老小、老小”,老人和小孩子是一樣的,并不喜歡老是有人跟在身后“監(jiān)管”,更不喜歡自己的“小秘密”被晚輩撞破。如果自己就穿這身時髦服裝跟去,會被一眼看穿。情急之下,艾艾靈機一動,回屋翻出阿婆的“壓箱底”——那里有一些奶奶年輕時舍不得穿,現(xiàn)在更舍不得扔掉的半舊半新的衣服。艾艾迅速換上阿婆年輕時穿過的花衣裳,扎上當?shù)剞r(nóng)婦上山時扎的花頭巾,提著個竹籃子,拿了把小鏟子,把自己喬裝打扮成一個初春時節(jié)上山挖野菜的小媳婦,遠遠地跟在婆婆們的身后,鉆進了梅花嶺山腰的梅花溪。
興高采烈的婆婆們在嶺上嘻嘻哈哈地尋景拍照,艾艾在離她們不太遠的溪邊裝著挖野菜,不時用眼睛向山坡上瞟,關(guān)注著婆婆們的一舉一動。
忽然,婆婆們發(fā)現(xiàn)了溪水邊“挑野菜的農(nóng)婦”。這一發(fā)現(xiàn)引起了老人家們濃厚的興趣,因為那正是她們在幾十年歲月中經(jīng)常做的事情。她們還發(fā)現(xiàn),流水潺潺,碧草青青的梅花溪邊,那個身材窈窕,蹲下身子挑野菜的農(nóng)婦,竟然還穿著她們年輕時時髦的花花綠綠衣裳,遠遠望去,挑野菜農(nóng)婦太漂亮了,簡直就是上天派來讓她們拍攝的模特!于是,婆婆們紛紛舉起手機,把鏡頭對準了蹲在溪頭挑野菜的美麗農(nóng)婦,“咔咔咔”一通亂拍,然后互相比較拍攝的效果。可能是平日里“近水樓臺先得月”,大家都說艾艾的外婆拍得最好,大家一商量,將這張照片取了個“有文化”的名字:《春到梅花溪》。
可這時,婆婆們因為另一個問題爭得不可開交:有人說農(nóng)婦挑的是“薺菜”,有人認為不是薺菜,而是“馬蘭頭”。也有人說那農(nóng)婦分明是在挖“蘆蒿根”。
就在大家還在爭執(zhí)溪邊的農(nóng)婦到底在挖什么野菜時,艾艾的外婆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怎么看那農(nóng)婦穿的衣裳都是那么地眼熟,特別是遠遠看去那肩膀上一塊灰布補丁,像是早年進口化肥袋子上剪下來的,是那么扎眼,和自己早年間穿過的花棉襖那么像!誰家的姑娘媳婦現(xiàn)在還穿這種帶補丁的衣裳呢?于是,秦婆婆,嗷,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是“吳婆婆”了,就提議不要再爭論了,不如下到梅花溪邊去看一看,一切不就全明白了嗎?
婆婆們像一群花喜鵲,嘰嘰喳喳,輕車熟路地下到梅花溪邊??纯丛僖膊m不住了,艾艾只好硬著頭皮直起腰來顯露“真身”。阿婆一聲“你個死丫頭,竟敢鬼精鬼精地跟著我們,看回去我怎么收拾你!”笑聲再次響起,驚得溪中成群的“梅花魚”四處亂竄。
趁著攝影老師在場,婆婆們一致要求艾艾為她們照一張最好的合影,權(quán)當偷偷跟蹤她們的懲罰。這個“懲罰”艾艾求之不得,她做了個鬼臉把婆婆們引得哈哈大笑,只聽“咔嚓”一聲,銀發(fā)飄飄的七個老婆婆的群像定格在綠水青山和滿山的梅花之中。
艾艾把剛照的合影隨手發(fā)到婆婆們的微信群,白頭婆婆們趕緊圍成一圈一邊欣賞,一邊議論,發(fā)出“嘖嘖”稱道聲。
忽然,一個婆婆發(fā)現(xiàn)一旁的艾艾看著手機,在嘴里數(shù)著:“一、二、三、四……”
婆婆們趕緊又圍過來看,見艾艾把手機中的合照熟練地放大,正在從婆婆們剛才拍照時張大嘴巴笑著的口中一顆一顆數(shù)著牙齒,然后大聲報告:“哈哈,阿婆們,不多不少,你們七個婆婆正好有八顆牙齒,每人一顆,只有我家婆婆有兩顆沒有‘下崗的門牙!”
七嘴八舌之后,大家一致同意就把這張珍貴的婆婆合照定名為《七個婆婆八顆牙》。
不久,梅嶺鎮(zhèn)上舉辦牛年新春農(nóng)民攝影比賽,梅嶺村的婆婆們拍攝的《春到梅花溪》獲得一等獎,那張名為《七個婆婆八顆牙,幸福晚年樂哈哈》的“梅花村婆婆合照”榮獲了攝影特別獎,獎金可是一萬元哦!據(jù)知情者透露,那“七個婆婆八顆牙”后一句:“幸福老人樂哈哈”還是市里下派的扶貧工作隊長給加上去的,據(jù)說人家年輕人“來頭不小,文化很高”,還是個留洋的博士呢!
(插圖/桑麟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