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明末清初的小說家丁耀亢,因為熱情、真誠、俠義,結(jié)交了很多朋友。一次,一個友人夜間來訪。丁耀亢把友人帶到書房,并令書童沏茶招待??吹贸鰜?,友人情緒低落,似有不快之事,而且喝了許多酒,嘴里絮絮不停地抱怨,訴說自己的煩惱。然而,丁耀亢卻并不多言,既沒有安慰友人,也沒有幫他出謀劃策,商討擺脫困境的辦法。只是任友人在一旁自說自話,他則在案前坐下,拿起毛筆繼續(xù)寫字。偶爾,也會接上一兩句話,但都是敷衍之詞。
書童在為丁耀亢研墨時,忍不住問:“據(jù)我所知,他是您的摯友?”丁耀亢點頭表示認同。書童又問:“既然如此,您的態(tài)度為何如此輕慢呢?”書童覺得,友人有煩惱,就應(yīng)該盡全力幫忙,而不應(yīng)是一副與自己毫不相關(guān)的樣子。丁耀亢搖著頭,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我的待客之道。”
果然,第二天一早,友人酒醒起床后,跟丁耀亢打了聲招呼就離開了,臉上一副釋然輕松的表情,完全沒有昨日的落寞與憂傷。見此情景,書童更加疑惑。丁耀亢笑了笑:“他不需要幫助,或者說,他需要的只是發(fā)泄和傾聽。”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很微妙,很多時候,我們并不需要為朋友兩肋插刀、赴湯蹈火。有時候,看似互相敷衍,恰恰是最默契的表現(xiàn)。
(責(zé)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