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邵 宇
瑤里古鎮(zhèn)的風情,猶如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古樸、雅致而空靈。你無法讀得通透,卻總能在青山綠水、白墻黑瓦中品味出一種恬靜、一種和諧、一種人文的生生不息。
瑤里舊稱“窯里”。唐代中葉,因著這里遍布陶瓷作坊和瓷窯而得名。上世紀初,瓷窯作坊陸續(xù)外遷,“窯里”遂改名為瑤里。這個遠離塵囂的古鎮(zhèn),歷盡滄桑,寧靜淡泊,安守在景德鎮(zhèn)東北的群山懷抱當中,隱匿于徽饒古道最深處,默默地注視著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事,形形色色的物,任由歲月更替,傾聽歷史云煙……
古鎮(zhèn)方圓不足兩公里,靜靜流淌的瑤河穿鎮(zhèn)而過,流向遠方。滄桑歲月的磨礪和沖刷使小鎮(zhèn)顯得有些斑駁,但其獨有的傳統(tǒng)和氣質(zhì),卻時刻籠罩著身處其內(nèi)的人和物,滲透在每條古街、每條古巷、每幢古建筑里,綻放出別樣的美麗。放眼望去,那些古巷民居、祠堂廟宇以及滿街故事,在明澈的瑤河波光里一一晃過,安寧生活在其間的大山居民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被世事打擾,默默守望著“瓷之源、茶之鄉(xiāng)、林之?!钡姆比A舊夢和千年的古樸陳香。
古鎮(zhèn)的房屋多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錯落有致的馬頭墻下,是幽深寂靜的老街古巷,交叉銜連,狀如迷宮,像是連接今日和過往的通道。每一塊青石板、每一塊青磚都記載著歷史遺跡和記憶,訴說著千年古鎮(zhèn)的滄桑風塵。疊著古人的腳印,輕輕的滑過青石板細致的紋理,讓人仿若走進時光隧道,心里不時涌起一份遙遠的感覺,虛幻的宛若夢境。而車痕累累的徽饒古道想必是累了,曾經(jīng)的車水馬龍已不見蹤影,此時的它更像一個年過古稀的老者,有著貼近蒼穹的神情。歷史的痕跡早已滲入肌體,永遠無法抹去,而時光的氣息尚存,深邃的生命仍在。駐足驛亭,凝眸遙望,你依稀可以想象無數(shù)商旅走過的喧囂,你可以恍惚聽見車馬的嘶鳴。
沉睡在地下的歷史遺物不僅揭示了古老文明的秘密,也照亮了先輩探索歷史的路途。透過歲月的塵埃,仔細的看著古陶瓷遺址的每一塊瓷片,晦澀的釉色,簡單隨意的構(gòu)圖,粗糙冰冷的質(zhì)感,完全是景德鎮(zhèn)瓷器最早的表達。那些曾經(jīng)雄偉的窯爐在火光中化為灰燼,后人撩撥著灰燼去尋找那塵封的隱秘。于是,成堆的瓷片在世人驚異的目光中撣去千年風霜,在歲月的長河里把陶瓷的故事娓娓道來,詮釋著瓷之源頭的內(nèi)涵。瞬時,眼前似乎浮現(xiàn)出了千百年前,無數(shù)技藝嫻熟的瓷工陶匠在這里碎石、煉泥,拉胚、上釉、燒制……留下了一件件鬼斧神工、精美絕倫的瓷器,雖然被歷史的車輪中被碾壓成碎片,但在時間這個導演的信筆涂鴉下,在抹去了原有的華麗之后,留下了屬于自己的驚訝與神奇,展現(xiàn)出一種逝去的美,一種氣勢的美,一種滄桑的美,在跨越千年的舞臺上跳躍著陶瓷歷史的脈搏和飄渺逝去的文明之光。
當然,你還得去看看瑤里古鎮(zhèn)的綠色,這樣你會看到那青翠欲滴的茶園、郁郁蔥蔥的森林。伴著山的起伏、水的柔媚,視線所及,都是淡淡的綠、濃濃的綠、青青的綠、翠翠的綠。風一吹,綠色便蕩漾著,像水波紋似的依次散開。我在瑤河邊竹樓坐下來,泡上一杯采自瑤里云里霧里的野生綠茶,慢慢品味著那深邃厚重的茗香。而日夜不息流淌的瑤河,肯定是向往瑤里這片森林之海,才會不知疲倦地相依相伴。
時光不老,歲月有痕?,幚锕沛?zhèn)基本保留了人們真實的生活痕跡,沒有經(jīng)過現(xiàn)代的大興土木,只是安靜的順著其最自然的態(tài)勢發(fā)展?,F(xiàn)在這里的游人還相對很少,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這里享受平常的幸福。每天下午時分,游人才會熙熙攘攘多了一些,給古鎮(zhèn)的街頭帶來了一絲喧鬧,但絲毫不會影響這里的人們閑適的生活狀態(tài),每日清晨的小橋流水、粗茶淡飯和傍晚自釀谷酒一壺的暢飲,都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出生活本真的有滋有味。
瑤里不遠,只是千年?,幚锕沛?zhèn)穿越時空而來,恬淡安靜,似乎時間在這里停擺,甚至可以回溯,仿佛塵世間所有的嘈雜喧鬧都不曾存在?;蛟S感受瑤里古鎮(zhèn)最好的方式不是旅游而是生活,因為在平和與寧靜中,小鎮(zhèn)似乎總蘊涵著一種令人難懂的力量,一種真切綿長的自然性情,而這種靈動的性情,需要心的感悟、生命的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